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欣賞的幾個步驟
從以上一次欣賞活動的幾個環節中不難看出,在教師引導下,兒童對美術作品的欣賞經歷了一次“整體——部分——整體”的整體感受,然后進行部分分析和感受,最后再回到整體,這是符合美術欣賞的一般規律的。
4、創作
兒童對美術欣賞中基本藝術語言與形式美的原理的認識還可以經由藝術創作來獲得。這是在幼兒對欣賞的傷口進行心理回憶,并進行討論、構思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欣賞《構圖18號》后,孩子們聽著音樂像一個畫家一樣盡情的用各種線條表達情緒,沒有大人眼里的像與不像,好與不好,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很灑脫得表現著。通過欣賞讓孩子自己進行創作的方式非常有助于幼兒對藝術語言與形式美的原理的理解。
5、作品評議
創作之后的評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它是整個活動的必要和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另外一種欣賞活動。傳統的評價多是由教師選擇和一一出示兒童的作品進行點評,評論這個兒童畫得干凈,老師喜歡,那個兒童畫得不對,應該改正,等等。這是一種成人中心的評價方式,這不利于兒童在活動中主體性的充分發揮。我認為,評議應以幼兒的自我介紹及幼兒間的互相評說和欣賞為主,采取多種方式來進行。如先畫完的兒童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實物投影儀上,或放在展覽角中進行展示,并小聲地互相談論和評議;整個創作活動結束后可以請小朋友們手背后自由走動,欣賞別人的作品,挑出自己最喜歡的(而不說是最好的)一件介紹給大家;也可以輪流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樣便于兒童把對名作的欣賞經驗遷移到對同伴們和自己作品的欣賞中來,也使兒童有一種自豪的體驗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