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珍的小黃傘》教案(精選2篇)
《珍珍的小黃傘》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并試著講述故事情節。2、知道并掌握下雨前的一些天氣特征。3、會用簡單的語句講述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培養對身邊自然現象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小黃傘圖片、黑板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出示珍珍的“小黃傘”
問:這是什么?加上形容詞(一把黃色的雨傘)小朋友用過傘嗎?什么時候用的?在下雨天除了用到雨傘外,還會用到什么呢?
二、引導幼兒討論,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么?
(喜歡,下雨時可以撐著雨傘穿著雨衣雨鞋,到戶外去拜訪小雨點,聽聽雨點打在窗戶、樹葉、屋頂上的聲音,踩踩水坑,是快樂的事。)
2、下雨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么?
(打著雨傘在雨中散步,踩踩水坑等)
三、教師引導幼兒分段理解故事內容:
1、現在就讓我們來聽一下,珍珍和她的小黃傘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
2、理解故事第一段,好,故事講到這里我們先停一下,問:?為什么珍珍盼望下雨呢??媽媽說天空出現什么就表示快要下雨了呢?(小黃傘和小雨鞋是奶奶送給她的生日禮物,她很喜歡。媽媽說天空出現烏云就表示快要下了。)
3、我們再來聽聽接下來故事里又發生了什么?理解故事第二段,提問:當珍珍聽到轟隆隆的聲音時,她以為打雷了,結果是什么東西發出來的聲音呢?(天上有一道白光閃過,那是閃電。結果是一輛大卡車發出來的聲音。)
3、理解故事第三段,提問:當珍珍到院子里澆花的時候,院子里的小花、小草變成了什么樣子了?為什么?(一朵朵小花都垂著頭,小草也都軟趴趴地躺著。他們也在等下雨。)
4、理解故事最后一段,提問:?珍珍等了好久的雨,最后下了嗎??珍珍打開黃色的小雨傘在雨中做了什么事?她開心嗎?(下雨了。珍珍在小水塘上踩來踩去,踩得噗嗤噗嗤響,雨水四處亂濺。她玩得好開心。)
四、請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五、提問:在故事中提到哪些下雨前的特征?讓幼兒舉例。把說出來的特征按照畫在黑板上。(烏云→閃電→打雷→下雨)拓展:那么你們知道下雨前還會有那些天氣變化呢? (燕子飛得低、空氣變悶等)
六、帶領幼兒根據黑板上的圖畫完整講述一遍故事。
提問小結安全教育,下大雨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什么事?
(讓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小結。如:不要淋雨以防感冒,預防滑倒等。) 故事:「今天會下雨嗎?」珍珍穿著一雙黃色小雨鞋,拿著一把小黃傘,滿臉期盼的問媽媽。媽媽看了一眼高高掛在天空的太陽,搖搖頭:「不會,你把雨鞋和雨傘拿去收好吧!」珍珍失望的低下頭,看著小雨鞋和小黃傘,都是奶奶送的生日禮物,她好喜歡喔! 「媽媽,怎樣才知道要下雨了?」「如果天空有烏云,就表示快要下雨了。」珍珍在窗戶邊看了又看,忽然高興得大叫:「媽媽,有一大片烏云飄過來了。」 媽媽走到窗邊一看:「咦,真的變陰天了,太陽不見了。」「要下雨了嗎?」珍珍一想到可以在雨中轉著小黃傘玩,好像一朵會飛的花,就開心的不得了!「還沒有。」媽媽搖搖頭。 珍珍嘟著嘴:「什么時候才下雨嘛!」「如果起風了,就表示快要下雨了。」突然一陣風吹了過來,把窗簾都吹了起來。小風鈴也被吹得叮叮當當響。「耶!風來了,要下雨了,可以出去玩了。」珍珍沖向門口,她最喜歡穿著小雨鞋在水洼上面踩來踩去。媽媽趕緊拉住她,指了指正在轉來轉去的電風扇,又指著頑皮的小狗說:「是來福按到電風扇的開關啦!」 珍珍的笑容不見了:「什么時候才會下雨?」 「如果打雷了,就表示快要下雨了。」珍珍坐在窗戶邊,一直等,等雷公趕快打雷。轟隆隆...... 轟隆隆...... 珍珍馬上跳了起來:「是不是打雷了?」媽媽探頭出去看了看:「不是,是一輛大卡車剛剛開過去。」「什么時候才會下雨嘛!」珍珍越來越沒有耐性了。「不要急,先到院子澆花,花都快要枯死了。」院子里,一朵朵的小花都垂著頭,小草也都軟趴趴的躺著。珍珍拿著小水壺,輕輕的幫小花、小草澆水。「你們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在等下雨呢?」 珍珍抱著小黃傘,坐下來等,等著等著,睡著了。答!一滴水滴在珍珍的臉上,接著,兩滴、三滴......「哎呀,來福,你不要噴口水啦!」 滴答、滴答、滴答......珍珍張開眼睛,「啊,下雨了!媽媽,下雨了!」 媽媽跑出來一看:「哇,真的下雨了!珍珍,趕快把傘打開來,不要淋濕了。」「好!」珍珍開心的打開小黃傘,哇!傘上面有許多小花,好漂亮呀!雨越下越大,在地面上形成許多小水哇。珍珍在小水哇上踩來踩去,踩得譜子譜子想,雨水四處亂飛,她還一邊轉著小黃傘,大聲唱著:「稀里嘩啦,下雨啦……」
《珍珍的小黃傘》教案 篇2
說教材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情節,吸引著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故事能為其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我選擇的這個故事《珍珍的小黃傘》,這是一個可愛的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人物對話簡潔明了,但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從故事中能讓幼兒知道下雨前的天氣變化。
活動目標:
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能了解故事內容,并試著講述故事情節。
2、會用簡單的語句講述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
3、能夠知道下雨前的一些天氣特征。
活動準備
小黃傘、教學掛圖
教法: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整個設計突出了兩點:1、教具直觀:語言與教學掛圖結合在一起,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2、語言引導:在語言活動中經常會出現,能力強的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說出他們的看法,而能力一般的幼兒,會因沒有機會說而很快地失去興趣。因此,我在活動的設計時注意了問題的設計,從而讓幼兒有欲望說、敢說、有機會說。
活動過程: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是以提問的方式引出活動的主題“小黃傘”。提出的問題是:出示實物,問:這是什么?小朋友用過雨傘嗎?什么時候用的?除了用到雨傘外,還會用到什么呢?通過此環節能讓幼兒知道更多下雨天的用具。
基本部分我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么?2、下小雨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么?通過此次談話讓幼兒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會對下雨有不同的感覺,有好的感覺也會有不好的感覺,下小雨時撐著雨傘穿著雨衣雨鞋,到戶外去拜訪小雨點,聽聽雨點打在窗戶、樹葉、屋頂上的聲音,踩踩水坑,是快樂的事。而下大雨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很多的不便,鍛煉幼兒能用簡單的語句講述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交流彼此之間的生活經驗。此環節還運用課件來讓幼兒了解更多下雨天可以做的事。第二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分段理解故事內容,這一環節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讓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提問來分段理解故事的內容,在觀察教學掛圖時,教師提出的問題留給了幼兒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大膽的去猜、去說,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欣賞完故事后教師做小結:故事中的珍珍一直很希望能夠“炫耀”一下自己的生日禮物-----小黃傘和雨鞋。但是,怎么等雨還是不來,于是珍珍就不停的問媽媽,媽媽都是怎樣說的?小朋友來想一想。教師小結:原來下雨前有這么多的天氣變化(烏云→閃電→打雷→下雨)。此環節是鼓勵幼兒試著講述故事的情節,能更了解到故事的內容,同時也回顧了下雨前會有的一些天氣變化。第三個環節是教師同幼兒完整的欣賞一遍故事。第四個環節是教師將故事做總結,向幼兒解釋下雨前會發生的一些天氣變化。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么夏天會下雨嗎?下雨前會有哪些天氣變化呢?這一環節是讓幼兒知道夏天為什么會下雨的原因,教師運用簡單的語言和直觀的課件來讓幼兒了解到“為什么夏天會下雨”,另外還運用直觀的課件來讓幼兒更深一步的知道下雨前的一些天氣特征。
活動的結束部分是:教師通過提問,小結安全教育,下大雨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事,這一環節是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知道下大雨時不應出去玩,會有危險,培養幼兒下雨天應有的基本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