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采蘑菇》教案(精選2篇)
《小白兔采蘑菇》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地方語言獨具特色,是豐富的中國語言中的文物,很早就引起國內外語言專家的注意和濃厚的興趣。而現在的孩子在家說普通話的多,加上入園后都要求說普通話,以致連以前廣為流傳的語言極其生動,語調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民歌在孩子們當中也慢慢流失。本次借助幼兒兒歌《小白兔采蘑菇》做如下分析: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小動物勞動時可愛的形象,在欣賞和學習朗誦方言兒歌的過程中,懂得要勤勞、要勇敢面對問題的道理。
2.嘗試用各種方式來朗誦兒歌、表現兒歌。
3.學習詞:采蘑菇、青蛙、松鼠。
4.體驗感受朗誦方言兒歌的快樂,激發幼兒朗誦家鄉流傳兒歌的興趣,增進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錄音、磁帶、幻燈片、頭飾、表演道具。
2.知識準備:使幼兒對地方方言趣談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幼兒會用方言說出兒歌中小動物的名字。
3.環境準備:布置主題墻“我愛我的家”。
活動過程:
一、以直接欣賞幼兒兒歌《小白兔采蘑菇》入手,導入課題。
1.幼兒欣賞兒歌,感受兒歌中用的語言與我們平時上課時用的語言的不同處。
2.通過交流不同處,導入本次活動用地方方言唱兒歌:語言非常的生動、音調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同時也拉進了幼兒對家鄉的親近感。
二、學習地方方言兒歌《小白兔采蘑菇》。
1.幼兒欣賞兒歌,感受兒歌中有趣的情境。
提問:兒歌的名字是什么?(演示幻燈:“小白兔采蘑菇”)
兒歌中說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分別在干什么?
2.幼兒在看幻燈片演示中再次的完整欣賞兒歌,教師并通過邊提問邊演示幻燈片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兒歌的內容。
提問:小白兔什么時候什么時候起來采蘑菇? (幼兒回答,教師邊演示相應的幻燈片)
小動物們是怎么回答小白兔的?(幼兒回答,教師邊演示相應的幻燈片)
青蛙,松鼠,梅花鹿分別是怎么告訴小白兔的?(幼兒回答,教師邊演示相應的幻燈片) 這些小動物可愛嗎?為什么?(教育小朋友們要像小動物們一樣勤勞、遇到問題不緊張,勇敢面對問題。)
3.幼兒跟教師朗誦兒歌。
4.幼兒隨錄音朗誦兒歌。
三、嘗試用多種形式朗誦兒歌、表現兒歌,體驗感受朗誦兒歌的快樂。
1.請幼兒邊朗誦兒歌邊用動作來表現。
師:請小朋友們想想兒歌中的小動物形象用什么動作來表現?我們來邊讀兒歌邊配上自己創編的動作。
2.幼兒分角色朗誦兒歌。
師:你們分3組,每組當一種小動物,前面三句由老師讀,后面輪到哪種小動物,你們就讀自己的那句。
3.個別幼兒上來自選角色,鼓勵幼兒嘗試邊讀兒歌邊運用道具來表現兒歌內容。
4.為幼兒朗誦的兒歌進行錄音,讓幼兒在欣賞錄音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四、結束部分。
1.鼓勵幼兒以后通過各種手段進一步學習地方流傳的兒歌。
2.請能力強的小朋友嘗試著去教能力弱的小朋友朗誦新學的兒歌,為將來教游客打好基礎,教得好的,老師給予獎勵。
活動延伸
讓幼兒去教別的班的小朋友朗誦方言兒歌,并引導小朋友互相收集、學習家鄉其它流傳較廣的兒歌。
兒歌:小白兔采蘑菇
小白兔采蘑菇,一不小心迷了路,問青蛙,問松鼠,最后問到梅花鹿,終于找到回家路.
《小白兔采蘑菇》教案 篇2
本節課雖然只是跳來跳去,但幼兒很喜好這個游戲活動,而且能很快進入角色。活動一開始就吸引了他們的住意力!他們跳著采了一個蘑菇又一個蘑菇,樂此不疲,很有成就感。幼兒的體能不但獲得了最大限度的鍛煉,并且不感覺到累!
這節課的難點就是孩子們對規則的意識還不是很強。對于小班孩子,只用兩條線標出的小路他們好像還不太明白這就是路,如果換成用墊子鋪成的小路,孩子會遵守規則的。課后我試了一下,的確是好的多,孩子游戲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這節課我還應該增加一些難度,比如:讓孩子繞著梅花樁跳著上山,到山頂要采一個蘑菇,再從呼拉圈跳過下山,增加孩子們游戲的興趣。通過這節課,我看到了張可瀅小朋友的進步,因為她是班級里最小的一個,但是她能堅持雙腿跳,并且能按照游戲規則完成任務,非常棒。還有好幾個小朋友都能全面的完成。但也有個別小朋友并不是雙腿跳,而是一個一個的邁過去。
小班幼兒年齡小,想讓他們完成某一個動作,并不能簡單的教師做,孩子模仿。要設計情境,吸引孩子,激發他們參與的欲望,這樣才能更好的去完成一個動作,達到欲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