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意圖(精選3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意圖 篇1
活動目標:
1.給寶石博物館中的寶石進行排列,學習10的減法運算。
2.為皇冠正確的畫上寶石數量,喜歡動腦筋。
3.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過程簡錄:
1.復習十以內的分合式以及加法運算——復習10的分合式——10的碰球游戲。
2.介紹寶石博物館——有一個寶石博物館中有許多的寶石,但是他們都沒有擺正確,我們一起來擺一擺好嗎?
——播放PPT——有三個寶石箱子,工作人員把寶石放進箱子中,可是數量搞錯了,我們一起幫他重新放一下。
——第一個箱子應該放幾個寶石?為什么?現在有幾個?那怎么辦?拿掉幾個?誰能夠用數學算式講出來。
——第二個箱子應該放幾個?我們來數一數工作人員放了幾個?他放的對嗎?那怎么辦?
——我們看看第三個箱子中有幾個寶石?拿掉幾個才能夠讓它的數量和箱子上的`數字一樣呢?
3.認識操作卡——剛剛你們幫了他們一個大忙,但是還有幾個問題需要你們幫忙,你們愿意嗎?
——寶石博物館里有一個很大的寶石箱子,上面的寶石有規律的排列著,每一排都是十顆寶石,但是工作人員粗心大意,漏放了幾顆,你們能夠幫他加上去嗎?放完寶石后你可以在兩邊的線上寫上數字,這樣可以方便檢查,看看兩邊加起來是不是10顆。
——博物館中還有一個漂亮的皇冠,希望小朋友們能夠把寶石鑲到皇冠上,你們會嗎?
做出下面的減法算式你就能得到答案,知道鑲寶石的數量了哦。
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操作結束,教師講評——表揚做得又快又準確的幼兒。
——做錯的幼兒進行修改。
活動反思: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從課題看,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一是關于“毀滅”的內容。然而,縱觀教材不難發現,全文寫“毀滅”只用了一個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圓明園昔日輝煌卻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難點較多。憑借教材,我將課文第二部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確定為教學重點,將“毀滅”的內容略作處理,原因有兩個:第一,昔日的圓明園已不復存在,其精美、壯觀上能通過文中的語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將其確定為教學重點,使其成為語言文字訓練的最佳落腳點。只有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才能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第二,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教學的成功可為“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從而化難為易,達到使教學結構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意圖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正確獲得小、差異變化的知覺。
2、在活動中能膽進行嘗試。
3、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方體玩具、包裝盒
活動過程:
1、游戲:“搭火車”
(1)幼兒嘗試游戲。
師:“小朋友們瞧,老師帶來了好玩的積木寶寶。”
“看看,它們是什么樣的?”
“它們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感知立方體及它們的不同。活動中,幼兒說出了“上面有許多正方形”、“它們小不一樣!”“有小的、有的!”)
“你們想玩嗎?”“我們玩一個搭火車的游戲吧!”
“看看哪個寶寶能干,搭的火車漂亮!”(老師先不提要求,讓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參與幼兒的活動,注意發現是否有幼兒按規律進行排序。)
(2)討論小結。(在幼兒的活動中發現規律,既肯定了幼兒的探索,又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音樂集中幼兒、觀察選擇能按小順序排列的火車)
師:“寶寶搭的這列火車真漂亮!我們來看看它是怎么搭的。”
(丁政和蔣佳茜兩位小朋友是按小規律排列的,我們請他(她)說一說他們是怎樣搭的,但是小班幼兒的表述能力還不行,所以他們不知道怎樣說,于是,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邊看邊說:的火車頭,身體越來越小。表揚了這兩位幼兒,他們非常的開心。)
(3)老師示范。
師:“老師也想玩一玩這個游戲。寶寶們看,老師也來搭火車!”
“看看誰最?讓它做火車頭!再找個的做身體,找哪個?看看,還有誰?搭上去。再找哪個?———”
“火車搭好了!嗚嗚嗚,開!”
(老師以平等的身份和心態積極參與游戲,在活躍的氣氛中,不經意地起了示范作用。同時幼兒也非常喜幌師“學習”他們,老師這種方式的示范吸引了幼兒全部的目光。)
(4)幼兒按小順序搭火車。
師:“你們都會這樣從到小搭火車嗎?”
“好,我們再來試一試。”
“這個游戲好玩嗎?你們開心嗎?”
(集體學習了這一內容,再進行一次的練習)
2、游戲:“長高了”
(1)幼兒嘗試游戲。
師:“積木寶寶也很開心。現在,它們想和我們玩‘長高了’的游戲了。我們一起來玩吧!”
(請先按小順序排好的幼兒將老師那邊的積木也排好。)
(有了“搭火車”這一內容的鋪墊,這一次的初次探索中,能按小規律排列的小朋友明顯變多了,同時,也有幼兒是由小到進行壘起的。)
(2)討論小結。
師:“我們拿出小手指好了,看一看,這里的積木寶寶是怎樣長高的!”
(師生邊指邊一起說: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共同看看、學學按到小壘起的方式。但是從小到壘起,也是一種方式,老師不能否定,在這里,可以先將這種方式放一放,待以后幼兒探索更多的游戲方法中再提一下。)
(3)幼兒再次游戲。
師:“你的積木寶寶也會這樣長高嗎?”
“好,我們再來玩一玩!”
(4)將積木寶寶送回家。
師:“積木寶寶累了,我們送它們回家休息吧!”
3、幼兒自由探索游戲
師(拿出一盆包裝盒玩具):寶寶們看,這是什么呀?(包裝盒)
“它們一樣嗎?”“有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
“它們也想和你們玩剛才的'游戲呢!你們愿不愿意呀?”
“玩具要回家了,我們也送它們回家吧!”
(這些包裝盒是幼兒家庭生活中常見的方體,但是,爸爸媽媽往往把這些當作垃圾棄置一旁。在這里,幼兒看到了利用這些“廢品”也可以玩好玩的游戲,他們既體驗到了游戲的樂趣,又激發了他們的想象能力。)
4、結束游戲。
師:“寶寶們,今天的游戲玩得開心嗎?下次還想玩嗎?那我們下次再來玩!”
活動延伸:
利用這些玩具,進行多種形式的游戲。
活動評析:
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在幼兒階段,游戲是幼兒興趣的出發點和歸宿。本礁,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很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意圖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參與數數活動的熱情,享受數數的快樂。
2、通過配對游戲復習和鞏固5以內的加法。
活動準備
1、教師操作板。
2、水果和蔬菜的卡片。
3、蔬菜和水果的圖片。
4、每個幼兒一個小盤子。
5、視頻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展開討論。
1、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很多水果都成熟了。我們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水果呢?
二、操作板數數活動。
我們一起數一數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呢?我們從小紅旗開始,進行不同的數數活動:
1、一行有幾個水果?
2、一列有幾個水果?
3、一共有多少水果?
4、按順序數行列。
5、按倒序數行列。
6、現在來考考小朋友們,第一排第六個水果是什么?第二列第五個水果是什么?第五排倒數第一個水果是什么?
三、蔬菜操作板自由出題。
我們來玩一下蔬菜娃娃游戲,找到每個蔬菜娃娃的位置。幼兒們可以自由出題目。集體分為紅隊和綠隊比賽,最后數一數誰得了更多的五角星。
四、做菜游戲。
1、幼兒討論自己準備配什么菜。
2、教師講解1-2個菜的配法。
3、幼兒說說自己準備做水果拼盤還是炒菜,要用哪兩種蔬菜做什么菜,想用哪兩種水果做拼盤。
第四步:幼兒集體操作,教師解說操作步驟。
每位幼兒需準備兩種原料,用于搭配出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或水果拼盤。要求總價不超過5元。小朋友們需要注意搭配合理,讓菜肴看起來不僅好看,而且味道美妙。
在進行操作之前,幼兒可以自由到搭配原料的操作板上進行取用,并將取好的原料放在自己的小盤子里。隨后,他們需要將兩個菜的價格相加,并表述一下自己打算如何烹制這道菜肴。
第五步:集體檢查幼兒操作。
接下來,幼兒們需要將自己制作的菜肴放在對應價格數字的桌子上。教師將會進行集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