大班語言活動:風在哪里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理解詩歌的語言,知道風與樹、花、草和四季的關系。
2.引導幼兒體會詩歌的結構及語言運用的特點,,與同伴合作進行仿編詩歌。
3.感受詩歌及大自然的美。
活動準備:
優美的伴奏帶,《風在哪里》的圖文材料,幼兒每人一張風在哪里的仿編操作材料,風吹過的的圖片,幼兒上過自然科學活動“認識風。”
活動重點: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及結構。
活動難點:幼兒與同伴合作進行仿編活動。
活動過程:( 活動前帶孩子去室外尋找風)
1.談話活動: 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風來了?(小朋友自由的說)
2.根據幼兒說的,將符合詩歌的內容展示出來。(圖文并茂)
3朗誦詩歌,請幼兒說說詩歌內容
(1)風在哪里?詩歌里誰回答了這個問題?是怎樣回答的?
枝葉為什么會翩翩起舞?翩翩起舞的動作怎樣表現;花朵為什么會頻頻點頭?頻頻點頭怎樣表現?小草為什么會輕輕晃動?你會輕輕晃動嗎?
(2為什么說春天,它吹綠了大地;夏天,送來了涼風;秋天,它飄來了果香;冬天,它帶來了銀裝?)
4.看圖片多種形式說說詩歌(師問幼答,加上動作,不同的語氣等)。
5.說說詩歌的段落和結構。
(1)詩歌里問了幾次風在哪里?
(2)前三次問的發現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6.師幼嘗試仿編幾句詩歌,師幫助用簡筆畫記錄。
(讓孩子說說與原來的詩歌有什么不一樣?)
7.幼兒一人或兩人或三人一組仿編并記錄在操作材料上,合作成一本小詩歌冊。
(1)自由合作商量各自仿編的內容
(2)仿編好裝定小冊子,相互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