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內河變清
班級:中一班(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保護內河的重要性,逐漸形成保護內河的意識。
2、能用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見解,愿意與同伴和老師進行積極的交流。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攝像機(錄有污染嚴重的內河、治理過的內河)
2、知識經驗準備:事先參觀過福州的內河;請幼兒向家人了解有關如何治理、保護內河的方法,并畫下來。
(三)指導要點:
1、談話引題,引導幼兒回憶參觀內河的情況。
“前幾天,老師帶你們參觀了哪條福州內河?”
“你在內河上看到了些什么?”(河上有很多垃圾,有很多污水排放到內河里等等)
2、觀看錄像,師生共同討論內河受污染的原因。
(1)觀看受嚴重污染內河的錄像。
提問:現在的內河是什么樣子的?你們喜歡這樣的內河嗎?”
(2)觀看治理過的內河錄像。
“治理過的內河美嗎?美在哪里?”
(3)討論:為什么內河會變得又臟又臭?
3、交流保護內河的辦法。
(1)提問:我們有什么辦法使內河的水變清呢?
(2)幼兒互相交流保護及治理內河的辦法。
(3)個別介紹,師小結。
4、延伸活動:
(1) 繪畫——我心中的內河
引導幼兒畫保護內河的宣傳畫、畫美麗的內河;啟發幼兒用手中的畫筆將自己心中的內河描繪下來。
(2)將自己的繪畫作品“我心中的內河”送給周圍的人;張貼保護內河宣傳畫,請人們共同加入這一活動中來。
二、自我反思
(一) 活動成功之處:
1、活動設計合理,活動過程符合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
我認為本次活動的設計比較合理,環節清楚。整個活動過程符合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既有參觀、采訪,又有收集資料,交流討論等各個環節,充分展示了幼兒實踐的過程。孩子們通過參觀內河,從而發現福州內河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疑問“為什么內河的水會變得這么臟?”,然后在家長的幫助下主動收集相關的資料,在老師的組織下采訪內河周邊的居民,他們學會了自己分析問題、尋找答案。這些都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讓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預設方案、解決問題等特點。孩子們經過親身實踐已經初步感受到保護內河的重要。
2、充分發揮家長資源,有效促進幼兒發展。
孩子們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不僅從網上下載了內河的圖片,從報紙上收集了許多受污染的內河圖片,還有些熱心的家長用數碼相機拍下了家附近的內河。林子怡小朋友帶來了安泰河邊一摩托車修理鋪直接將污水排放到內河的照片;張靖凡小朋友也帶來兩張照片,上面還有媽媽寫著的兩句話——“我家門前有條河,其實它還挺美的。” 原來那條河就是已經初步治理過的晉安河……孩子們將自己與爸爸媽媽共同收集的資料與大家共同分享著,林宇小朋友還把自己在家中畫的內河里小魚和魚媽媽的對話講給同伴聽“媽媽我難受!”“我們還是快點離開這里吧!”。可見,孩子們在家長的引導與教育下,不僅對污染過的內河、治理后的內河有了初步的印象,還對內河污染給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3、活動中師幼關系融洽,體現教師支持者、引導者的角色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