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于兒童本位的幼兒園安全教育
(二)巧借資源,挖掘價值,提升品質。
1.偶發事件 隨機教
尤其是安全教育,跟其他活動有別的是,不能光靠孩子的"說",而是要通過真真切切的"體驗"、"感受",才能突現。我們要及時抓住生活中有意義的活動,調動孩子積極參與,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積累,并通過活動內化成自身需要。如小(2)班有位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沒有掌握安全乘坐電動車的常識,導致腳受傷縫針。借此這一偶發事件,我們在幼兒園進行了隨機調查。據統計,我園家長多以電動車接送孩子。一下子坐車安全就成了我們最需要關注的焦點。孩子們對于坐車安全意識不高,部分幼兒知道要拉好爸爸媽媽的衣服,小心摔下來。但沒有幼兒想過腳會卷到車輪子里,更別說是其他的安全隱患。而爸爸媽媽們對于"安全坐車"意識淡薄,疏于照顧,才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我們開展了《暉暉的腳受傷了》系列活動。活動中,我們從"安全坐車的重要性" 、"坐車的姿勢"等方面對幼兒加以引導。讓孩子在"他我"這樣的角度來客觀地看待問題,并遷移到"自我"身上,在身臨其境之中,強化了意識,更正了不良行為。
2. 情景繪本 巧之招
學齡前兒童正處于"讀圖"階段,繪本帶給孩子的視覺震撼比起其它感官效果更為直接。好的繪本,不僅繪畫精美,構圖、色彩能使閱讀者在視覺上引起愉悅,而且每張圖都有豐富的內涵,圖與圖之間能呈現獨特的敘事關系。將其語言、情感、思想、毫無保留的傳遞給孩子,孩子在情景的刺激下,掌握方法,懂得道理。
如繪本《走丟了》,在生動的情節的引領下,幼兒主動討論:小怪物走丟的原因?走丟后,小怪物是怎么做的?它用了什么辦法?結果怎么樣?由于繪本的魅力,孩子們非常愿意一起來讀一讀,在老師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和引領下,孩子們通過圖畫明白原來走丟了不能著急,害怕,而應該及時尋求幫助,解決問題,同時也讓孩子明白不是誰都可以找來幫忙,商場里應該找穿著工作服的人或者是收銀員。通過這次活動,幼兒知道應該主動想辦法,尋求幫助。目前我們開發的繪本有《小豬的幸運一天》、《走丟了》、《捉迷藏》等等。
3. 重大活動 深挖掘
安全教育在每個學校都不容忽視,結合上級部門部署,我們在每年都開展逃生演習,但僅僅一次演習就夠了嗎?有的孩子甚至不知為何故。于是,我們利用每次的常規活動--逃生演習,以此為契機,形成系列,突出重點。如火災逃生演習,我們根據這一主線,生成了集體活動、親子活動等。同時,我們還與社區連接,邀請片警進入課堂,就防火等話題向幼兒做了宣傳。
伴隨這些活動的開展時,為了確保活動效果,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方法,如童謠滲透法;問題討論法;后果預測法;判斷選擇法等等。通過這次靈動的方法,提高了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更在體驗中強化的孩子自我保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