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襪子》合集(精選4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襪子》合集 篇1
教育主題:《襪子》第一課時 執教班級:月亮班
執教地點:淄博市張店區實驗幼兒園 執教人:石慧
一.讀本分析:
讀本描述了一位叔叔去晾襪子,小狗卻淘氣的將襪子弄得滿地都是的故事。讀本看來非常簡單,文字就和幾個顏色有關,而這幾個顏色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早已經認識。但透過讀本,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秘密:比如叔叔在晾襪子的時候,孩子們可以觀察小狗由遠及近的活動過程;猜想小狗的想法;感知叔叔晾襪子時顏色的順序;還有這個讀本有個幽默的結尾,相信孩子們都會喜歡。孩子也不一定會穿襪子,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嘗試自己穿襪子,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
二.教學分析:
1.教育價值的體現:
孩子的學習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學習的內容。幼兒的心理既有具體形象性又帶有情趣性。生活活動的學習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本著生活既教育的原則,通過讓孩子們認識襪子和學會穿襪子,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幼兒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樂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因此我們生成了這一活動,使孩子們的自理能力有一個更大的提高。
2.教學措施:
當接觸到這個讀本時,感覺讀本對孩子的要求有些偏高, 不太適合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再加上孩子沒有看大書的經驗,所以我覺得,首先,教師用書上的提問孩子們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較好的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圖畫。其次,年幼的孩子喜歡觀察小動物的動作,對感知小狗由遠及近的活動過程和故事情節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易理解也缺乏觀察的興趣,沒有幼兒興趣需要的支撐教師就不能有效的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因此,根據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我在《襪子》的第一階段教學中降低了觀察讀本的教學目標,回避了觀察小狗位置變化這一環節,將感知小狗由遠及近的活動過程和故事情節發展之間內在聯系的教學目標,改成了重點觀察小狗動作,初步感知小狗的頑皮和故事情節之間的內在聯系。觀察小狗的表情和位置變化這一教學難點,則放在第二階段教學中,通過使用情景表演來重點突破。
三.教學目標
1.喜歡閱讀這個故事,能感受故事幽默的結局。
2.了解襪子成對的特點。
3 .識認紅、黃、藍、綠、黑、白等顏色,并能運用這些詞匯。
四.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大書,不同顏色的實物襪子,用紅、黃、藍、綠、黑、白六種顏色的硬紙片剪裁的紙襪子 經驗準備:具備關于襪子的一些認知經驗,認識紅,藍,綠,黃,黑,白六種顏色。
五.教學重點: 認識紅、黃、藍、綠、黑、白等顏色及知道襪子成對的特點。
六.教學難點: 感知小狗表情的變化及對故事結局的預測。
七. 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
律動:《小手爬》
師:小朋友們,聽,這是什么歌?(教師彈一遍小手爬的律動)
我們一起來唱一唱,爬一爬吧,唱三遍,第一遍爬,第二遍拍,第三遍跳。(引導幼兒把手停留到小腳上。停留在腳上以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腳上穿的襪子,和幼兒討論襪子的功用,如:保護腳、保暖等。然后引出讀本<<襪子>>。)
2.閱讀圖畫:
封面:這是這本書的封面?催@上面都有誰?叔叔和小狗在哪里呢?
院子里有什么啊?叔叔拿著什么?筐里有什么?這說明叔叔要到院子里來做什么?這個故事講的什么內容呢?通過上面的內容,我猜測這本書可能講的是一只小狗和叔叔一起晾襪子的故事。我猜得對不對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閱讀一下故事吧。翻書的時候要輕輕的,一頁一頁的翻。
第一頁:先看書的第一頁,看看叔叔在做什么?他在晾一雙什么顏色的襪子?他是怎么晾襪子的?看看他的動作,你也來學一學。
第二頁:在紅襪子的旁邊,叔叔又晾了一雙什么顏色的襪子?叔叔晾藍襪子的時候誰出現了?小狗喜歡藍襪子嗎,你是怎么知道的?誰來學學小狗的動作和表情?
第三頁:叔叔又晾了一雙什么顏色的襪子?這雙襪子晾在什么顏色襪子的旁邊?小狗的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它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動作怎樣?這說明什么?
第四頁:叔叔又晾了一雙什么顏色的襪子?晾在什么顏色襪子的旁邊?小狗現在在哪里?在做什么?它的表情是怎么樣的?你能猜猜小狗的心里在想什么嗎?
第五頁:叔叔又晾了一雙什么顏色的襪子?小狗喜歡它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下一頁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
第六頁:發生了什么事情?叔叔的表情是怎樣的?動作怎樣?叔叔可能會對小狗說什么?下一頁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
第七頁:發生了什么事情?襪子都變成什么樣的了?叔叔的表情還怎樣的?說明他心里怎樣想?他會對小狗說什么?小狗的表情是怎樣的?動作怎樣?說明小狗的心里怎樣想?
3.再次閱讀圖畫:(一邊看書一邊出示紙襪子,注意顏色要一一對應)
4.介紹一雙的概念
①小朋友們,叔叔的襪子都被調皮的小狗弄臟了,叔叔好傷心,我們怎么來幫幫叔叔呢?我們幫叔叔洗干凈好不好?(一邊做洗刷狀,一邊說叔叔,我幫你洗襪子)
你會幫叔叔洗襪子了,你自己的襪子會洗嗎?襪子每天穿了,就會變臟,所以每個小朋友在晚上洗腳的時候也要把漂亮的小襪子洗干凈,這樣小襪子才會高興,小朋友才是一個講衛生,愛勞動的好孩子。從今晚開始就試試看吧!
、谖覀兊囊m子洗干凈了?我們幫叔叔晾上去吧!先晾紅襪子,晾幾只?為什么要晾兩只?對,兩只就是一雙,這就是一雙紅襪子。接下來我們再晾什么襪子?晾多少?……
5.介紹襪子的穿法及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①小朋友們,你們真棒,幫叔叔把襪子洗干凈晾好了,叔叔真高興,為感謝你們啊,叔叔送了一雙嶄新的紅襪子(出示實物紅襪子)給小朋友,那你們會穿襪子嗎?(介紹先找著襪口,襪跟,襪頭,襪子的正面,再介紹襪子的穿法。)我們找一個小朋友上來示范一下。(教師一邊說兒歌,一邊給小朋友穿襪子。兒歌:襪跟朝下張開口,小腳匝匝往里伸。襪頭套住腳趾頭,襪跟套住腳后跟,輕輕一拉穿好了)。
、诤昧诵∨笥眩瑫m子了嗎?我們一起來比比賽吧,看誰穿的又快又好。穿好了的小朋友,到故事墻這邊和小朋友一起講講這個故事吧!
八.親子活動:
1、襪子剪紙、貪玩的變色龍。
2、爸爸媽媽我們一起來學習穿襪子吧!
3、襪子白白凈凈,和爸爸媽媽比一比誰的襪子洗得最干凈。
附:襪子的作用 :
1.不穿襪子鞋子就會傷了腳趾頭和腳跟
2.寒從腳上起,不穿襪子,腳就不暖和了,寒氣就容易侵入身體,小朋友們就容易受涼,感冒,生。∷砸m子有保暖的作用。
3.夏天時穿襪子可以防止小腳被太陽曬傷。
活動反思:
通過課程《襪子》一書的講解,我感覺在分享閱讀活動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容易讓孩子們感興趣的一面。整節課下來孩子表現不錯,對畫面也非常感興趣,能夠很清楚地觀察畫面,并且及時回答老師提出來的問題,他們對顏色的理解比較豐富,能夠自然地猜出其他顏色的襪子,對小狗在故事中的出現也顯得非常感興趣。
整節課我是通過讓孩子觀察畫面,在認識顏色的過程中延伸出讓孩子幫叔叔洗襪子,晾襪子并學會穿襪子,是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將分享閱讀讀本的教育價值挖掘出來,讓孩子們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獲取新的知識的,今天我們進行的是《襪子》這一讀本的第一課時的學習,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還會在區域滲透更多的知識。從今天活動的效果來看,孩子們都能參加到其中來,興趣還是比較的濃厚。
我認為整節課的收獲與繼續發揚的地方:
1. 整節課的環節設計以及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 頁碼的放大以及與顏色的一一對應。
3. 故事墻的設置。
我認為整節課的不足與改正的地方:
1. 大書放的位置要適合幼兒觀察。
2. 幼兒坐的位置要適合,要坐在看得很清晰的地方。
3. 自己口誤的問題要注意。
幼兒園小班教案《襪子》合集 篇2
設計思路:
孩子的學習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幼兒學習的內容。幼兒的心理既有具體形象性又帶有情趣性。生活知識的學習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本著生活既教育的原則,同時利用“五.一”勞動節進行節日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愛動手實踐;引導幼兒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樂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因此我們生成了此次活動。此次活動也是來源于一次偶然的機會,引起了孩子的興趣(舉例)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自己洗自己的襪子,體驗洗襪子的快樂。
2、懂得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小盆子、一小塊肥皂。涼衣夾。
2、書包內自備一雙干凈襪子。
3、事先與大班幼兒聯系,扮演兔姐姐。
4、動物舞會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動物舞會
師:“今天有一位客人來到我們小一班。”
兔姐姐出場:“我是來邀請小朋友參加動物舞會的”
師:“那咋們就到舞臺上參加舞會吧!”幼兒戴上動物頭飾脫了鞋子在“舞臺”上跟隨音樂跳舞。
2、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襪子變臟了。
師:“襪子這么臟怎么辦呢?”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兔姐姐:“現在我們都長大了,要自己洗。”邊說邊演示洗襪子
師:“兔姐姐洗得真干凈,你們想把自己的襪子也變干凈嗎?”
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注意事項
3、幼兒洗襪子,家長做觀察記錄
4、晾曬襪子,幼兒自由交流比比誰的襪子最干凈。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開飯了
目標:
1.積極參加活動,體驗為家人準備“開飯”的快樂情緒。
2.能初步根據經驗選擇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嘗試運用手指撕紙,揪泥條,以準備“飯菜”。
準備:
1.幼兒已多次欣賞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于幼兒人數),每人一張餐墊。
3.紙條、紙片、橡皮泥等若干。
過程:
1.萌發參加活動的積極情緒。
(1)邊欣賞歌曲《炒小菜》,邊自由跟唱,表演動作。
(2)回憶自己在家和誰一起吃飯。
開飯啦,在家里我們和誰一起吃飯呢?(啟發幼兒說出家庭成員。)
2.感知餐桌和餐具,為選擇餐具作準備。
(1)觀察餐墊。
“餐桌上有什么?看看餐墊,今天誰和我們一起吃飯?
(2)觀察碗。
●吃飯時我們用什么盛飯盛菜?
●這里有這么多碗,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碗的不同顏色,并以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大小。)
3.自由選餐具,體驗一一對應。
(1)幼兒為爸爸媽媽和寶寶選擇碗。
爸爸媽媽和寶寶餓了,要吃飯了,我們為他們每人準備一只碗吧。
(教師觀察幼兒選擇的情況,并提示幼兒將碗對應地擺放在餐墊上。)
(2)交流選擇、擺放的經驗,并作調整。
●你給爸爸選的碗在哪里?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你給媽媽選的碗在哪里?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你給寶寶選的碗在哪里?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你一共選了幾只碗?它們一樣大嗎?哪只最大?哪只最小?
(3)幼兒自選勺子,并對應地擺在碗里。
吃飯時除了碗還要什么?三個人吃飯需要幾把勺子?
4.自主選擇材料做“飯菜”。
(1)幼兒自由選擇橡皮泥、紙片、紙條等材料做“飯菜”。
(2)教師觀察幼兒的選擇及制作情況,鼓勵幼兒嘗試選用不同的材料做多種“飯菜”。
(3)鼓勵幼兒用語言和爸爸媽媽寶寶交流,學說:“某某,我請你吃……”
5.以“出去散步”的情景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襪子》合集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成對物體之間的對應關系。
2、能把能對的物體進行一一對應的匹配。
3、愿意和同伴友好地共同操作材料。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重難點:
能把能對的物體進行一一對應的匹配。
體驗成對物體之間的對應關系。
活動準備:
夾子每人一個,手套、襪子每人一雙,臉盆每組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導入,引出問題。教師系著圍裙扮演媽媽,端著一盆襪子對幼兒說:“媽媽今天洗了許多的襪子和手套,你愿意來幫助媽媽晾襪子、晾手套嗎?”
二、基本部分
1、演示規則,出示晾衣架。師:“晾襪子和手套時,同一雙襪子或手套要夾在一起。怎樣才能找到同一雙的兩只襪子呢?”教師取出一只襪子,請幼兒從盆里找出另外一只襪子。教師:“他找的對嗎?你怎么知道這兩只襪子是一雙呢?”教師引導幼兒發現襪子相同的圖案,大小,花紋。
2、教師:“找到同一雙的.兩只襪子后,就把他們合并在一起,夾在一個夾子上。就像這樣,捏住夾子夾住兩只。教師示范夾一雙襪子!
3、介紹基本組和平行組活動,教師指著幾盆襪子和手套:“那邊盆里還有許多襪子、手套要晾,我們來玩晾襪子、晾手套的游戲,請小朋友幫忙,把它們一雙一雙的晾起來,好嗎?”
4、結伴操作。教師一個一個地請幼兒去和另一個同伴牽手,一同走到夾襪子和夾手套的場地,兩兩合作開始操作。
5、觀察指導,教師巡視,了解幼兒是否理解“配對夾襪子或手套”的規則,強調“同一雙要夾在一個夾子上”。協調有可能出現的幼兒獨占襪子盆或手套盆的情況。觀察幼兒的操作策略,分析發展水平,適時進行個別指導。
6、提示常規。師:“請夾完所有襪子或手套的小朋友在檢查一下,每雙襪子或手套有沒有夾錯。”
提示換組:“晾好襪子的兩個小朋友可以一起把襪子收下來,放回盆里,然后兩人在一起去晾手套,晾好手套的兩個小朋友,取下手套以后也可以一起來晾晾襪子!
三、交流評價
1、整理。師:“襪子手套晾干了,請大家把襪子手套收下來放回盆里吧。”師生共同整理。
2、交流。集中幼兒。教師:“今天你晾的襪子還是手套?”“你是怎么找到成雙的一雙襪子或手套的?”
3、評價。師:“今天媽媽很高興,大家都愛勞動。哪些小朋友按要求完成了襪子或手套的配對任務?”“哪些小朋友在活動時,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友好地共同一盆襪子或手套的?”教師補充講評在活動巡視中發現的操作策略和行為表現。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晾襪子》的主要目標是將成對物體一一對應,對應是教學過程能力關系和排序的重要內容,是將來學習對應比較和點數的基礎。活動開始前讓幼兒準備了襪子和手套,有了這些東西做教具,小朋友變得更有興趣了。請幼兒進入情境后,幫助老師一起晾襪子,向幼兒提出晾襪子的要求,幼兒能一下找出兩個相同的襪子或手套,并能發現它們上面有一樣的“美羊羊”(圖案),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們還能說出因為它們顏色、條紋、大小是一樣的,所以“它們是一雙”。在幼兒自己操作時,幼兒們都能準確找出一雙相同的襪子或手套,并能把它們合并在一起后進行交換操作。在最后的評價環節中,幼兒也能積極的配合老師,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活動結束,幼兒很開心。
小百科:古代的襪子稱之為“足衣”或“足袋”,通過數千年的演變,才發展到現代形式的襪子。
幼兒園小班教案《襪子》合集 篇4
小班早期閱讀活動《襪子》子課題名稱在早期閱讀活動中發展3-4歲幼兒前書寫能力的研究課題級別 開課內容分享閱讀《襪子》執教教師 執教班級小七班開課級別小班年級開放開課時間 幼兒人數28人
活動設計
理念“襪子”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孩子們對自己的襪子很感興趣,我何不結合結合我的語言課題,讓孩子們設計自己的漂亮襪子。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發展、課題目標,我決定將幼兒的動手能力時刻滲入活動中,從孩子們自己找襪子、穿襪子、設計襪子、到襪子展覽的活動環節,都從訓練孩子們小手靈活性,發展動手能力入手,使活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幼兒學習
效果分析1、通過活動孩子知道了一支一雙的區別,了解襪子成對的特點,并用語言完整的進行表達。
2、在活動中孩子了解了晾襪子的顏色順序,都積極進行記錄,記錄的同時還發揮想象創造圖案花紋,效果較好。
活動設計
與課題研究的相關分析
在活動中,我主要結合我的教研內容:在早期閱讀活動中發展3-4歲幼兒前書寫能力的研究。所以這節活動我通過畫面再現,圖標,觀察,游戲,等方法讓幼兒在活動中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達,再通過動手操作游戲夾襪子,不僅鍛煉了手部的小肌肉還體驗了合作的愉快,為前書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來掌握晾襪子時的順序完成記錄活動。在記錄的同時還可以自創了一些襪子的圖案,如花紋的,斑點的,小花的,發揮幼兒想象,體驗記錄的樂趣。
活動反思前書寫的課題對于3-4歲的幼兒來說難度很大,孩子們因年齡的限制動手能力很差,如果直接進入書寫會導致幼兒沒有興趣,而活動中的各種游戲、動手操作既能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又能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只有在這種層層滲透、逐步深入的活動中,才能培養3-4歲幼兒初步前書寫能力和對圖畫感興趣,發展初步讀圖能力,從而感受用圖畫和文字表達思想情感的快樂與作用。
設計思路:
分享閱讀《襪子》已進行了兩個課時,孩子們對書中的襪子顏色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次孩子們在睡午覺時,圖圖對旁邊的小朋友說:“我的襪子是紅色的很漂亮”,聽到他的話,旁邊的幾個寶寶都紛紛說起了自己的襪子漂亮,看到這一幕,我想“襪子”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孩子們對自己的襪子很感興趣,我何不結合結合我的語言課題,讓孩子們設計自己的漂亮襪子。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發展、課題目標,我決定將幼兒的動手能力時刻滲入活動中,從孩子們自己找襪子、穿襪子、設計襪子、到襪子展覽的活動環節,都從訓練孩子們小手靈活性,發展動手能力入手,使活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一、活動目標
1、了解襪子生雙的感念,知道襪子的功用,掌握正確穿襪子的方法。
2、引導幼兒用“這是一雙x襪子”的句式來說話。
3、利用多種不同的記錄活動、操作活動,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和前書寫能力。
二、活動重點:
會用“這是一雙x襪子”的句式來說話。
三、活動難點:
能大膽的進行繪畫、涂色、剪貼等操作活動
四、活動準備:
1、水彩筆、油畫棒、剪刀、
2、各種襪子的描畫、涂色畫,
3、布置“襪子小鋪”區域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活動:手指游戲“小手爬爬爬”
請幼兒將雙手放在頭頂上,聽教師指令“我的小手往下爬,一爬爬到肩膀上”,引導幼兒將雙手從頭頂挪到肩膀。以此類推一直爬到小腳上。請幼兒脫掉鞋子
。ǘ┗静糠
1、引導幼兒觀察腳上穿的襪子,和幼兒討論襪子的功用,師:小朋友們看看自己的小腳上穿了幾只襪子?穿襪子的小腳何不穿襪子的小腳有什么不同?(如:保護腳,保暖等。)
2、引導幼兒給自己的小襪子進行配對。
師:請大家找找自己的襪子,將它們找出來。
3、教師拿出一雙襪子,簡單介紹襪子的三個部分:襪口、襪跟和襪頭。配合兒歌和幼兒一起穿襪子
兒歌“拿起襪子瞧一瞧,找到襪跟別弄錯,襪跟朝著下面放,小腳用力往里鉆,腳跟放在襪跟上,我的小腳真舒服。
4、引導幼兒用“這是一雙x襪子”的句式來說話?梢詢蓚小朋友一組練習句子。
師:你穿了一雙什么顏色的襪子?(這是一雙x襪子)
5、教師介紹多種不同方式的記錄活動。
師:小朋友你最喜歡什么顏色的襪子?
師:今天我們的襪子工作室,就要請大家來設計自己最喜歡的襪子,你們看:
(1)第一組:設計襪子的圖案,可以添畫,描畫,也可以自己畫
(2)第二組:給襪子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第三組:將襪子剪下來,夾在繩上進行展覽。
請客人老師選擇喜歡的襪子送給他們。
。ㄈ┙Y束部分
幼兒分組工作,教師巡回指導
1、聽音樂回到自己的小組,開始工作。
2、聽到結束的音樂,整理桌面,收拾學具。
反思:
1、我的課題是“在早期閱讀活動中發展3-4歲幼兒前書寫能力的研究 ”內容: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養成記錄的習慣。將幼兒記錄活動內容分為:圖色游戲、基本筆劃涂畫游戲、自主交流、表達、展示記錄活動、圖畫、圖標記錄、。
目標:
1、培養幼兒初步前書寫能力,偶爾做一些標記或亂涂。
2、能區分圖畫和文字,對圖畫感興趣,發展初步讀圖能力
3、感受用圖畫和文字表達思想情感的快樂與作用。
重點步驟:
1、第一環節:孩子們找襪子、穿襪子、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完成第一目標。
2、第二環節:引導幼兒用“這是一雙x襪子”的句式來說話?梢詢蓚小朋友一組練習句子。完成第二個目標,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第三環節:分組操作,利用多種不同的圖畫活動發展幼兒前書寫能力。完成第三個目標。
自我評價:這個活動是《襪子》的第三課時,主要是針對我所進行的課題設計的,活動從頭到尾都是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因為前書寫與幼兒小手的靈活性,幼兒對圖畫、線條的興趣息息相關。前書寫的課題對于3-4歲的幼兒來說難度很大,孩子們因年齡的限制動手能力很差,如果直接進入書寫會導致幼兒沒有興趣,而活動中的各種游戲、動手操作既能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又能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只有在這種層層滲透、逐步深入的活動中,才能培養3-4歲幼兒初步前書寫能力和對圖畫感興趣,發展初步讀圖能力,從而感受用圖畫和文字表達思想情感的快樂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