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 放權 搞活 促進幼兒主動發(fā)展
3、開展“三個一”活動。即每天一記:紀錄孩子每天的活動情況,也可寫成心得及體會;每月一交流:各課題組就出現(xiàn)的問題集中討論,找出解決辦法;每學期一總結;學期末,教師將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做法、體會、收獲、不足等寫成文字材料上交。
以上活動,促使教師走過了學習、探索、再學習、再探索之路,形成從觀念→行為→理論→行為的良性循環(huán),使幼兒主動發(fā)展變?yōu)楝F(xiàn)實。
。ǘ┳ジ慊
搞活就是在保證對幼兒進行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教學活動的前提下,把幼兒的生活豐富起來,打破單一的、固定的、少變的活動模式、環(huán)境模式和活動氛圍。
1、每月一個大活動,即面向全體幼兒,人人參加的全園性的比賽活動。例如游戲比賽、演唱比賽、繪畫比賽等。通過這些,培樣幼兒參與、競爭意識、集體榮譽感、及大膽、表現(xiàn)力、協(xié)作、自立、想象力等良好品質。這些活動適合幼兒好動、善表現(xiàn)、好奇的特性,孩子們很認真。當化上妝站在舞臺上面對眾人演唱,當在游戲中聽到伙伴為自己加油吶喊時,當看到大班級的小朋友表演時,流露出那種稚拙的欣喜、自豪和成就感,自信、自律、堅強便由此產(chǎn)生了;顒拥男迈r感、新奇感給他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與感受。老師,再搞比賽吧,我都參加了,我行,我還要參加!人人參與,面向全體,沒有“被遺棄”、“被淘汰”的角落。像演唱活動中的小指揮,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多孩子就揮動小手,搖瑤擺擺地主動學他們。看到大班幼兒的“背球”游戲,其它班在游戲活動中也要求背球;顒訉崿F(xiàn)了共享,產(chǎn)生了交流,產(chǎn)生了“我要……”的要求和愿望。
2、開展興趣小組活動
充分利用園內電子琴、舞蹈室等設備開辦電子琴、創(chuàng)新繪畫、手工制作、武術、舞蹈等興趣小組,每周一或兩次,全園的孩子自選興趣進行活動。興趣小組的選擇有家長的意見,對那些不知參加什么好的幼兒,也有老師的指導建議,以尊重幼兒的興趣為前提。這項活動,意在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進行廣泛的興趣熏陶,讓幼兒在此得到主動發(fā)展。例如,有個叫欒曉凱的小朋友,剛滿三歲,他跟媽媽說,我要打鼓。每逢活動時,就讓他去架子鼓班,給他一雙筷子,他或者隨便地敲敲打打,或者玩,或者看別人。有一天,他湊到老師跟前說:我也打鼓。老師就讓他試,真的!他會打,節(jié)奏滿對,只是力度不夠。在興趣小組中,孩子們有欣賞,有交流、有體驗、有學習、有練習、也有磨練,得到的是各種情緒的體驗。做對了,你們真棒!都對了,非常高興。作品不夠美觀或任務沒完成好,教師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再去做,在一次次練習中,得到一次次成功、愉快的體驗,逐漸地,感到我能行,我也是最優(yōu)秀的人,同時,鍛煉了堅持性、毅力,從而變得開朗、自信、投入、大膽、潑辣、勇敢,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正是二十一世紀的現(xiàn)代人所應該具備的。
這些活動,帶來了可喜變化。孩子們變了,突出表現(xiàn)為:愛提問題;活潑開朗;勇敢自信;善動手動腦;自理能力加強了。孩子的主動性、參與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較好發(fā)展。我園有兩位幼兒參加省級的新苗評選,被評為齊魯新苗。在全市的體操比賽中,有百名余幼兒參賽,并榮獲一等獎,是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園。孩子們還先后參加了本市電視臺、中醫(yī)院、百貨大樓、財政局等單位舉辦的慶典、服裝表演、技能比賽等活動,受到社會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