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神奇的三角形(精選6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神奇的三角形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觀察、對比是孩子們探究的過程,希望通過多種游戲形式,采用啟發法、提示法,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組織幼兒進一步從生活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體,作為活動的延伸環節。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圖形的興趣和數學活動常規。
2、初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并說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準備
各種三角形圖片、 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采用觀察法,通過課件中圖形寶寶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開。
1、采用游戲法引導幼兒在眾圖形中尋找三角形。
2、引導幼兒觀察三種三角形的共同特征,發現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3、動手操作。
a.幼兒從圖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別數出邊、角的'數量,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b.觀察并說出三角形像什么。
4、游戲“猜猜我是誰”。
5、游戲“捉迷藏”
幼兒從簡單的畫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導幼兒觀察并找出活動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請幼兒到生活環境中進一步尋找三角形的蹤跡。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神奇的三角形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三角形的多種變式,體驗圖形的翻轉與變化。
2、理解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不同形狀三角形共21個(鈍角5個、直角等腰3個、等邊3個、直角5個、等腰5個)
城堡拼圖底版2幅、磁性板3塊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不同的三角形
(出示不同形態的三角形)
----這些是什么圖形?這些三角形都一樣嗎?你喜歡哪個三角形,它看上去像什么呀?
小結:有的三角形像屋頂,有的三角形像手 槍……三角形有這么多不同的樣子,真有趣!
----如果將這些三角形“轉一轉、翻一翻”,你們還認識它嗎?
小結:三角形“轉一轉,翻一翻”,雖然它們的方向改變了,但形狀是不變的,還是原來那個三角形。
二.游戲:三角形找朋友
交代玩法
導入語:我們一起來玩一個“三角形找朋友”的游戲吧!錢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三角形”,請你看清楚三角形的摸樣,等錢老師發出:“3、2、1三角形找朋友”的口令以后,小朋友馬上去找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三角形做朋友,找到后把2個三角形放在黑板上,人馬上回到位置上。
游戲后分享:
----這兩個三角形是好朋友嗎?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它們是一模一樣的呢?
小結:把兩個三角形“邊對邊,角對角”重疊在一起比一比,不大也不小、是一模一樣的三角形。比的時候還可以轉一轉、翻一翻。
三.游戲:造城堡
交代玩法:這里有兩座“圖形城堡”,它們是用什么圖形建造的嗎?這兩座城堡還差一些墻磚就能造完了,要請你們來幫幫忙。怎么貼墻磚呢?請小朋友們分成兩組,每組每次派一名隊員來貼墻磚。這里有許多三角形的“墻磚”,小朋友可以選一塊貼到城堡“合適”的位置上。
規則:
(1)兩組小朋友一個接一個上來取“墻磚”貼城堡。
(2)選擇一塊三角形的“墻磚”貼到城堡合適的位置上。
(3)哪組先為城堡貼好“墻磚”就獲勝。
重點提示:當自己的隊員在修城堡的時候出現困難時,要趕緊提醒他用“轉一
轉、翻一翻”的.方法。
拼搭后分享:城堡修好了嗎?
小結:謝謝你們造好了城堡,轉一轉、翻一翻的方法真有用!
這節活動《有趣的三角形》,主要是要感知三角形的一種多種的變式,體驗圖形翻轉和變化,在平時對孩子們的觀察中發現,幼兒對一些規則的三角形是認識的,但是對一些特殊的不規則三角形,就會產生混淆,而且當它們發生翻轉的時候,有些孩子就會產生不認同它是三角形的情況。在這節活動中就是要幫助幼兒去感受各種各樣的三角形,用看上去像什么的問題,去幫助幼兒認識感知這些不同三角形的特征。我們老師在進行這個活動的時候,尤其是進行圖形的翻轉這樣的活動時,我們一般是如何設計?
拋問:
1、簡述學齡前兒童認識幾何圖形(平面、立體)的順序與特點?
2、在中班階段教師設計、組織開展“有趣的三角形”活動的價值是什么?
我上這節數學課,就是讓孩子們認識三角形,在這教學過程中,通過讓他們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到了1、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2、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不一樣長,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神奇的三角形 篇3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體驗圖形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2.能用幾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
3.對圖形之間的拼組關系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演示用的大三角形紙卡:紅色兩個,綠色,藍色個一個。
2.幼兒用的`紅色三角形紙卡每人一個,幼兒剪刀每人一把。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三角形一次分割練習,理解圖形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1、 出示紅色大三角形。
教師:這是什么圖形?它是什么顏色的?
2、取一個紅顏色的大三角形,教師演示。
教師:三角形會變魔術,你們相信嗎?
教師:你們看,一個大三角形變成了什么?
3、再取一個紅顏色的大三角形,教師演示。
教師:它們還可以怎么變呢?
教師:你們看,一個大三角形變成了什么?
4、請幼兒折一折,剪一剪,再拼一拼。
教師 :請你們每人取一個紅色的三角形,折一折,剪一剪,讓它變一變魔術把!再把剪下來的圖形拼一拼,看還能不能拼成原來的形狀。
二:三角形兩次分割演示。
1、 教師:你們還想看三角形變魔術嗎?教師把綠色的紙卡折兩下,并沿折線剪下來。
2、 教師:再將小圖形拼一拼,看還能不能拼成原來的形狀。
三:三角形三次分割演示。
1、教師把藍色的紙卡折三次 ,(三條折線不交叉)或這兩次(兩條折線交叉) 請幼兒數一數共分成了幾部分(四部分),都是什么形狀的(至少有一個三角形)
2、教師:再將小圖形拼一拼看還能不能拼成原來的形狀。
四:打開幼兒用書,完成操作練習。
1、調動幼兒操作的愿望和興趣。
2、教師幫助幼兒理解操作的要求,并指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3、幼兒之間相互檢查,交流討論。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神奇的三角形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了解三角形支架最穩固。
2、在操作實踐、表達交流的過程中遷移運用經驗,探索讓支架更穩固的多種方法。
3、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參與科學探索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功感。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紙棒、剪刀、雙面膠、籮筐、幼兒課前人手制作一個不同形狀的支架。
2、經驗準備:幼兒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穩固問題的討論。
1、幼兒看支架、說形狀
瞧,昨天,我們一起用紙棒做了很多支架,看看有些什么形狀的支架?這么多的支架想不想來玩一玩,玩的時候,有什么新的發現?
2、交流:誰來告訴我,你發現了什么?(三角形支架最穩固,其他支架能變形)
3、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秘密?請把穩固的支架放到上面來。(幼兒檢測自己的支架是否穩固)
4、看看穩固的支架是什么形狀的?(同伴相互交流、置疑、發現三角形支架最穩固)
二、第一次探索,運用增添紙棒的方法讓不穩固的平面支架變得穩固些
1、你們手里有那么多不穩固的支架,想不想把它變穩固呢?那邊桌子上有一些工具、材料,我們去試一下怎樣把它們變穩固?(幼兒思考加固方法)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你們的支架變穩固了嗎?誰來說說你的好辦法?
(1)(對角的)不過我還要來檢驗一下,手捏兩個角輕輕拉一拉,哇,成功了。
(2)還有誰來介紹一下,你們覺得這個支架怎樣?為什么?
(3)同樣是添了一根紙棒,為什么這個變穩固了,而這個沒有變穩固呢?
4、小結:哦,我明白了:只要在變形的支架里用添加紙棒的方法變出三角形,這個支架就變穩固了。
三、第二次探索,幼兒發現問題調整加固支架的方法
1、我發現這里還有一個支架,覺得這個支架怎樣?(觀察、交流)
2、小結: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穩固,(形成加固支架的共性特點。)
3、這么多的支架中還藏著不穩固的支架,想不想再去把它變穩固,而把穩固的支架變的更穩固呢?拿起自己的支架再去試一試。
4、來看一下我們這一次的'作品,想不想聽老師給你們的評價:超級穩固
四、聯系生活進行知識經驗的遷移。
1、今天,我們玩了支架,開心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支架。
2、小結:小朋友平時觀察都很仔細,的確,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三角支架,變的更穩固。
五、延伸活動:提升經驗,嘗試給立體支架加固。
1、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是不是添加的紙棒越多,支架就越穩固?
2、老師這里有一個支架,用了10根紙棒,你們覺得它穩固嗎?為什么?
3、小結:添加紙棒要變三角形,才能穩固,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穩固。
4、看,又來了一個支架,有什么不同?它穩固嗎?這個支架又怎樣來變穩固呢?我們呆會一起去試一試。(比較觀察,嘗試給立體支架加固)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神奇的三角形 篇5
活動目標:
1.以閱讀的方式,讓幼兒在看看、說說、做做中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初步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運用。
3.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PPT、圖片若干、牙簽、棉棒
活動過程:
(一)看PPT,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小朋友,看看圖片中有什么?哪一種圖形是最多的?是三角形最多。
2.看三角形圖片。
你們怎么知道他是三角形的呢?明確三角形概念,我們來一起數一數它有幾條邊,幾個角。
(二)觀看PPT,理解快樂的三角形。
圖片上有一個三角形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快樂,它非常喜歡幫助別人。
1.一天快樂去旅行,在路上看到熊貓寶寶在哭,快樂問"小熊貓,你哭什么啊?"小熊貓說:"我蓋房子,但是你看我沒有屋頂。"這時快樂寶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你們看三角形寶寶行到了什么好辦法呢?哦,原來三角形快樂變成了屋頂。
2.三角形快樂告別了熊貓寶寶繼續旅行,這時候看到一個小花狗正在河邊發愁,三角形快樂走過去問:"小狗弟弟你們怎么了?"小花狗說:"我想要搭一座橋過河的,但是你看,我搭不出來了。"三角形快樂靈機一動又想出一個好辦法。小花狗高興的過了橋。三角形快樂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呢?
3.三角形快樂告別了小花狗,又繼續旅行了,這次他來到了海邊,他到一只小黃雞在海邊發呆,三角形快樂問:"小黃雞你怎么了?"小黃雞說:"我要去航海,但是我的木筏沒有帆,出不了海怎么辦呢?"這時三角形快樂靈機一動又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小黃狗開心的航海去了。三角形快樂做了什么?
4.三角形快樂他告別了小黃雞又繼續旅行了,這次他跑到了一位小朋友的身上,你們看他跑到了小朋友的哪里呢?
總結,三角形寶寶真實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寶寶,幫助了這么多好朋友。我們也要向他一樣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三)結合生活中的經驗說說還有什么地方時三角形。
三角形真是本領大,我們在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看到了三角形寶寶呢?
(衣架、自行車、蘑菇、金字塔···)
(四)做一做三角形
1.我給你們準備了牙簽和棉棒請你們用三根棉棒或者牙簽拼出一個三角形,拼好后請你們再拿一根棉簽看看怎么樣拼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幼兒操作。
2.請你也來試試用牙簽和棉棒搭出三角形的東西,這個東西一定要帶三角形,比一比誰搭的東西最多?給你五分鐘時間。
3.集體觀摩。你們做了許多三角形的東西,真不簡單。我們回家也來拼一拼,讓爸爸媽媽也來看看我們的本領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神奇的三角形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會接觸到和圖形有關的東西,在我們科學探索區,圖形也是我們探索的一個主題。有一次,我無意間發現有些小朋友在玩玩具時,他們會把玩具按形狀、顏色進行歸類,還跑過來跟我說:“老師,你看,我把玩具分成了幾樣,這邊是這種形狀的,這邊是這種顏色的,你看好看嗎?”我走過去一看,還真擺得有模有樣的在那,我連聲說“好看,好看。”于是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生成了有關“圖形”這一主題,而“圓形和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個活動。通過這一活動讓幼兒知道什么是圓形,什么是三角形并能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
活動目標
1、知道什么是圓形,什么是三角形。
2、鍛煉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學習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什么圓形,什么是三角形。
教學難點:
學習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環境布置:圓形和三角形王國(圓鏡子、圓籃子、圓盒子、紅領巾、三角尺、小紅旗等),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圓形和三角形拼成的圖形。
2、不同長短的塑料管3根、線1根。
3、每組幼兒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三角形一籃。
活動過程
一、認識圓形和三角形
1、請幼兒在圓形和三角形王國里玩。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圓形和三角形,并說說它們的不同。
2、幼兒操作。
請個別幼兒上來用3根塑料管拼成三角形,用線拼成圓形。
二、尋找圓形和三角形
1、請幼兒在由許多圖形拼成的圖中,尋找出圓形和三角形。
2、教師: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什么東西像圓形和三角形?
三、圖形分類
1、聽信號取圖形。
(1)4個幼兒一組,每組一籃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三角形。
(2)幼兒聽教師的信號從籃子里取出相應的圖形。
2、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形的大小、顏色或形狀進行分類。
(2)每組請一個幼兒說說他們是按什么來分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