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區主題活動
拓展與延伸:如上教學掛圖可以直接布置在表演區的環境中,通過幼兒與墻面的互動,加深幼兒對教學內容的印象。當幼兒已經記住七個音符寶寶的位置以后,教師就可以將音符與音高對應起來教學,幫助幼兒對不同音符的音高形成初步的印象。效果分析:故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這樣的方式十分有利于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而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并不直接告訴幼兒音符寶寶的家在哪一間哪一線,而是用幼兒容易接受的形象生動的比喻提示幼兒,通過這種解答疑問式的師幼互動,充分發揮了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也更有利于幼兒對新知識的認可和接受。同時,適時地將教學掛圖保留在表演區的墻面環境中,則有利于通過幼兒與環境的互動充分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活動三:音階歌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音階的概念。 2、學會聽鋼琴,能基本唱準旋律的音高。教學準備:會唱《音階歌》、表演區掛圖“音符寶寶的家”、鋼琴、動物頭飾。教學重點:能基本唱準旋律的音高。教學過程:1、上次小朋友送七個音符寶寶回家了,今天他們為了感謝小朋友,想邀請小朋友到五線譜房子里參加音樂會。 2、為了歡迎小朋友的到來,音符寶寶們排起了長隊,(出示掛圖)唱起了他們最喜歡的歌。(教師彈唱《音階歌》) 3、請小朋友們猜一猜,為什么他們唱的叫“音階歌”而不叫“音符歌”呢? (“階”表示一級一級的,一個音符寶寶只有一級,而七個音符寶寶排在一起則就像一級一級的臺階了,所以叫做“音階”) 4、臺階是有高低的,音階當然也一樣。下面小朋友就認真的聽老師彈琴,說說哪個音符寶寶聲音高,哪個音符寶寶聲音低~(教師兩個為一組彈奏,請幼兒聽辨音的高低。) 5、小結:原來音階的順序就是按照音符寶寶的聲音從低到高排列的。所以小朋友唱這首歌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聽鋼琴,模仿鋼琴上的音進行演唱。 6、與音符寶寶一起表演《音階歌》。(發放動物頭飾,教師彈奏清晰的單聲部的旋律線條,待幼兒音準基本上穩定后再加上左手伴奏音型。)拓展與延伸:音準的培養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教師可以嘗試在日常生活中有機地滲透音準的練習,如將一些日常的過渡環節,常規提示等換成各種節奏型的音階組合。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反對將音樂教學等同于純粹的技能課,但對于幼兒來說,技能技巧的訓練并不是沒有必要的,在整個學前階段,幼兒的聽覺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此時對其進行音準方面的鍛煉無論是對于幼兒的聽力發展還是將來形成良好的音準及樂感都是十分有必要的。效果分析:對于幼兒來說,枯燥的學習音樂技能他們肯定是排斥的。其實對幼兒實施音準方面的鍛煉,并非要強調達成的效果,而是聽辨的過程及建立要用聲音區別不同音高的意識。能使幼兒感受到音符存在著高低上的區別,并在演唱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加以區別才是音準訓練的目的。有人常說音樂理論的學習是枯燥的,但我要說,幼兒階段的音樂技能學習并不能說成是“不能學習枯燥的音樂技能”,而應是“不能枯燥的學習音樂技能”。這節音準的輔導課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教師能大膽地充分地相信孩子的音樂學習能力,在輔導過程中善于用孩子喜歡的語言去解釋音樂術語,并做到充分尊重孩子的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