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過河》教案(通用3篇)
《猴子過河》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能注意傾聽,并大聲的在集體中講述。
2.引導幼兒有序的觀察圖片,根據提問完整連貫的講述故事,豐富詞匯:又*又
3.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中遵守秩序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教學掛圖四幅,又大又紅的桃子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 出示桃子圖片引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桃子?誰最喜歡吃桃子?
二.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并嘗試講述(出示圖一)
1. 圖上有幾只猴子?他們來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 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桃樹?小猴子看到桃樹動作是怎么樣的?心里怎么想的?(豐富詞匯:又大又紅)
3. 幼兒學先利用看圖標的提示觀察事件的發展,完整地講述圖片,教師小結。
三. 幼兒根據提問嘗試完整的講述圖片內容(出示圖二)
1. 河上有什么?小猴子是怎樣過河的?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們在搶著過河、
可以用什么詞說說他們的動作呢?(豐富詞匯:又推又擠)
2. 幼兒大膽猜想故事的發展
提問:它們會聽同伴的話嗎?請你們猜猜故事會怎樣發展。
四. 同時出示2個圖標,幼兒根據連續提問用連貫的句子完整的講述圖片(圖三)
1.它們聽了同伴的話了嗎?現在怎樣過河的?同伴又說了什么呢?
這個方法好不好?為什么(豐富詞匯:又快又穩)
2. 幼兒仔細觀察事件發展完整講述圖片,教師小結。
3. 出示圖四:小猴子是怎樣爬上樹的?它們吃到了什么樣的桃子、心里怎么想?(豐富詞匯:又香又甜)
4. 教師小結
五. 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完整講述故事
1. 運用接龍的方式講述故事
2. 為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
六. 教師總結講述方式,并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中遵守秩序
《猴子過河》教案 篇2
看圖講述、看著圖去說。圖是靜止的,但事情的發生是動態的。孩子通過圖,開始往往只能講出表面、簡單的情節。于是通過啟發的提問和目的講述,可以更好地讓孩子學會完整有序的表達圖片的內容。
通常孩子觀察圖片都比較零散,在一幅畫的講述時,我通過連貫問題的方式教孩子連貫的串聯起來,多幅圖講述時運用提示性的語言,幫助孩子完整講述,這其實就是給孩子一根講述的主線,講清事情,豐富講述內容,最后達到完整、清晰、生動的講述。
設計本活動意圖:
本次活動是通過層層遞進,逐一出示圖片的形式,引發幼兒學習興趣的同時,學會完整的講述。
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征,大部分幼兒喜歡爭強好勝,事事都想爭第一,不懂得謙讓。通過本次活動主要是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謙讓、遵守秩序。
我為本次看圖講述活動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鼓勵幼兒能注意傾聽,并大聲的在集體中講述。
2.引導幼兒有序的觀察圖片,根據提問完整連貫的講述故事,豐富詞匯:又*又
3.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中遵守秩序
為了達到以上的三個目標、我設計了以下過程:
1.導入: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桃子圖片,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并嘗試講述(出示圖一)
3.根據圖標和事件發生的順序觀察理解圖片,引導幼兒大膽的猜想故事發展(出示圖二)
4.用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幼兒觀察并請個別幼兒講述圖片內容(出示圖三、四)
5.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完整講述故事,運用接龍的方式完整講述。
6.鼓勵幼兒大膽為故事取名字,發展孩子的概括能力。
7.教育幼兒學會謙讓、遵守秩序
本活動的優缺點:
優點:1.整體班級常規較好、幼兒能夠認真傾聽。
2 .整堂活動各個環節組織較好 3. 教師語氣親切、表情自然
缺點:教師在圖片小結的方面、應概括性的講述,讓幼兒能夠更全面理解圖片意思。
《猴子過河》教案 篇3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大部分幼兒在看圖講述過程中往往只能講出表面、簡單的情節,不能夠完整的講述圖片,通過《猴子過河》這個活動,對幼兒進行啟發性的提問和有目的地講述,可以更好地讓幼兒學會完整有序的表達圖片內容。設計本活動的主要意圖是: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較多數幼兒喜歡爭強好勝,事事都想爭第一。通過本活動對幼兒進行常規方面的教育,引導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懂得謙讓、遵守秩序,以下是我通過本次活動的幾點反思:
首先在活動目標上,我制定了三點:
1. 鼓勵幼兒能注意傾聽,并大膽的在集體中講述:幼兒都能積極認真的傾聽,但他們還不能夠大膽的講述故事,只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學過程中還是以老師講和幼兒聽的方式進行的,因此第一個目標“讓幼兒大膽的在集體中講述”定位偏高,沒有達成。
2. 引導幼兒有序的觀察圖片,根據提問完整連貫的講述故事,豐富詞匯“又*又”:幼兒都能根據老師的提問完整的回答問題,但在豐富詞匯這個環節中沒有很好的的進行,教師對詞匯的解釋不夠全面。
3.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中學會謙讓、遵守秩序:在這一目標上定位合理,幼兒都能體會其中的情感教育。
其次在活動準備中,我準備了四幅教學掛圖,和一張桃子圖片:圖片色彩鮮艷,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在活動過程中;在導入環節中我運用變魔術的形式,出示圖片,幼兒都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對活動充滿好奇。在第二個環節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并嘗試講述,幼兒的注意力都比較集中,都能認真的在觀察圖片,但主體性比較沒有體現到,都是處于老師問幼兒答的形式進行的,幼兒比較被動。在第三個環節中,引導幼兒大膽的猜想故事發展,我在設置問題方面不夠明確,不能很好的做到有效提問,讓幼兒自由討論的時間較少。在第四個環節中,鼓勵幼兒大膽為故事取名字,發展孩子的概括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幼兒的興趣都比較高,多能發揮自己的想象積極的為故事取名字。
整個活動在孩子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幼兒敢說、會說的求知欲望,活動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整堂活動幼兒的興趣都比較高,也能跟著老師認真的學習,在活動中幼兒愿意把看到的圖片用完整的話講述出來,幼兒基本上能邊看圖邊完整的講述圖片。
教學中多了一份反思,就多了一份智慧,我想:把反思中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繼續改正,相信我的收獲會更大!以上就是我本次活動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