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分四等分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通用2篇)
二等分四等分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
一、 設計意圖
本活動是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物體、空間、時間等等現象產生興趣。為此,我就讓幼兒通過游戲、操作、探索來對物體進行等分。同時利用支駕教學,在學習和探索中引導幼兒由淺逐漸加深,并支持、鼓勵幼兒獨立、做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來完成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三、 活動重點: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四、活動準備:
小丑頭、繩子、剪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回形針若干。
五、活動過程:
1、用變魔術的形式引入課題。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丑,現在請小丑為我們表演變魔術,好嗎?
2、教師出示一根繩子。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繩子)多少根繩子?(一根....)小朋友想學小丑變魔術嗎?
(1)請個別幼兒表演變魔術,由一根繩子變為兩根一樣長的繩子。
(2)、再請個別幼兒表演變魔術,由一根繩子變為四根一樣長的繩子。并說說你是怎樣變來的?你是怎么知道它們是一樣長?
3、教師繼續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餅干并教師示范圓形的二等分,請個別幼兒示范四等分。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5、幼兒操作,請幼兒探索長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種不同方法。
6、教師小結。
六、活動延伸
游戲:《賣餅干》
二等分四等分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思想
大班幼兒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對等分也有所接觸,但不能掌握真正的含義。根據本班幼兒的好奇心強,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等特點,有簡到難,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日常普通物來探索活動,把抽象的概念與具體實物產生聯系,這樣,幼兒學得活,易掌握,不僅將一般的認識遷移到具體的事物上,擴大認識面,而且對開拓幼兒思維,培養思維準確性,并激發幼兒數學興趣。
二等分、四等分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四份。
2、 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 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干面包、課件、西餅、火腿片、刀子、衛生盤、圖形紙(圓形、正方形)練習單
重、難點分析
重點:學習二等分和四等分
難點: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活動過程
一、故事表演《兩只笨狗熊》提問:怎么分才公平?
幼兒操作,二等分,觀察分開的蛋糕和整體的關系
二、看課件《小熊的生日》
1、 皮皮的生日,媽媽準備了一個大蛋糕,它的朋友來了,要怎么樣分?幼兒用圓形紙片操作。觀察分開的和整體的關系。
2、 又來了2個朋友,怎么分。幼兒操作,觀察分后和整體的關系。
小結:兩份一樣的叫二等分,四份一樣的叫四等分。
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來的小。
三、幼兒操作,西餅、火腿片,四等分,并觀察。
幼兒交流。
四、練習單:
請幼兒觀察圖形能不能四等分,說說為什么?與教師交流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