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染紙活動小結
楊秋妹染紙是吸取我國民間印染工藝而形成的一種折紙和染色結合的手工制作活動。使用吸水性強的紙,剪裁成各種形狀,反復折疊,疊后分別在調色盤內蘸染,出現滲透、暈染的花紋。由于折疊方法不同,會產生不同形狀和深淺色彩,打開紙后出現千變萬化的對稱圖案。通過染紙,發展幼兒表現美的創造力,和對民間藝術的興趣,它對啟發幼兒的思維、想象,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培養美感具有獨特的作用,是幼兒園進行美術教育的一種良好形式。
一、 染紙手工的材料及制作方法
(一)顏料:可用水粉、國畫顏料。將所需的顏色放入碟內,用清水溶解、稀釋待用;顏色的濃度要調配適度。
(二)紙: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為宜。如:毛邊紙、皮紙、生宣紙、高麗紙、餐巾紙均可。根據制作的需要,將紙裁成不同的形狀。
二、在興趣中培養幼兒的染紙活動
興趣是求知的動力。當幼兒最感興趣的時候,也是他們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掌握知識技能最快的時候。我們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上采取了相應的方法。
幼兒愛聽故事,更愛看故事中的生動形象和具體事物。我們是采用了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的。這樣就可使幼兒從具體的形象感知事教師便趁機教給他們染圖案的基本方法,幼兒很快就掌握了。這樣,孩子們就在有趣味的活動中較快地學到了知識,發展了智力,訓練了技能,培養了美感。
在進行染紙活動時,把各種形狀的圖案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結合起來,幼兒就更感興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把方型圖案稱作花手絹或臺布;把三角形圖案說成是娃娃頭巾;把圓形的圖案稱作傘面;半圓形圖案稱作扇面;長方形圖案稱作花布或床單;梯形圖案稱作小花裙等。這樣,有利于啟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作的積極性。
但為了使幼兒感到有趣,我們采取了多種形式來進行。例如,我們采用“變魔術”的方式,增強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很快就學會了染紙的方法。
三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在剛開始活動時,對每一種形狀的染紙方法都要認真示范,使他們逐步掌握染紙手工的知識和技能。孩子的知識經驗逐漸豐富,我們就只教方型、圓形的基本染法。其余形狀的紙可讓幼兒根據折染的基本方法自己動手動腦,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如:小朋友用紅、藍、兩色染成的圖案,把中間的花蕊想象為 太陽,把四周的藍色說成是藍天;還有的小朋友說染的是鮮艷的花,美麗的花蝴蝶,大花籃。幼兒的想象奇特極了,他們仿佛進入了童話的世界。
剛開始進行染紙時,顏色不宜太多,只需1—2種即可。這樣有利于幼兒集中學習折染方法,如果顏色太多,就易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的效果。隨著經驗的積累,可逐漸增加2—3種顏色。讓幼兒學會有目的地選擇顏色。活動中為幼兒準備一些色彩協調,美觀大方的圖案范例,供幼兒參考、欣賞,避免幼兒盲目地蘸顏色,逐步培養他們對色彩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由于染紙是分步進行:第一步折紙:第二步蘸染。幼兒掌握了對邊折、對角折的基本方法以后,再學習染各種形狀的圖案。手腦的配合能力加強了,我們就教幼兒用手指及棉簽等進行蘸染的方法,這樣圖案就更會新穎別致,增強了幼兒的興趣。幼兒在染紙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折折、玩玩。我們有目的地教一些能利用圖案特點組成的玩具。如孔雀、蝴蝶、花朵、衣褲等,讓幼兒學會有目的地制作。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制作能力和欣賞水平。幼兒舉著自己做出的小玩具,玩起來就特別高興,也會更加愛護。同時,我們啟發幼兒自己設計自己想像中的圖案。我們還讓小朋友用自己染的紙做成許多鮮艷的花朵和各種小動物,掛在樹上,十分美麗。由此,他們嘗到了用自己雙手創造的勞動成果來豐富游戲、美化生活和在進行染紙手工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