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再見了》教學設計(通用3篇)
《老師,再見了》教學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老師,再見了》,能用較抒情、舒展的歌聲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2、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拍打三拍子節奏。
活動過程
活動準備:歌曲《老師,再見了》
一、復習
復習歌曲《快上一年級》,用輪唱的方式演唱。
要點:不搶拍,學看小指揮。
二、感受欣賞
1、過渡語:我們大班的小朋友們馬上要畢業了,你們有什么話想對老師說?
2、提問: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樣表達對老師的感情的?你聽到了什么?
小結:用歌詞小結。幼兒說師畫出來并排序。
3、提問:這是一首幾拍子的歌曲?(三拍子)
4、老師彈琴幼兒跟著音樂打節拍。
5、學唱歌曲。
三、表現歌曲
1、集體深情地唱給老師聽。
2、選擇適合的演唱方式演唱。如領唱、接唱等。
《老師,再見了》教學設計 篇2
情感體驗是我們音樂活動進行中不能忽視的要素。在今天的音樂活動《老師,再見了》活動中,我覺得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充分地感受到歌曲中歌頌“老師與孩子們”之間濃濃的情誼,激發孩子們更加投入地學習和演唱歌曲。
1.談話活動,情感的首次注入。
我問孩子們:你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了,留念我們的幼兒園嗎?你們想用什么方式表達你們的感情呢?孩子們的就會以非常多的回答來回應,很自然地引發了對幼兒園和老師的熱愛。
2.感受旋律,加深情感的共鳴。
播放歌曲的旋律的時候,孩子們能隨著旋律自然地擺動身體或者雙手,他們對整個歌曲的性質有了第一次的感受。抓住這個機會,我順勢讓孩子們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聽到這曲子感覺怎么樣?”“你有什么樣的心情?”孩子們也會非常動情地訴說自己的初步傾聽感受。接著的重點則讓孩子們感受一下三拍子的旋律,并鼓勵幼兒用拍手表現歌曲節奏。
3.聲情并茂,充分激發情感的流露。
我借助圖譜,結合動作與表情將歌詞內容朗誦一遍,示范一遍后,又繼續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片和給出的動作,再一次學習歌詞內容。孩子們能做到安靜傾聽,并能說出聽完這首歌曲后很感動,很舍不得老師等情感。學唱過程中幼兒積極性高,表演欲強。或者這群孩子們已經有一點點感受到和小朋友、老師分離的意思,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舍。通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小學生。
4.結伴表演,升華相互的情誼。
孩子們學得投入,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后面結伴表演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孩子已經很動情了。為了安慰可愛的孩子們,我讓小朋友在歌曲的動作創編的時候,加上擁抱的動作,和好朋友、老師互相表達自己的情感,大家都非常感動。
《老師,再見了》教學設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發對幼兒園生活的依戀及爭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
2、唱出三拍子的強弱特點,唱準附點音符。
二、活動準備:
1、有回憶、討論并學習畢業獻詞的基礎。
2、配套磁帶或CD。
三、活動過程:
1、引發孩子學歌的愿望。
師:小朋友要從幼兒園畢業了,我們可以朗誦詩歌、表演節目,也可以唱一首歌表達自己的感情……
2、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1)老師有感情地彈奏歌曲曲調1~2遍,讓幼兒感受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并鼓勵幼兒用拍手表現歌曲節奏。
(2)老師范唱,幼兒理解并朗誦歌詞。
師:歌里唱了些什么呢?
(3)學唱歌曲2~3遍。
3、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隨著歌曲旋律歌唱,注意唱出歌曲的節拍重音。
(2)啟發幼兒有感情的演唱。
4、幼兒自由結伴,隨著歌曲的旋律,邊唱邊用優美的動作表現。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老師,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