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歌唱教案(精選7篇)
幼兒園中班歌唱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有趣的情境,初步學會整齊地演唱歌曲。
2、嘗試替換歌詞,并大膽表現。
3、通過游戲,體驗歌唱的.快樂。
活動準備
鋼琴伴奏、PPT 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為接下來的音樂活動鋪墊。
創編小河馬牙疼的動作,通過模仿感受小河馬牙疼的樣子,引出牙醫。
三、教師配合,邊表演邊演唱歌曲第一段。
四、幼兒練習演唱歌曲第一段(2-3次)。
五、教師表演歌曲第二段,幼兒練唱第二段(2次)。
六、完整練唱歌曲(2遍)。
七、游戲:我是牙醫。(4輪游戲)
八、結束
幼兒園中班歌唱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兩段歌詞及表達的不同情感,在學會唱歌的基礎上學習用輕柔、跳躍的歌聲加以表現。
2、嘗試創編歌詞及制作圖譜,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
3、感受人與動物間和諧美好的關系,培養幼兒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圖片《迷路的小花鴨》(一)(二),圖譜(一)(二),哭笑臉譜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1、練聲:我愛我的小動物(5個音階)
(評析:開始部分的練聲,既是為下面的歌唱活動作好準備,同時,也讓幼兒在歌唱喜愛的小動物時自然地表達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2、故事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圖片(一),師:你看到了什么?
幼a:我看到有一天,一只小鴨子在池塘邊玩。
幼b:我看到小鴨子哭了。因為它想媽媽了。
幼c:我還看到了柳樹。
師講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鴨在池塘邊的柳樹下玩,玩著玩著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媽媽了,它哭了,哭著喊著叫它的媽媽。
(評析: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它打破了傳統提問“這是什么地方?有誰?”等問題帶來的局限性,它使幼兒能充分表達他們對畫面意思的理解,使圖片變活,也便于幼兒理解教師講述的故事。)
3、教師隨旋律跳一段舞,讓幼兒猜猜老師想要告訴大家什么。
幼a:我看到老師做這個是水波的意思(做手指波動狀)。
幼b:我看到樹在搖擺(手臂揮動)。
幼c:我看到小鴨子在叫,這樣是哭(做擦淚動作)。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讓幼兒在欣賞舞蹈的同時熟悉旋律,同時也給下面的歌表演一個示范性的啟發。)
4、師生合作填充完成圖譜(一),學唱歌曲第一段。
(1)出示圖譜,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詞。教師唱,幼兒按序指圖,師:碰到了什么問題?
幼:第1、2、3格是空格,沒有小圖片。
(2)指4、5、6三格,師:你聽到老師剛才在這幾個地方唱了什么?
幼a:這是鴨子的嘴巴,我聽到(唱):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幼b:第6格畫的是鴨媽媽,(引導唱):哭著叫媽媽。
幼兒指圖學唱4、5、6句。
(3)師:小花鴨在什么地方叫媽媽呢?
幼:在池塘邊,柳樹下。
邊聽老師唱,邊隨幼兒的回答填充1、2、3格,幼兒學唱1、2、3句。
(4)師生一起看圖譜唱歌,檢查貼得是否正確。
(5)請幼兒一邊看圖,一邊唱歌。
(評析:以前都是讓小朋友看著圖譜學習記憶歌詞,這次讓小朋友聽著歌詞學習制作圖譜,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先采用教師和幼兒一起商量貼圖譜的方法,既讓幼兒保持了濃厚的興趣,又教會了幼兒在貼時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
5、學習制作圖譜(二),創編第二段歌詞。
(1)出示圖片(二),師:小花鴨迷路了,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時誰看見了它?
幼:是小朋友看見了它。
提示幼兒在小圖片中找出小朋友、眼睛,貼進1、2兩格,學唱1、2兩句。
(2)師: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把小花鴨抱起來。
引導幼兒貼第3格,連唱1、2、3句。
(3)師:小朋友很高興,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應該貼哪幅圖片?
幼:啦啦啦
引導幼兒貼第4、5格,連唱第1~~5句。
(4)引導幼兒將小房子貼入最后一格,并檢查是否正確。連唱第二段。
(5)邊看圖譜,邊試著唱出歌曲第二段。
6、邊指圖譜,邊完整演唱歌曲。
7、體會歌曲不同情感,學習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兩張表情臉譜,請幼兒分別貼到圖譜前,該如何貼?為什么?
幼:哭的臉貼上面,因為小花鴨找不到媽媽就哭了,笑的臉貼下面,小花鴨回家了很高興。
師小結:第一段講小花鴨迷路了,找不到媽媽,心里很難過,我們要用輕柔的、傷心難過的聲音來唱,第二段講小朋友把小花鴨送回家,小花鴨心里很高興,所以我們要用高興的、跳躍的聲音來唱。
聽琴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兩遍。
(評析:純粹的語言提示也能讓幼兒用不同的感情來唱兩段歌詞,但如此采用貼臉譜的方式,不僅加深了幼兒對歌曲所表情感的理解,而且將臉譜貼在段前也能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這符合幼兒的直覺行動思維。)
8、嘗試用動作進行歌表演。
(1)請幼兒邊唱邊想想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現每一句歌詞。
(2)請幼兒找個空位子進行歌表演。
評析:這是一首富有情節性的兒童歌曲,不僅旋律優美,而且歌詞內容豐富,如同講述一個個動聽的故事,深受幼兒的喜愛。我首先利用圖片講述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理解歌詞的內容,接著利用舞蹈動作引起幼兒的思考,同時讓幼兒初步熟悉旋律。然后嘗試用制作圖譜的方法引導幼兒創編學習歌詞,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愉快、主動地學習唱歌,并從歌曲中感受到人與動物間的美好情感。最后的歌表演把幼兒的情緒推向高潮。
幼兒園中班歌唱教案 篇3
挑戰4+游戲:我是牙醫(4輪)
挑戰3+完整練唱歌曲(2遍)
挑戰2+學習練唱第二段(2次)
挑戰1+練習演唱歌曲第一段(2-3次)
音樂教師配合,邊表演邊演唱歌曲第一段(2遍)
動作通過模仿感受小河馬牙疼的樣子,引出牙醫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有趣的情境,初步學會整齊地演唱歌曲。
2、嘗試替換歌詞,并大膽表現。
3、通過游戲,體驗歌唱的.快樂。
活動準備
鋼琴伴奏、PPT 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為接下來的音樂活動鋪墊。
創編小河馬牙疼的動作,通過模仿感受小河馬牙疼的樣子,引出牙醫。
三、教師配合,邊表演邊演唱歌曲第一段。
四、幼兒練習演唱歌曲第一段(2-3次)。
五、教師表演歌曲第二段,幼兒練唱第二段(2次)。
六、完整練唱歌曲(2遍)。
七、游戲:我是牙醫。(4輪游戲)
八、結束
幼兒園中班歌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感知理解歌曲內容。
2、嘗試根據故事內容,以及教師的范例,學習用簡潔的語言創編歌詞。
3、樂于參與歌表演活動,體驗歌唱與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熟悉故事《飛呀飛》
2、圖片:小鳥、小青蛙、小白兔、胖小豬、大河馬等。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誰會飛》
師生問答對唱《誰會飛》
2、回憶故事,學唱第一段
教師示范編第一段歌詞
(1)師:前幾天我們一起聽了故事《飛呀飛》,故事里有哪些動物想飛?
(2)師:誰第一個飛上天的?它是怎樣飛上天的?
(3)師:我還會把小青蛙飛上天的事有節奏地說一說呢?想聽嗎?(教師有節奏念第一段歌詞)
幼兒隨伴奏有節奏地念第一段歌詞
(1)師:你聽見了什么?(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圖片)
(2)師:一起來念一念。(隨琴聲有節奏地朗誦)
教師范唱
(1)師:這件有趣的事還可以變成一首好聽的歌呢,聽好了!(師唱第一段)
(2)師:你們愿意來試一試嗎?(幼兒隨琴唱)
(3)師:你想跟著小青蛙飛上天嗎?想一想,唱到哪里它飛起來了?用一個怎樣的動作表示它飛起來了呢?(幼答,達成一致后帶領幼兒演唱歌曲,在“飛起來嘍”處加入動作。根據幼兒難把握的'幾句重點練習一下)
3、引導幼兒將故事內容整理成結構簡潔,語言對稱的歌詞,學習第二段
(1)師:第二個飛上天的是誰?小白兔是怎樣飛上天的?誰會把小白兔飛上天的事有節奏地來說一說?
(2)邊出示圖片邊幫助幼兒提煉歌詞,引導幼兒隨樂有節奏地念歌詞。
(3)師:小白兔飛上天的事也能變成一首好聽的歌,一起來試試。(幼兒學唱第二段)
4、幼兒自由創編第三、四段歌詞
師:胖小豬、大河馬它們都等不及了,也想飛上天,請你們把它們飛山天的事也來說一說、唱一唱。
(1)幼兒自由創編,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用第一第二段的句型有節奏地說。
(2)個別幼兒嘗試演唱第三段
師:胖小豬想飛上天想的是什么辦法?誰來用歌聲告訴大家?那大河馬呢它又是怎樣飛上天的?你來唱一唱吧!
5、完整演唱,并啟發幼兒根據歌曲內容表演
師:故事里的小動物想辦法飛上了天,心里真高興,我們也來學著它們飛上天,好嗎?(完整2遍)
6、扮演角色表演歌曲
分組表演,結束。
幼兒園中班歌唱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玩水的游戲中,孩子們帶來了許多玩水玩具,其中就有塑料小黃鴨。游戲及過度環節時,孩子們圍繞自己洗澡與小黃鴨游戲的經驗,孩子們頻頻交流。于是我們開展了第一次音樂教學活動“小黃鴨”。通過傾聽音樂并模仿小黃鴨的叫聲,使幼兒在第一次音樂活動中充分感知了音樂的長短、強弱變化。在表演唱的環節,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現歌曲,能準確的把握 B 段的“我會游”、“我會唱”、“還會吹泡泡”的節奏,同時加入形象的動作幫助記憶增加了趣味性。孩子們通過學唱、模仿,增強了歌曲的表現力,同時感受到音樂活動的樂趣。基于第一次音樂集體教學活動,孩子們還會自發的進行歌唱或動作創編等活動,我們會利用環節請幼兒來分享自己創編的新動作。一次喝水環節,笑笑興奮的跑到我身邊,讓我蹲下來, 對我說:“任老師,我喝水的時候,牙齒碰到了杯子,那個聲音很像鴨子”嘎嘎“的叫。”在一旁皮皮也湊過來說:“任老師,我喝水用氣吹,也能發出小黃鴨游的聲音!”
更多的孩子簇擁過來,七嘴八舌地說著自己的發現。可見孩子們在充分地感受與體驗的基礎上自發的進行模仿與表現。同時給了我組織本次音樂活動的靈感。在這樣的前提下,與幼兒進行音樂活動,相信對幼兒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孩子們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學習新的音樂技能,選擇的內容既來自于幼兒的現實生活,也將回歸于生活,為生活所服務。
活動目標
1、能用動作和聲音為歌曲 B 部分進行“音效伴奏”,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2、通過整體參與的方式,發現三種音效的特點,感受歌曲的詼諧幽默。
3、能以生活物為道具,探索不同方法產生三種不同音效,體驗為歌曲 B 部分進行“音效伴奏”。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整體參與的.方式,發現三種音效的特點,感受歌曲的詼諧幽默。
活動難點:能以生活物為道具,探索不同方法產生三種不同音效,體驗為歌曲 B 部分進行“音效伴奏”。
活動準備
經驗:熟悉歌曲《小黃鴨》、體驗過“音效伴奏“類活動; 物質:紙杯、卡紙、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音樂“小黃鴨”律動進場,幼兒在歌曲 B 部分進行自由表現。
二、基本部分
1、整體復習歌曲《小黃鴨》,在 B 段時邊演唱邊做動作加入“聲音伴奏“。
核心提問:歌曲中小黃鴨的三個本領,你們都學會了嗎?我們再分別練習一次!
2、重點感知歌曲 B 部分,發現三種音效的特點,感受歌曲的詼諧幽默。
核心提問:我們都是用哪發出的聲音?三個聲音都有什么特點?像什么?
3、出示三張符號卡,請幼兒根據三種聲音的特點,找出對應的符號卡。
4、出示紙杯,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方法使紙杯產生三種不同音效,初步嘗試為歌曲B 部分做“音效伴奏“。
(1)單一本領展示,幼兒集體模仿與體驗。
核心提問:你都用了哪些方法發出的聲音?你認為發出的聲音適合表現為哪個本領?
(2)根據歌曲中三個音效表現的順序進行展示,幼兒隨音樂完整進行歌曲音效伴奏活動。
核心提問:利用紙杯,你都用了哪三種方法進行音效伴奏?誰愿意到前面當小老師帶著小朋友們一起體驗?
5、出示報紙,幼兒自主探索不同方法使報紙產生三種不同音效,初步嘗試為歌曲
B 部分做“音效伴奏“。
(1)根據歌曲中三個音效表現的順序進行展示,幼兒隨音樂完整進行歌曲音效伴奏活動。
核心提問:利用卡紙,你都用了哪三種方法進行音效伴奏?誰愿意到前面當小老師帶著小朋友們一起體驗?
三、結束部分
生活中還有很多可以發出有趣音效的物品,我們跟著小黃鴨繼續去探索吧!
活動總結
反思與總結:
第一, 談選材:《小黃鴨》這首歌曲,節奏感強,歌詞內容詼諧幽默,情節豐富完整,善于表現。里面各種情節來源于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游戲,能夠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第二, 談設計:第一環節——鞏固環節,采用聽邊音樂邊律動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幫助幼兒回憶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利用自己的肢體動作表現 B 部分中小黃鴨的三個本領,初步感受歌曲 B 部分的音效伴奏特點。 第二環節——深度探究環節,以 B 段歌曲中小黃鴨的三個本領為前提,結合小黃鴨三個本領所表現的音效特點,再通過圖片的觀察,發現小黃鴨游時音效的延長感、叫時的短脆感和吐泡泡時的連續感,使幼兒在歌曲整體欣賞與 B 部分的音效伴奏互動下,不斷積累音效伴奏方式的經驗,自然而然的感受并發現三種音效的特點。第三環節——表現環節,以表達表現為主,同時也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出示水杯、卡紙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引導幼兒根據歌曲 B 部分中三種音效的特點,探索發出不同音效的多種方法,進行個別展示與分享。幼兒均能大膽表達與展示,同時說出自己發出的音效可以表現為小黃鴨的哪個本領,可見幼兒能準確分辨出三種音效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我們跟隨歌曲進行了音效伴奏,在“我會游”、“我會唱”、“還會吹泡泡”中加入自己運用獨特的方式發出的各種音效,不斷提升活動的趣味性。使孩子真正體會到玩中學的樂趣。最后,教師以開放式提問結束本次活動,使孩子們的探究、發現與表現,不僅僅局限于一節音樂集體教育活動,更應該延伸到生活中,回歸于生活。
第三,談不足:在活動過程中的第二環節,出示共建圖譜,引導幼兒結合小黃鴨三個本領所表現的音效特點,為相應的音效提示卡找到對應的本領圖片,我發現此互動環節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有些困難,中班幼兒可以很準確的感受并通過肢體動作表現,但是語言表達能力偏弱,很難能將自己對三種音效的感受用語言描述出來。例如:“小黃鴨游時音效的延長感、叫時的短脆感和吐泡泡時的連續感,”所以, 在今后的音樂集體教學活動設計中,要根據幼兒能力水平設計每一個互動環節,使幼兒最大程度地參與到活動中,同時,利用多種音樂游戲逐步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體驗創造與表現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歌唱教案 篇6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優美、歡快的意境,理解歌詞并嘗試學唱歌曲。
2、借助故事情境創編發芽、開花的`動作,嘗試與同伴合作做瓜的造型。
3、體驗和同伴一同歌唱游戲、變成各種瓜瓜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創設游戲情境,導人活動。
2、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創編發芽、開花、結瓜的動作。
(1)教師邊操作實物,邊演唱歌曲2遍。
(2)幼兒創編歌曲動作。
(3)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幼兒做動作。
3、幼兒嘗試學唱歌曲“種子寶寶快開花”。
(l)幼兒嘗試演唱歌曲。
(2)利用游戲情節,激發幼兒進一步演唱歌曲。
幼兒演唱歌曲,教師在歌曲第三段時出示大西瓜。
4、用身體動作玩游戲,與同伴合作結瓜。
(l)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結出一個大大的瓜。
(2)增加游戲趣味,幼兒快樂游戲。
教師:結的瓜還能再大嗎?
教師:如果想結一個超級大瓜,我們可以怎么做?
幼兒園中班歌唱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兩段歌詞及表達的不同情感,在學會唱歌的基礎上學習用輕柔、跳躍的歌聲加以表現。
2、嘗試創編歌詞及制作圖譜,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
3、感受人與動物間和諧美好的關系,培養幼兒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圖片《迷路的小花鴨》(一)(二),圖譜(一)(二),哭笑臉譜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1、練聲:我愛我的小動物(5個音階)
(評析:開始部分的練聲,既是為下面的歌唱活動作好準備,同時,也讓幼兒在歌唱喜愛的小動物時自然地表達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2、故事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圖片(一),師:你看到了什么?
幼a:我看到有一天,一只小鴨子在池塘邊玩。
幼b:我看到小鴨子哭了。因為它想媽媽了。
幼c:我還看到了柳樹。
師講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鴨在池塘邊的柳樹下玩,玩著玩著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媽媽了,它哭了,哭著喊著叫它的媽媽。
(評析: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它打破了傳統提問“這是什么地方?有誰?”等問題帶來的局限性,它使幼兒能充分表達他們對畫面意思的理解,使圖片變活,也便于幼兒理解教師講述的故事。)
3、教師隨旋律跳一段舞,讓幼兒猜猜老師想要告訴大家什么。
幼a:我看到老師做這個是水波的意思(做手指波動狀)。
幼b:我看到樹在搖擺(手臂揮動)。
幼c:我看到小鴨子在叫,這樣是哭(做擦淚動作)。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讓幼兒在欣賞舞蹈的同時熟悉旋律,同時也給下面的歌表演一個示范性的啟發。)
4、師生合作填充完成圖譜(一),學唱歌曲第一段。
(1)出示圖譜,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詞。教師唱,幼兒按序指圖,師:碰到了什么問題?
幼:第1、2、3格是空格,沒有小圖片。
(2)指4、5、6三格,師:你聽到老師剛才在這幾個地方唱了什么?
幼a:這是鴨子的嘴巴,我聽到(唱):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幼b:第6格畫的是鴨媽媽,(引導唱):哭著叫媽媽。
幼兒指圖學唱4、5、6句。
(3)師:小花鴨在什么地方叫媽媽呢?
幼:在池塘邊,柳樹下。
邊聽老師唱,邊隨幼兒的回答填充1、2、3格,幼兒學唱1、2、3句。
(4)師生一起看圖譜唱歌,檢查貼得是否正確。
(5)請幼兒一邊看圖,一邊唱歌。
(評析:以前都是讓小朋友看著圖譜學習記憶歌詞,這次讓小朋友聽著歌詞學習制作圖譜,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先采用教師和幼兒一起商量貼圖譜的方法,既讓幼兒保持了濃厚的興趣,又教會了幼兒在貼時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
5、學習制作圖譜(二),創編第二段歌詞。
(1)出示圖片(二),師:小花鴨迷路了,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時誰看見了它?
幼:是小朋友看見了它。
提示幼兒在小圖片中找出小朋友、眼睛,貼進1、2兩格,學唱1、2兩句。
(2)師: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把小花鴨抱起來。
引導幼兒貼第3格,連唱1、2、3句。
(3)師:小朋友很高興,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應該貼哪幅圖片?
幼:啦啦啦
引導幼兒貼第4、5格,連唱第1~~5句。
(4)引導幼兒將小房子貼入最后一格,并檢查是否正確。連唱第二段。
(5)邊看圖譜,邊試著唱出歌曲第二段。
6、邊指圖譜,邊完整演唱歌曲。
7、體會歌曲不同情感,學習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兩張表情臉譜,請幼兒分別貼到圖譜前,該如何貼?為什么?
幼:哭的臉貼上面,因為小花鴨找不到媽媽就哭了,笑的臉貼下面,小花鴨回家了很高興。
師小結:第一段講小花鴨迷路了,找不到媽媽,心里很難過,我們要用輕柔的、傷心難過的聲音來唱,第二段講小朋友把小花鴨送回家,小花鴨心里很高興,所以我們要用高興的、跳躍的聲音來唱。
聽琴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兩遍。
(評析:純粹的語言提示也能讓幼兒用不同的感情來唱兩段歌詞,但如此采用貼臉譜的方式,不僅加深了幼兒對歌曲所表情感的理解,而且將臉譜貼在段前也能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這符合幼兒的直覺行動思維。)
8、嘗試用動作進行歌表演。
(1)請幼兒邊唱邊想想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現每一句歌詞。
(2)請幼兒找個空位子進行歌表演。
評析:這是一首富有情節性的兒童歌曲,不僅旋律優美,而且歌詞內容豐富,如同講述一個個動聽的故事,深受幼兒的喜愛。我首先利用圖片講述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理解歌詞的內容,接著利用舞蹈動作引起幼兒的思考,同時讓幼兒初步熟悉旋律。然后嘗試用制作圖譜的方法引導幼兒創編學習歌詞,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愉快、主動地學習唱歌,并從歌曲中感受到人與動物間的美好情感。最后的歌表演把幼兒的情緒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