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單一辦園模式提倡多形式、多渠道辦園
史鳳省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這場深刻的變革,對社會各方面都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必然會 使托幼事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一方面為托幼園所的發展展現了極為廣闊的前景,另一方面原有管理 體制與市場經濟的矛盾更突出表現出來。因此,幼教工作出現了種種新情況、新問題。其中,最明顯、最突出 的一個問題是:企事業單位和民辦的托幼園所大量地被撤消。其原因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 企業轉換經營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的主體。它不能再負擔一些福利 性質機構的開銷。具有福利性質的機構(如幼兒園),必須從企業中剝離出來。于是,不少企業把幼兒園視為 “包袱”,簡單而迅速地給幼兒園“斷奶”。這樣做了以后,多數幼兒園馬上就難以維持了。
除上述的情況外,學前教育本身也出現了許多不適應。第一,管理體制不適應。建國以來,在計劃經濟體 制下,幼兒教育的管理是指令性的。如,國家曾規定,凡是千人以上大企業、機關等都要建立托幼機構,“自 家的孩子自家抱”。這種辦園體制勢必形成幼兒園與社會的脫節,與當地的經濟脫離,使幼兒園長期處于封閉 狀態。第二,辦園形式不適應。對幼兒教育理解狹窄,把幼兒教育等同于幼兒園教育,辦園形式單一,追求“ 正規化”。這種做法不能充分運用社會資源,也影響更多的幼兒接受學前教育,影響了事業發展。
面對上述新問題、新情況,我國的托幼事業該如何求生存、圖發展呢?
多少年來,幼兒教育一直在自我封閉的狀態中發展。考慮一切問題都立足于幼兒教育自身需要。要使幼兒 教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首先要實現觀念的變革,一方面,在思考問題時,不僅從教育的立場,更 要從社會的經濟的角度,從長遠利益的角度考慮,從而樹立服從和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觀念;另一方面 ,要樹立大教育觀念,把幼兒教育同普教、成教以及整個社會的教育聯系起來,把幼兒教育同家庭、社會融為 一體去考慮。
落實到當前幼教的具體問題和情況上,上述觀念的變革勢必將觸及學前教育的辦園模式、幼兒園內部和外 部(幼教行政)管理體制、幼兒園辦園水平等方方面面。筆者以為,其中辦園模式問題是核心,是當務之急。
打破單一的辦園模式,提倡多形式、多渠道辦園,逐步實現幼兒教育社會化,是我國經濟、政治體制改革 的需要,也是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體過程中,由于人們的觀念尚未完全轉變,思想上還不夠適應,因此,出現了一 些議論:公立幼兒園埋怨國撥經費不足;街道園埋怨公助部分越來越少;企事業自辦園埋怨企業領導給幼兒園 “斷奶”,是不重視幼兒園,是單純經濟觀點等等。實際的意思是,仍然希望國家、企業把幼兒園包下來。
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角度看,這種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是因為,幼兒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 的性質,是公益性的服務。目前,我國的經濟還不十分發達,在國家財力尚有一定困難的條件下,完全靠國家 財政撥款,或者讓企事業單位無限制地負擔幼兒園的一切,既不現實,也不是長久之計。縱觀世界各國的幼兒 教育,無論是經濟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很少有哪個國家的幼兒教育,是由國家全部承擔下來的。即 便是經濟發達、國力雄厚的日本和西歐各國,幼兒教育的辦園模式也是多種多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