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的教案最新(通用7篇)
中班語言的教案最新 篇1
中班語言活動:
秋風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
2、感受兒歌的意境美。
3、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教學準備:
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兒歌內容。
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練習法
教學過程:
1、欣賞課件。
提問:“這是什么季節?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師朗誦詩歌,幼兒欣賞并大概了解詩歌內容。
提問:
(1)兒歌里說了什么?
(2)為什么秋風來了,大地會變得金黃?為什么大樹脫下綠衣裳?
3、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并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熟悉詩歌內容。
4、幼兒邊看課件邊學習朗誦兒歌。教師注意幫助幼兒掌握兒歌中優美的詞句。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設計,我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地氛圍。先讓他們實地在戶外尋找秋天,調動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發現秋天與夏天的不同,再進行詩歌學習。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通過學習詩歌,使幼兒感受到秋天的美,體會豐收的喜悅心情,再以圖畫形式把自己的體會表現出來。
中班語言的教案最新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推測判斷人物的心理狀態,樂意用較連貫的語句在集體面前講述畫面內容。
2、初步理解作品內容,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會有收獲的道理。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自制圖書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農夫、樹、兔子圖片)提問:農夫、樹和兔子之間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可能是什么事呢?
過渡: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理解故事,感受寓意。
(一)觀察圖片,分段理解
1、(第一天)提問:
(1)(圖1)農夫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結:鋤地可真累呀!種田可真辛苦!
(2)(圖2)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兔子會撞到樹上呢?農民看到了這只兔子,他是怎么想的?他會怎么做?
小結:農民白白撿了一只兔子,他特別高興。
2、(第二天)(圖3)提問:農民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結:農夫照舊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專心了。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竄出來撞在樹上。
3、(第三天)(圖4)提問:這個人在干什么?他為什么不去種田?
小結:農夫再也沒有心情種地了,坐在樹旁,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
4、討論:你覺得他會等到兔子嗎?為什么?
(1)根據幼兒出現的情況分組討論:
a、能等到
b、等不到,雙方說出自己的理由。
教師及時總結,突出重點: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終于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最后還是沒有等到野兔,他到底有沒有等到野兔呢?我們繼續往下看(播放課件)
(2)他等到了嗎?為什么等不到呢?
(3)他沒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樣了?
教師總結,重點突出:他坐在樹樁旁邊等呀等,莊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沒有等到。“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經過努力和辛勤勞動,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三、完整欣賞,提升經驗。
1、為什么農夫會成為大家的笑話?
2、你認為他應該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活動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幼兒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5.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龜兔賽跑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意圖:
《龜兔賽跑》這一音樂活動,有點京劇的韻味。幼兒唱來既好聽又很有味道。將幼兒的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幼兒體驗學習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用小小瓶形式表示龜兔不同的音樂形象。
2、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
3、體驗模仿的樂趣。
4、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音樂小小瓶(瓶子里裝有沙子)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主題
二、讓幼兒欣賞圖片——龜兔賽跑
師:今天的比賽誰會得第一名呢?
幼兒:小兔子小烏龜
三、請幼兒跟老師一起做小烏龜爬,小兔子跳的動作。
四、聽音樂分段
(1)聽兔子的音樂,說有什么感受?什么心情?感覺是誰在干什么?(歡快,跳躍)請幼兒邊聽音樂邊表演。
(2)聽烏龜的音樂,說有什么感覺?什么心情?感覺是誰在干什么?(緩慢,沉重)請幼兒邊聽音樂邊表演。
音樂游戲:
(1)師:我們也請小小瓶來學一學小兔子,小烏龜好不好?
幼兒:好
每個幼兒手中兩個小小瓶,放音樂,在音樂中有節奏的搖晃小小瓶。
(2)請幾個個幼兒到前面聽音樂有節奏的搖晃小小瓶
(3)老師和幼兒一起聽音樂有節奏的搖晃小小瓶給小兔子,小烏龜加油。
五:師:經過激烈的比賽,到底誰的了第一名呢?
幼兒:小烏龜小兔子
師:出示圖片,讓幼兒欣賞
(1)小兔子,不驕傲,改正缺點的第一
(2)小烏龜,了不起,堅持不懈得第一
六、放音樂,老師和幼兒一起用小小瓶有節奏的演奏音樂,為小兔子,小烏龜祝賀。
活動反思:
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用音樂打開幼兒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學會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教師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幼兒和音樂的橋梁。建立新型的師幼關系,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成為幼兒的合作伙伴,做到師幼互動,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中班語言的教案最新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體驗演唱副歌部分“來來來”的歡快情緒。
2、能根據第一段歌曲圖譜結構圖來推斷第二、第三段歌詞內容。
3、會跟著教師的指揮自然的接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認識過的秋天的農作物,有條件的可參觀農科院種植基地或農村田野。
2.紙(與掛圖同大)、筆。
3、《秋天多么美》音樂CD(盒帶)。
4、《秋天那么美》教師教學資源、教學掛圖1幅。
5.幼兒學習資源③第6~7頁。
活動建議
1、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兒欣賞。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歌曲的第一段,知道用圖譜可以幫助記憶歌詞。
(1)教師清唱第一段,請幼兒說一說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師再次清唱第一段,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3)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并畫出第一段圖譜,(參照幼兒學習資源
③第6~7頁的畫法,有擬人化的秋
風吹、棉桃露出白牙咧嘴笑的樣子)。
(4)教師帶領幼兒看第一段圖譜并完整演唱一遍,引導幼兒發現副歌部分兩個樂句的不同之處。
3、引導幼兒學習歌曲的第二段。
(1)重點引導幼兒比較發現第二段歌詞和第一段歌詞相同地方的規律。
(2)教師逐句與幼兒討論第二段歌詞,邊討論邊出示掛圖。
4、學習第三段歌曲。
(1)預測——根據第一段、第二段的規律嘗試推理第三段的歌詞:它可能是什么?它和前面兩段歌詞可能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可能什么地方不同?
(2)教師清唱第三段歌曲,請幼兒驗證自己的猜測。
(3)教師就歌詞提問,并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逐一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4)嘗試看著掛圖完整地演唱歌曲。
5、看掛圖分工唱三段歌曲(教師唱前面的,并指揮幼兒唱每一段的副歌部分)。
6、幼兒完整演唱。
將幼兒分成兩組,教師指揮,一組唱前半部分,一組唱副歌部分。
中班語言的教案最新 篇4
活動目標:
一、觀察、發現、探索秋天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麗。
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
三、能有表情的朗讀詩歌。
活動準備:
頭飾、錄音機、磁帶、圖片、實物(小兔)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活動
1、出示小兔:小兔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聰明,小兔非常愿意和你們交個朋友,你們愿意嗎?小兔在來的路上跟我說:樹葉落了,果子熟了,叔叔們在忙著摘果子,割稻子,小兔說這是秋天到了,它說秋天是紅色的,可其他小動物不是這么想的?我們一一看。
二、學習詩歌《秋天的顏色》
1、欣賞詩歌《秋天顏色》(磁帶)
2、深化知識,出示圖畫:
a、小朋友,小鳥在天空中飛,它看到的秋天是什么顏色的?小鳥在空中怎樣飛?(老師、小朋友一起飛、說)
b、水中的青蛙跳到水面看到的秋天是什么顏色的?
學青蛙怎樣跳(老師、小朋友一起跳、說)
c、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朋友們是怎么說的?
3、結合圖畫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4、比一比,誰朗讀的最好(活動起來)
指名個別幼兒帶著頭飾朗讀詩歌。
5、放松心情,感受秋天的美麗。
三、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詩歌《秋天的顏色》,小鳥、青蛙、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留心,留意身邊的變化,認真觀察大自然的一切,熱愛大自然。
四、活動延伸
1、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觀察秋天的變化。
2、把你在平時觀察的變化記錄下來,讓幼兒相互評論,增長知識。
中班語言的教案最新 篇5
活動目的:通過故事學會關心他人,初步體驗把快樂帶給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快樂。
活動準備:自錄故事磁帶《丑小鴨笑了》、故事圖片
重點難點:啟發幼兒說出自己是怎樣關心和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活動地點:教室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歌曲做《找朋友》的游戲,引發幼兒快樂的情感。
二、通過找朋友的游戲引出故事。
三、 看圖片欣賞故事《丑小鴨笑了》
1、故事先放一半,后邊的內容讓幼兒進行思考。你想出了什么好辦法來幫助小鴨子。(小組討論)
2、幼兒將故事聽完整。
提問:
1、丑小鴨一開始為什么不快樂啊?
2、后來怎樣了,其中發生了什么事情?
3、小朋友如果發現你的周圍有不快樂的小伙伴怎樣把快樂來帶給他人?
四、通過游戲《找朋友》幼兒能在活動中找到快樂。
活動思路:
幼兒到了中班以后,交往的圈子也越來越大了,他們渴望和更多的朋友在一起,抓住這一時機,引導幼兒與同伴交往中學會合作,學會關心他人,從而為健康的個性的形成奠定基礎,這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根據《綱要》結合本班月目標社會領域要求,我們特開展此活動,通過故事鼓勵幼兒學會關心他人,初步體驗把快樂帶給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快樂。
中班語言的教案最新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黑魚心情的變化和積極動腦想辦法戰勝困難的過程。(重點)
2.能夠大膽猜測故事情節,積極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感受大海中生命的奇妙有趣,體驗故事表達的勇政、合作品質。(難點)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
(1)帶領幼兒了解各種海底動植物,知道“淡菜殼”就是海虹。
(2)帶領幼兒玩一些需要同伴合作的游戲。
物質準備:
1.《小黑魚》PPT
2.音樂5段(海浪的聲音、《望魚來了》、《悲傷大提琴》《愛在四月》、《神秘園之歌》)
活動過程:
一、播放大海的聲音,引導幼兒說出大海里的生物提問:這是什么聲音?(播放海浪聲)你們喜歡大海嗎??大海里都有什么?
二、出示動畫課件,引導幼兒猜測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1.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猜測故事情節。
提問:
(1)小魚們都長得什么樣?
(2)小黑魚怎么了?猜一猜發生了什么事情?
(3)失去了兄弟姐妹的小黑魚現在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教師小結:失去了兄弟姐妹的小黑魚既咨怕又孤單。
2.采用關鍵中斷法講述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
(1)大海里到處都有各種奇妙的生命,小黑魚遇見了誰?
(2)小黑魚石到了怎樣的景物?你覺得像什么?引導幼兒說一說,學一學。
(3)為什么小紅魚要躲在硫石和海革的影子里,小黑魚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4)小黑魚會想什么辦法幫助小紅魚?
(5)他們是怎樣變成一條大魚的?
三、利用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團結合作力量大。
提問:
1.你們喜歡小黑魚嗎?為什么?
2.如果在變成大魚的過程中,有小魚不合作,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呢?生活中又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呢?
四、延伸活動
(1)請幼兒互相合作,變成一條“大魚”,一起游起來,感受合作的樂趣。
(2)活動結束后,引導幼兒到閱讀區仔細閱讀繪本故事《小黑魚》
(3)在活動區中引導幼兒觀察這本書的畫面和平時石到的書有什么不一樣?感受拓印畫獨特的美,并在活動區投放拓印顏料及印章、布和紙張,鼓勵幼兒大膽拓印,自制圖書《小黑魚》,拓展故事情節。
附故事:
大海的一個角落里,住著一群快樂的小魚,他們都是紅色的,只有一條是黑色的,黑得像淡菜殼,他比他的兄弟姐妹科游得都要快,他叫小黑魚。
一個可怕的日子,從海底里突然沖出一條又快、又兇、又餓的金槍魚,他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紅魚都吞到肚子里,只有小照魚逃走了。他逃到了大海深處,既害怕,又孤獨,傷心極了。
大海里到處是各種各樣的生命,小黑魚游啊游,碰見一個又一個奇跡,于是,他又高興起來了。他看到,水母像彩虹果凍,大龍蝦走起路來像水下行走的機器……怪魚像被一條石不見的線牽譽……海傾的局巴有多長,連他自己都不清……森林似的海草長在糖果般的礁石上……海葵像粉紅色的棕櫚樹,在風中起舞。
后來,他看到一群和自己一樣的小魚,躲在礁石和海草的影子里。
“來游吧,一起玩,到處看石。”他快樂地說。
“不行,”小紅魚說,“大魚會把我們統統吃掉的!”
“可是,你們不能老躲在那兒吧?”小黑魚說,“我們一定要想想辦法。”
小黑魚想啊,想啊,想啊,突然,他說:“有了!”
我們可以游在一起,變成海里最大的魚。!他們各就各位,緊緊地游在一起。等到他們可以游得像一條大魚了,小黑魚說:“我來當眼睛.”
他們在清涼的早上游,在陽光燦爛的中午游。把大魚都嚇跑了。
中班語言的教案最新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螞蟻家族分工合作的情景。
2、嘗試分角色表演故事,會用歡快、有力的吆喝聲表演小螞蟻運餡餅的情景。
3、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明白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了解螞蟻家族分工合作的情景。
活動難點:嘗試分角色表演故事,會用歡快、有力的吆喝聲表演小螞蟻運餡餅的情景。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幼兒觀察過螞蟻及螞蟻搬運食物的場景,了解有關媽蟻的知識;
2、活動前為幼兒播放螞蟻王國的錄像,感知螞蟻的生活習性、分工特點等:
3、幼兒在生活中合作、分享的快樂經歷。
物質準備:活動課件、“兵器”、“大餡餅”、背景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以“螞蟻女王”帶領媽蟻小兵們外出尋找食物的游戲情境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1、螞蟻小兵們,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啊,我們一起去草地上尋找美味的食物吧。
2、調整隊伍出發找尋食物,小螞蟻們發現“大餡餅”,螞蟻女王請小螞蟻們想辦法:怎樣才能把食物運回螞蟻洞。
3、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啊,我聽說草原另一邊的螞蟻家族也想出了好辦法,咱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結合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內容,引導幼兒猜想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并適時地進行簡單的表演。
1、講述故事的前二段,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故事情節,提問:獅子看到香腸是怎么說的?可奇怪的是兩只小螞蟻也發現了這片香腸,它們是怎么向女王報告的?獅子覺得不夠填牙縫的,為什么小螞蟻會說是大餡餅呢?
2、講述故事的第三段,提問:螞蟻女王聽到了這個好消息,向兵蟻下達了什么命令?我們來學學小兵蟻好不好?全體兵蟻請起立,一個跟著一個,拿好武器出發。幼兒隨音樂表現兵蟻們整齊的步伐。
3、講述故事的第四段,提問:螞蟻女王對工蟻們下達了什么命令?工蟻們是怎么出發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小工蟻。幼兒隨音樂表現小工蟻神氣的樣子。
4、講述故事的第五段,請幼兒猜想:來到了餡餅周圍,兵蟻們是怎么做的?工蟻呢?抬餡餅的時候喊了句什么口號?我們也來試試好不好。
5、講述故事的第六段,提問:工蟻在抬餡餅的時候為什么還要喊口號啊?幼兒初步感知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6、講述故事的最后兩段,提問:螞蟻女王的心情是怎樣的?它決定做什么事情?
(三)播放視頻,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1、教師提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小結:雖然一個人的力量比較小,但是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就會變得很大,也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2、你們想不想開“大餡餅”舞會啊?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
(四)團結合作“運餡餅”,體驗小螞蟻團結合作的快樂,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1、螞蟻女王請兩名巡邏兵外出巡邏,發現大餡餅后馬上回來報告。
2、自主協商分配角色,大膽進行表演,會用歡樂、有力的吆喝聲表演小螞蟻運餡餅的情景。
3、搬運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鼓勵小螞蟻們團結合作、堅持努力,一定會取得成功。
4、隨歡快的音樂開“大餡餅”舞會,進一步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
活動延伸:
1、在表演區中豐富頭飾、道具、場景,鼓勵幼兒深入表演故事。
2、鼓勵幼兒繼續觀察昆蟲、了解昆蟲,探究昆蟲的奧秘。
3、生活中繼續觀察并引發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行為,感受合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