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汽車教案集合(通用2篇)
幼兒園小班汽車教案集合 篇1
[游戲背景]
玩具小橋(廢舊材料制作)、電動玩具汽車(幼兒自帶)
自制路燈、樹木、樓房、機動車道(用剪好的即時貼將機動車道貼在地板上)
站在一旁觀望的教師問:“怎么了,車壞了嗎?”
教師:“車沒電了。”
教師:“你這是什么車?換個電池看一看。”
[幼兒游戲表現]
子凌看見洋洋在汽車城玩,說:“我也要玩。”他拿起汽車擺弄了幾下放在跑道上。“瞧!我的賽車,跑的多快呀!”
洋洋:“我的車比你的車跑的快。快看呀!”
子凌有些不服氣:“哼!我的汽車還能爬過小橋呢,噢!沖上去了!”他有些得意。
玩過幾次后車速減慢,車子停在橋下。“哎呀!怎么回事?”子凌不解道。
子凌將車拿起,擺弄了幾下沒走幾步又停了。眉頭皺了起來,自言自語:“它病了。它生氣了!
它壞了!”弄了弄還不見好,又拍了拍還不見好。
天天把汽車翻過來看看,并用手轉著車轱轆。
洋洋:“我來幫你修。”打開開關摁了一下放在地上推,又一次嘗試沒有成功,他有些著急。
不多時聚集了更多的小朋友,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搶著修理。
眾幼兒說:“電動的。”
電池裝在哪呢?
幼兒尋找著。
他們發現了,請教師幫助換電池。
更換電池車速加快了許多,小朋友揮動著小手:“噢!有電了。”
[游戲目標與幼兒發展分析]
科學源于生活。孩子在玩電動汽車中發現一些科學現象,從而獲取粗淺的科學知識,增加對科學概念的體驗,并通過操作探索獲得直接的經驗。
生活中的現象,也蘊含了許多基本的科學。從玩具汽車的速度減慢引發探索,從而找出原因。
經過反復實踐,孩子們發現了電動玩具車是需要電池的',而電量不足會減慢車速。從幼兒的整個游戲過程看是非常投入的,幼兒生活中的隨機經驗是最自然、最有意義、最具體、最容易了解也最不容易忘懷的經驗。從生活中發掘選擇學習題材,不僅可使幼兒提高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的能力,而且可學習探索身邊的科學。
更換電池后,從孩子們的表情上可以看出游戲不僅有利于孩子探索,更能使幼兒對科學產生切身體會和認識。
幼兒園小班汽車教案集合 篇2
一、設計意圖
《汽車在哪里》選自多元整合教材,是一節引導幼兒認知空間方位的活動。本次活動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運用了幼兒喜歡的事物—汽車,有效的激發了孩子認知空間方位里、外。
二、活動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根據頒布《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操作活動,使他們感受操作的過程的快樂。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具體目標:
1.對空間方位活動感興趣,愿意主動參加游戲。
2.能大膽的表述“……在……外面或里面”
3.進一步感知區分里、外,理解里、外的實際意義。活動的重點:以汽車為線索,用語言表述汽車在什么位置。從而借鑒到生活當中,發現各種物品擺放的.位置。活動重難點的突破,主要是通過“內與外的游戲”、“汽車的分類擺放”、“生活遷移”這幾個環節完成的。
三、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并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物質準備主要有汽車圖片若干,盒子若干個,玩具汽車,汽車音效等等。
四、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的環節主要是:游戲導入——知識深入——生活遷移導入部分的游戲有效的激發了幼兒的興趣,知識深入環節則通過參觀車展,將車分類、由淺至深,從易到難的引導幼兒理解與鞏固區分方位里、外。《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最后環節我引導幼兒拓展生活中。經過前面環節的幼兒能很快的區分出教室里、外的物品。
五、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實施,是比較成功的。活動進行得比較順暢,程序較為清晰。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情緒都帶動起來了。并真正的做到了以游戲為主,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感受到學的樂趣。從幼兒生活經驗遷移環節可以知道,幼兒對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已基本突破。但也有一小部分幼兒不善于表現自我,在這方面,我應該更多的關注全體幼兒,盡量讓所有的幼兒都能開心的參與活動。活動的導入部分花費的時間過長,如果可以將導入部分進行適當的調整,效果可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