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舞蹈興趣的培養
二、通過多種方式讓幼兒欣賞舞蹈。
欣賞是人們在觀看舞蹈時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幼兒通過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體地認識它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民族文化,體會其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欣賞其美的動態、韻律和表情,進而潛移默化地接受感染、提高認識和受到教育的過程。
為了啟發孩子,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全方位的欣賞,讓孩子觀看、欣賞、真切的感受舞蹈的美。幼兒在欣賞過程中還能不斷提高對各種舞蹈語言的理解能力,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和舞蹈表演力。 例如:舞蹈《摘葡萄》,先讓幼兒觀看了葡萄成熟的圖片,又了解了葡萄成熟時人們采摘的心情,欣賞了舞蹈,了解了舞蹈的特點和民族文化。最后學習了舞蹈《摘葡萄》,前面的欣賞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被充分的調動起來,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用游戲的形式教幼兒舞蹈。
在我舞蹈的課堂中,根據學習的內容,適時地加入游戲,有助于增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如學舞蹈:《小貓》時,教師說:“我是貓媽媽,小朋友都是小貓,現在你們要跟著貓媽媽去玩啦!”然后帶領幼兒在音樂聲中做小貓的動作,請小貓跟著媽媽學習各種本領,還學會了貓跳。還有幼兒學跳《小蘋果》,讓他們自由選擇不同的站的位置,有些幼兒便圍在老師身邊舞蹈。會邊跳邊唱,跳到高潮時還會不時的嗨、嗨。幼兒在這樣愉悅的中氛圍跳舞,興趣會始終高漲。
四、注重教學方法和舞蹈選材。
作為一名舞蹈老師,在帶孩子們進行舞蹈活動的時候,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的,比如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即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這樣既能培養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幼兒也不會覺得太簡單而學得枯燥乏味,也不會因為太復雜而感到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有時還會用到多個教學方法如啟發、示范法;分解、組合法;觀察、模方法;個別教學法等等。
要適合每個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特點,教師在選擇題材時,一般要求音樂鮮明,新穎別致,富有兒童情趣,能夠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活躍幼兒的想象思維,同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整個舞蹈要充滿與幼兒相關的生活氣息,易于幼兒的情感抒發與表達。
五,教幼兒學會創新舞蹈。
通過鮮明的舞蹈形象反映現實生活,而幼兒在感受、理解舞蹈形象的基礎上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源泉,是民族發展的靈魂” 在舞蹈活動中,不能只強調技能技巧的訓練,舞蹈基本功,還應引導幼兒去表現美、創造美。因為舞蹈活動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創造等思維階段,它對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及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當然,培養創造力并不是要摒棄模仿,在舞蹈活動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兒去模仿,幼兒的參與也只是短暫,更談不上堅持了,必須較快地跨越這一分階段進入探索期,引導幼兒大膽創新、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只有不斷的創造和表現自我才能讓幼兒堅持到底。剛開始學舞蹈時我先請幼兒每人創編一個造型;再請每一個幼兒編一個動作,老師再把動作連接起來變成一段舞蹈;最后在請幼兒編一個有情景的舞蹈,老師再加以改進。如舞蹈“我是小樹苗”,讓幼兒想想種子是怎么生長的,再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示。幼兒很積極地動起來,有的趴在地上,雙手抱頭說:“老師,種子要發芽了。”有的隨之向上一躍,說:“小樹苗長高了。”還有的伸展著四肢,頭向上,嘴張大說:“小樹苗看見太陽高興地笑了。”……幼兒輪流出來編小樹苗長大的動作,我請他們把動作串起來,變成有情節有內容,這樣幼兒一遍一遍地跳,樂此不疲。雖然有的動作不好看,但這是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在探索、認識活動中產生的一種興趣,而這種興趣能夠使幼兒得到極大滿足。在大班提高班的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用各種創造性的身體動作,表現滾動、流暢的運動方式。孩子們不斷的用自己的動作進行表演。有的用手抱、有的變成蝴蝶跟著音樂的重音跳起而后旋轉起來。在舞蹈結束時孩子們都提出了再表演一次的愿望。只有讓幼兒按自己的條件、方式、愿意去做,他們才能學得主動,學的投入。才能發揮想象力和獨創性,才感大膽地進行創造,盡管幼兒的表現還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體現了他們獨特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