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通用17篇)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1
教學提示:
學唱歌曲,了解蜜蜂的生活習性。根據歌詞,懂得勤勞最光榮。學習這首歌時,小朋友可以用手搖鈴、節奏棒和沙鈴等樂器來為這首歌曲伴奏。
課堂游戲:
兩只小蜜蜂
活動目的:
鍛煉小朋友的反應速度。
活動準備:
寬敞的教室
活動過程:
1、人面對面,兩手作蘭花指狀展開,雙臂上下飛舞。
2、“兩只小蜜蜂呀,飛在花叢中呀,飛呀”邊唱一邊兩手在胸前飛舞。
3、出手錘子剪刀布。
4贏、了的小朋友伸手作摔巴掌狀,口念“啪啪”;朋友和聲“啊啊”不輸不贏則同時努嘴作親嘴狀。
音樂小知識:
難道音樂家不應該象詩人和畫家一樣地研究大自然嗎?事實上,他能夠研究人——大自然最杰出的創造物。——約?弗?雷沙特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2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區分紅綠兩色的學習經驗、音樂
背景蘋果樹6顆,紅、綠兩色的大小不一樣的蘋果若干。
幼兒操作果盤,蘋果的筐子三個。
活動目標
鞏固點數的方法,并能說出總數。
幼兒不受顏色、大小的影響進行分類活動。
幼兒樂于動手操作,喜歡與同伴一起參與游戲活動。
活動過程
一、白版課件引入,幫老爺爺摘蘋果
出示老爺爺,小朋友們幫助他摘蘋果。
二、教師出示6顆蘋果樹背景圖,鞏固點數方法,并說出總數
師:小朋友我們來到了老爺爺的蘋果園樂,快來數一數,一共有幾棵蘋果樹? 幼:6棵。
師:蘋果是什么顏色的? 幼:紅色,綠色。
師:我們用小手指指看紅色的蘋果在哪,綠色的蘋果在哪,請小朋友指指看。幼:幼兒自由點指紅色蘋果,綠色蘋果。
師:這些蘋果都一樣大嗎?幼:不一樣大。
師:我們再找找看,大蘋果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看,小蘋果又藏在哪里?
三、請幼兒幫助老爺爺摘蘋果
1.老爺爺請我們小朋友幫小妹妹摘蘋果,摘什么蘋果呢?摘一個紅蘋果,一個綠蘋果,提問幼兒要摘幾個蘋果?幼:一個紅蘋果,一個綠蘋果。師:這是小妹妹的果盤,請小朋友把摘下來的蘋果放在果盤里,開始摘。
2.老爺爺讓小朋友給小弟弟來摘蘋果,這次摘得和剛才的不一樣,要摘什么蘋果,一個大蘋果,兩個小蘋果,請小朋友們重復老師的話,聽好要再去摘蘋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們給他摘的蘋果非常開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歡吃蘋果,小朋友們喜歡嗎?吃蘋果有什么好處?幼:吃蘋果有營養,吃蘋果潔齒,吃蘋果有助于消化,讓幼兒共同了解吃蘋果的好處。
4.師;請小朋友為自己來摘蘋果,摘一個紅色的大蘋果,一個綠色的大蘋果和一個紅色的小蘋果。教師出示三個籃子,籃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呢?你們發現了沒有?幼:籃子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老一會請小朋友把大大的紅蘋果放在大大的紅籃子里,大大的綠蘋果放在大大的綠籃子里,小小的紅蘋果放在小小的紅籃子里。幼兒進行操作,老師進行隨機指導,鼓勵。
四、活動自然結束
小朋友們今天真棒,我們幫老爺爺摘了這么多蘋果,老爺爺非常感謝你們。快聽,老爺爺和我們說什么?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3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進一步熟悉各種動物的叫聲。
2、積極參與創編活動,體會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豬、小羊、小鴨圖片,音樂《在農場里》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在農場里》
看,這是一個美麗的農場,這個農場里住著許多的小動物!咦,小動物們怎么躲起來了呀?原來,他們是跟我們捉迷藏呢,藏到了音樂里面去了,我們一起去把它們給找出來吧!
二、學唱歌曲
1、完整聽音樂一遍。
出示小豬圖片,它是怎么樣叫的?
2、再欣賞一遍。
出示圖譜,幫助記憶。
3、看著圖譜,一起演唱歌曲。
4、跟著伴奏演唱歌曲。
5、加上動作演唱歌曲。
三、創編歌曲
小豬我們找到了,還有哪些小動物呢?我們再來找找!
1、出示羊兒的圖片,幼兒創編歌詞。
2、跟著伴奏演唱歌曲。
3、加上動作演唱歌曲。
四、教師引出小鴨子。
1、出示小鴨的圖片,幼兒創編歌詞。
2、跟著伴奏演唱歌曲。
3、加上動作演唱歌曲。
五、鞏固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
2、加上動作演唱。
六、結束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4
教材分析
《捏面人》是一首含有京劇中韻味的說唱歌曲,歌曲生動形象,唱起來朗朗上口。其中的念白部分是深受幼兒喜愛的《西游記》里的人物,且面人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小物件。 大班幼兒已初步接觸過京味的歌曲,對于京劇歌曲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對捏面人這項民間藝術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 這就為活動中念白部分的創編奠定了基礎。本次活動通過歌唱、創編等形式,使幼兒獨特的表現方式得到充分的回應和贊賞,為幼兒營造了一個敢于并樂于表現的藝術活動氛圍。
活動目標
1.按歌曲的'不同節奏,學習帶有京韻味的說唱歌曲《捏 面人》。
2.掌握說唱的表現形式,根據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創 編歌曲。
3.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面人”的興趣。
活動準備
與歌詞內容相符的課件,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面人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教師:“有個老爺爺特別喜歡捏面人,他捏的面人可好看了。瞧!這是誰啊?捏面人的老爺爺本領大,捏出來的面人把眼看花,捏的什么呀?仔細聽”。
二、用圓舞板以快板的形式說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念 白節奏,學唱歌曲。
1.師:捏一個豬八戒干什么?幼回答:捏一個豬八戒吃 西瓜 師問:捏一個唐僧干什么? 幼回答:捏一個唐僧騎大馬
師:捏一個沙和尚干什么?幼回答:捏一個沙和尚挑著籮
師:捏一個孫悟空干什么?幼回答:捏一個孫悟空變戲法
2.師引導幼兒完整說一遍 師:捏面人的老爺爺真是本領大,真的這樣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師唱歌曲 提問:“你聽到什么了?還聽到什么呢?”
4.師再次范唱 提問:你們仔細聽聽,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別的呢?
提升:因為這個捏面人的老爺爺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時 帶有濃濃的京味。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唱一唱。
5.師唱響一點,幼兒跟唱(2—3 遍)
師:誰來說說這首歌與平時唱的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幼兒回答)
小結:這種既有說又有唱的歌曲叫說唱歌曲。 師:現在我們再把這首說唱歌曲練習一下。幼兒再練習 2 遍
三、分組進行,運用多種形式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1.表演唱: 要求說的部分的幼兒要邊說邊做動作。
2.交換角色表演
3.男女生練習
四、根據歌曲內容,嘗試創編歌詞。
1.教師:“捏面人的老爺爺本領這么大,還會捏什么呢?”幼兒仿編,教師把幼兒仿編的歌詞唱進歌曲
2.開火車仿編,教師把幼兒仿編的歌詞唱到歌曲里。
活動反思
面人對于孩子們并不陌生,孩子們喜歡這種色彩鮮艷, 形象逼真的形象,但面人怎樣捏出來的,孩子們并不清楚,也沒有仔細的觀察過,如果能有這樣一位捏面人的老者親身 示范。更能為孩子提供探索空間。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民族樂器琵琶與二胡,了解它們的異同(構造、音色、演奏方法)
2、欣賞琵琶、二胡所演奏的樂曲,對民樂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琵琶、二胡各一把,樂器展示架兩個,民樂演奏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在學樂器?”(鋼琴是外國人發明的,是西洋樂器,而古箏、二胡可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制作出來的,我們叫它民族樂器)
二、感知民族樂器琵琶與二胡,了解它們的構造、音色、演奏方法。
(1)展示琵琶:
1、這是什么樂器?(它是我們中國的民族樂器——琵琶)
2、琵琶它像什么?(像半個切開的梨,上面大,下面小)
3、琵琶的聲音是怎么發出來的?(請幼兒上來摸一摸)
4、介紹琴弦,摸了一下這幾根像細繩一樣的東西就會發出響聲,這是什么?(它叫琴弦,琵琶有幾根琴弦)
5、琴弦上面是什么?(琴軸)猜猜琴軸有什么用?
6、介紹琵琶的音箱(抱琵琶在幼兒耳邊撥琴弦,感知音箱的功能)。
7、老師彈琵琶,讓幼兒感知琵琶的音色。
8、欣賞VCD(演奏家演奏琵琶名曲“高山流水”)
提問:
1、你們覺得叔叔彈得好不好?為什么會彈得這么好?
2、這首曲子聽起來有什么感覺?節奏怎么樣?好象聽到了什么?
(2)展示二胡:
1、你們知道它叫什么樂器?(它也是中國的民族樂器——二胡)
2、它長得什么樣?和琵琶有什么一樣,有什么不一樣?
(也有弦,只有二根;有兩個琴軸;有一琴筒即音箱;有琴弓。)
3、二胡是用琴弓在弦上推、拉演奏曲子的。(請幼兒上來嘗試)
4、欣賞二胡曲“賽馬”,并請幼兒說說二胡的聲音及聽了曲子后的感覺。
小結:琵琶、二胡都是中國的民族樂器,琵琶用指甲彈叫彈撥樂,二胡用弓拉叫拉弦樂,它們的聲音都很優美、動聽,能演奏各種曲子。
三、辨聽琵琶與二胡的音色。
(老師放幾段音樂,幼兒認真傾聽后分辨出是琵琶還是二胡的聲音。并模仿它們的演奏方法。)
四、延伸活動:
中國的民族樂器還有很多,你們知道嗎?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6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創編節奏型的能力,提高使用節奏樂器演奏樂曲的技能。
2.激發幼兒欣賞、感受、表現音樂的興趣和能力。
3.初步認識瑤族的服飾特征,節奏譜,瑤族服裝一套。
【活動準備】
錄音機、所需磁帶、節奏譜、瑤族服裝一套。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入活動室進行律曲表演
二、復習節奏型
1.用體態律曲復習語言節奏《小毛驢》。
2.復習照譜視奏。(出示節奏譜)
小貓:× × | × 0 ||
小鴨: × × | × ||
小雞: × × × | × × ×||
公雞: × × × | × × ×||
青蛙: | × × ×||
3.啟發幼兒按以上節奏型創編語言節奏:
例:× × | × × × || ①
我 愛 幼 兒 園
| × × ×|| ②
夏天到來了 荷 花 香。
三、復習節奏樂《金蛇狂舞》
四、請幼兒聽音樂《瑤族舞曲》,談感受
1.請幼兒說說音樂的節奏是幾拍子的?整個音樂分幾段?兩段有什么區別?
2.教師講解《瑤族舞曲》的音樂性質及特點。
3.請一名教師扮演瑤族客人表演舞蹈,幫助幼兒認識瑤族服裝特征理解音樂,激發幼兒演奏興趣。
五、教師、幼兒為樂曲創編節奏
第一樂段
1.請幼兒聽音樂,加深熟悉程度。啟發幼兒根據音樂的性質和自己樂器的音色創編節奏型。
2.用樂器合奏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1.聽音樂加深印象。
2.請幼兒拍腿、拍手、跺腳照譜視奏。
3.用樂器照譜合奏。
六、老師指揮幼兒用節奏樂器完整地演奏
1.配班老師用大鼓合奏。
2.幼兒伴奏請瑤族客人跳舞。
七、在歡樂的樂曲聲中結束活動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并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和意境,理解歌曲內容。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能自由創編動作,表達多歌曲的情感。
3、初步學唱歌曲,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4、嘗試根據歌曲創編歌詞。
活動準備:
1、媒體課件。(圖1、美麗的池塘,小魚輕輕在游。圖2、天上星星閃閃及小魚身上星星的倒影。圖3、風娃娃輕輕地吹并唱著搖籃曲,幾個活動的情符。圖4、小魚在做夢,夢中媽媽在親小魚)課件中設置歌曲錄音。
2、電腦、大電視機,錄音磁帶《小魚的夢》,空白磁帶,錄音機,話筒,歌曲伴奏帶。
3、小魚頭飾若干,魚媽媽頭飾一個,星星寶寶頭飾若干,風娃娃裝飾物等。
4、布置一個美麗的池塘。
活動過程:
一)幼兒兩人手牽手隨著音樂《小魚的夢》做交替步進入活動場地。
二)欣賞并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和意境。
1、聽錄音感知音樂性質。
提問:這首曲子是幾拍子?聽了這首樂曲你有什么感受?
2、演示課件,理解歌詞內容。
1)教師邊操作課件邊將故事:
圖1、在一個美麗的池塘里,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小魚。
圖2、到了晚上小魚玩累了,就在池塘媽媽的懷抱里睡覺,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看著他們,星星的影子映照在水面,好像給小魚蓋上了一床珍珠被。
圖3、風兒輕輕地吹,就好像在為小魚唱搖籃曲。
圖4、小魚甜甜的睡著了,夢中看見了媽媽在親吻他。
2)請幼兒完整欣賞動畫及歌曲。
告訴幼兒歌曲的名字并提問:小魚夢見了什么?它為什么會做這么美的夢?
3、學唱歌曲,表達感情。
1)幼兒扮小魚聽音樂自編動作進行自由表演。如:小魚游泳、小魚睡覺、星星眨眼睛、小魚蓋被、風兒唱歌、小魚做夢等
2)幼兒進入池塘,自選頭飾及裝飾物,扮小魚、魚媽媽、風娃娃、星星寶寶等,聽音樂在美麗的池塘里自由表演,進一步表達對歌曲的理解與感受。
3)幼兒跟唱歌曲1—2遍。
三)進一步感受歌曲,大膽仿編歌詞。
1、提問:在這么美的夜晚,除了小魚會做夢,還有誰會做夢?
2、將個別幼兒的想象講述進行仿編。并請大家學唱。
3、將幼兒仿編成功的歌曲,伴著旋律用話筒演唱并進行錄音。
4、讓大家共同欣賞仿編歌曲,體驗成功的喜悅。
附:歌曲
小魚的夢
35556 53 1 65 1 2 3 3 22 — —
魚兒 玩 呀玩了一天 水池塘媽媽懷里睡
3 5 5 656 5 3 165 1 2 3 3 21 — —
天上星星星星落下 來為他 蓋床 珍珠被
535 —3 13 —2 2251 2 2 —
唔 … …唔 … …風兒 唱著搖籃 曲
55351 22 —3 5 6 556 5 3 1 6
輕 輕 吹 呀慢慢 吹魚兒 夢中夢中 看見了
5 1 2 3 3 21 — —5 35 —3 1 3 —
媽媽在親他的嘴唔 … …唔 … …
5 1 2 333 2
1—
媽媽 在 等他的 嘴 (選自小天鵝幼兒園大型歌舞劇《綠色家園》):用于第一、五場“花”和“草”上場。
(2)“兇狠、狡猾”的重金屬音樂:用于老貓等第二、四、六場上場。
(3)黃梅戲《對花》:用于第三場小蘭和馬郎的對唱。
(4)《歡慶》中國風格的民樂):用于第六場結束。
(三)家庭與社區
1.家長為幼兒提供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書,幫助幼兒了解相關知識,豐富直觀經驗。
2.家長為幼兒的表演游戲提供廢舊材料和半成品,并與幼兒共同設計和制作道具。
四、游戲提示
1、到了大班,由于表演情節的增加,表演劇情之間的銜接變成了重點,如果銜接不好,就會出現冷場的現象,從而直接影響表演的氛圍。因此,在場與場的銜接環節,教師都會根據劇情播放相應的音樂,一方面提示相關的幼兒上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師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活動,因幼兒的個體差異造成其表現也各不相同。能力強的幼兒表演的欲望和表現力都比較強,但個別膽小的幼兒卻缺乏單獨表演的能力。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讓膽小的幼兒進行群體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群小鳥,讓他們在群體表演中大膽地說出臺詞,做出動作,這樣在滿足幼兒表演欲望的同時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已了3
3、在游戲中出現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兒不愿嘗試,總認為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應尊重幼兒的選擇,對大膽表演艟赫篇瞄;兒童劇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幼兒在評價的時候談自己的感受,并介紹一些我國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獲成功的優秀表演藝術家的故事,同時請家長幫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讓幼兒逐漸在心理上得到認同和接受,愿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大班音樂欣賞:采茶撲蝶
一、活動目標: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點。2. 學習采茶舞的基本動作,樂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現情感。二、活動準備:1. 樂曲:《采茶撲蝶》2. 能表現采茶情景的圖片或音像資料三 活動過程:1.請幼兒欣賞樂曲《采茶撲蝶》,說說聽完之后的感覺。2.結合有關的圖片或音像資料,講述舞蹈動作及其所表現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采茶、拔樹枝、背著茶籃回家等情景。4.在教師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現的情景,討論如何用舞蹈動作表現蝴蝶出現和撲蝶的情景。(如蝴蝶飛得高,蝴蝶停下來,蝴蝶有飛走了等)5.鼓勵幼兒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舞蹈。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8
歌唱活動:
活動目標:
1.在繪畫過程中傾聽歌曲,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優美,并初步學唱歌曲。
2.通過圖譜、繪畫等形式,理解并創編部分歌詞。
活動準備:
紙 筆 音樂 圖譜
活動過程:
一、導入,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1.復習歌曲:
1)柳樹姑娘;
2)顛倒歌。
2. 引導幼兒簡單討論以上兩首歌曲的不同。
3. 彈奏《小鳥小鳥》旋律,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發現歌曲的節拍特點。
4. 傾聽旋律,用不同的方式為歌曲伴奏。
節奏型:× × ×∣ ; × ×∣
二、進一步熟悉歌曲,并通過繪畫創編歌詞完善圖譜,初步學唱歌曲。
1. T:“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的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 老師范唱歌曲。(歌詞:在哪里有陽光?在哪里有花香……)
3. T:“原來老師唱的歌曲里有問題呢,問了什么?你聽清了嗎?”(出示歌曲圖譜)
4. 老師繼續唱,并讓幼兒自由畫出自己的答案。
5. 先畫好的幼兒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畫和想法。
6. 請個別幼兒嘗試用歌曲里的話介紹自己的畫,如“草地上有花香”“花園里有花香”。
7. 老師結合幼兒的繪畫完善歌曲的圖譜。(替換圖譜中的問號部分)
8. 老師引導看圖譜幼兒學唱歌曲。
9. 繼續替換問號部分,并演唱。
10. 多形式演唱。
三、繼續學唱歌曲,提升演唱技巧。
1.引導觀察圖片,了解歌曲的結構。
2.討論“哪一句學唱有困難?”
3.討論第二段跳躍部分的唱法:“第二段這里為什么要畫兩個小水滴?”
4.老師重點范唱第二段,引導幼兒發現不同“小水滴表示什么?”并學唱。
5.完整演唱歌曲。
6.老師介紹歌曲,并欣賞歌曲錄音。
7.結束活動。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9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學唱歌曲,并學會正確地處理用不同速度和不同表情演唱。
2、通過音樂體驗小馬高興與傷心的不同心情。
活動準備:
雙響筒、響板、手鈴人手一幅。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拍手點頭》、《這是小兵》、《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2、發聲練習:《小鳥醒來了》、《小雞叫、小貓叫、小鴨叫》。
二、復習歌曲《小馬》。
1、老師彈奏音樂旋律,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名稱。
2、老師彈奏歌曲旋律,請幼兒邊拍手邊演唱歌曲。
3、教師帶領幼兒用快慢不同的速度和表情進行演唱,注意提醒幼兒與他人速度協調一致地演唱。
4、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邊用手拍出均勻的節奏,以此感受以四分音符為一拍的均勻節奏。
5、帶領幼兒邊唱歌邊用響板、手鈴按四分音符為一拍均勻節奏,用兩種不同速度分別跟隨兩段音樂演奏,教師提醒幼兒演奏時應與他人速度一致。
6、教師用雙響筒由弱漸強地敲奏,以示小馬由遠而近地跑來了。彈完前奏后,全體幼兒用樂器邊歌唱邊伴奏,歌曲結束后,仍由教師演奏雙響筒由強漸弱地敲奏,以示小馬由近及遠地離開了。
三、復習歌曲《閃爍的小星》。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10
活動目標:
通過欣賞樂曲《火車波爾卡》,感受體驗舞曲的熱烈、歡快情緒,學習用打擊樂器為3/4拍舞曲伴奏。加強學生對生活與藝術之間聯系的關注,培養藝術表現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
《火車帶我去遠方》課件、
《火車波爾卡》欣賞曲、
打擊樂器:串鈴、木魚、響板。
活動過程:
一、律動《開火車》
二、師生問好
三、新課教學
(一)、小朋友,聽,這是什么聲音?(出示音樂)
聽,快樂的火車就要出發了。(音樂聲起,邊聽音樂,教師邊打拍子節奏)
小朋友,你們聽這這首樂曲,想到了什么?
小火車在表揚小朋友:他說:"小朋友,你們可真聰明,你們的想像力可真豐富,可是優美、歡快的我還沒有名字呢?"小朋友,誰來幫小火車起名字呢?
小朋友給小火車起得名字都非常好聽,我們就叫他"快樂的小火車好嗎"?這首樂曲的名字叫《火車波爾卡》,我們就讓快樂的小火車帶我們去遠方好嗎?
(二)、快樂的小火車開來了,一節節小車廂,就像小伙伴們手拉著手,聽,汽笛長鳴,火車帶我去遠方。(第二次音樂響起,邊聽音樂邊隨老師做動作,熟悉樂曲,課件演示。)
看,小朋友,老師今天還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打擊樂器,讓我們隨著活潑歡快的樂曲,來做一名小樂手,為樂曲伴奏,看誰的節奏拍得好,表情好,還能把坐火車時的喜悅心情表現出來。教師介紹打擊樂器串鈴、木魚、響板的打擊方法和節奏。(課件展示)
聽第三遍音樂:用正確的打擊方法為樂曲伴奏。
(三)、小朋友,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風景優美,你們都去哪些地方旅游過呢?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旅游好嗎?請一位同學來當火車小司機,老師是你們的報站員和導游,音樂一響,咱們就出發,音樂一停,我們的小司機就得停車。
長治到北京、北京到西安、西安到江蘇、江蘇到西藏。(課件展示)
四、教師小結
小朋友,我們開著快樂的小火車去了那么多的地方,下節課請小朋友畫一張你最喜歡的景點送給老師好嗎?讓我們一著小火車走出教室。(放音樂《火車波爾卡》)兒童網站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1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現形式,想象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2.大膽展開想象,改編歌詞并用動作表現出在媽媽肚子里干什么。
3.了解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激發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關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從受精到逐漸長大)的圖片若干、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建議】
1.出示圖片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發育圖,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
(1)小寶寶是怎么出現的?
小結:爸爸和媽媽結婚后,覺得很孤單,他們想如果家里有個小寶寶那該多好啊!于是爸爸把許多叫“精子”的小種子放在媽媽的肚子里,精子在去媽媽肚子的途中遇到許多“卵子”,如果他們成為好朋友,擁抱在一起就會變成小寶寶。
(2)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長大的?
除了圖片上的,你還知道些什么,也可以和好朋友說說。
小結:媽媽肚子里有一個器官叫子宮,小寶寶就住在里面。子宮壁上有一層膜,那就是胎盤。胎盤上有一根臍帶,連著小寶寶的肚臍,幫助小寶寶吸收營養和排出身體里的廢料。就這樣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了,當他大得在子宮里呆不下時,小寶寶就出生了。
(3)關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秘密,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2.創編歌曲:在媽媽肚子里
(1)“你們知道小寶寶要在媽媽肚子里呆多長時間嗎?這么長的時間,小寶寶在媽媽肚里干什么,讓我們用好聽的歌聲來告訴大家。” (復習歌表演:在媽媽肚子里)
(2)“小寶寶除了會在媽媽肚子里洗澡,睡覺外,還會干些什么?”(老師就幼兒回答的內容引導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3.幼兒分小組創編歌曲,教師巡回指導。
4.請幼兒以小組的形式表演他們編得歌曲。
5.小寶寶要在媽媽肚子里呆十個月,又是踢又是跳的,媽媽累不累呀?媽媽這么辛苦才生下我們, 我們應該怎么對媽媽?(激發幼兒愛媽媽情感)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1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風格,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理解歌詞內容,體驗長大的自豪,增強自信心。
3.知道要愛護樹木,提高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小松樹音樂
活動過程:
1.律動導入
幼兒跟隨音樂《春天在哪里》進行律動。
2.熟悉旋律。
(1)師:春天在哪里?春天的大自然有什么變化?
(2)師:春天春暖花開,小樹在慢慢長大,大樹長出了嫩綠的樹芽,有首春天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
(3)師:這首春天的歌曲說的是什么?
3.學習歌曲
(1)教師再次播放歌曲,鼓勵幼兒隨節奏拍打身體,拍出聲音,在多次拍打中熟悉旋律,并且感受樂曲的歡快。
(2)教師帶領幼兒有節奏地朗誦歌曲。
(3)幼兒跟唱歌曲
(4)幼兒表演唱
活動延伸
改編歌詞:將“小松樹”改成春天的人和花草樹木來演唱歌曲。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13
活動內容:
歌曲《我的小鼓響咚咚》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體驗關心他人的情感。
2、能正確演唱象聲詞,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3、引導幼兒復習歌曲的內容,學習創編表演動作。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唱出歡快的情緒,象聲詞要唱準確
活動難點:
表現情感
活動方式:
集體與個別相結合
活動準備:
1、物質:布置一個“娃娃角”,有一張小床,床上有被子和小枕頭。準備一只會眨眼的布娃娃。課件、鋼琴`錄音機。
2、知識準備:已有的一節課的內容。
活動過程:
導入
1、發聲練習:我愛我的小動物
引導幼兒知道那些是象聲詞?什么是象聲詞?
2、出示課件:有小雨點`小青蛙
2、復習歌曲《小樹苗快長大》
展開
1、體驗我和小鼓玩得真開心。
(1)出示一只布娃娃,引導幼兒與娃娃打招呼。
(2)孩子敲鼓。
說明:請幼兒講講敲幾下,老師就根據幼兒講的敲幾下,表示小鼓真聽話。
(3)個別幼兒敲鼓
說明:請三一四名幼兒講帶有節奏變化的鼓點聲,個別幼兒在敲上打出不同節奏。
(4)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5)幼兒再自由玩鼓
(6)老師引導幼兒共同敲鼓
老師敲鼓,幼兒聽著老師發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帶有節奏的變化。
2、體驗理解關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①放娃娃的哭聲,引導幼兒猜猜講講娃娃為什么會哭?
說明:可讓幼兒先自由講,最后引導幼兒講出是小娃娃要睡覺了。
②哄娃娃睡覺,師生共同唱“搖籃曲”。
③師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床上睡下。
說明:老師以自己輕輕地唱,輕輕地哄,輕輕地走,輕輕說話等言行和情緒來感染幼兒,使那種關愛他人的情緒得到擴散,從而理解小妹妹睡覺了,我們不能影響她的思想情感。
3、幼兒與小鼓說悄悄話。例:小鼓你別響了,小妹妹睡覺了等等。
說明:老師引導幼兒輕輕走,輕輕地用兒歌第二段的內容與小鼓說悄悄話,讓小鼓別再響了,把對兒歌的理解化為具體的行動。
4、老師完整念兒歌,幼兒跟念。
5、幼兒輕輕走出活動室。
說明:小妹妹睡覺了,老師帶領幼兒去操場上玩,幼兒模仿小貓走輕輕離開。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14
活動目標:
1、了解歌唱的不同形式以及廣西壯族人民喜愛"對歌"的風俗。
2、學習對歌,體驗音樂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視頻快樂頌、山歌對歌。
活動過程:
一、相互問好,以歌舞《快樂頌》引入課題。
小朋友們好!你們快樂嗎?--哦,看來今天小朋友的心情都不一樣嘛。那小朋友們你們平時都會做些什么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呢?--是嗎?其實不管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擁有一個快樂心情非常的重要,而唱歌就是一個特別好的方式。讓我們一起擁有一個快樂心情吧。(播放快樂頌,快樂歌唱、舞蹈激起幼兒興趣!)
二、欣賞視頻,感知不同的歌唱形式。
1、回憶平時唱歌情形,感知合唱,獨唱等唱歌形式小朋友們你快樂嗎?你喜歡唱歌嗎?那,我們平時都是怎樣唱歌的呢?誰來說說看?(幼兒回答,教師引導)很多的人一起唱叫什么?(合唱)小組幾個人,幾個人的唱叫什么?(小組唱)一個人唱呢?(獨唱)。。。不錯唱歌的形式有很多種,但一樣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知道嗎?在中國有個美麗地方叫廣西,那里的壯族民人也很喜歡唱歌,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是怎么唱歌吧?請仔細的欣賞哦!
2、播放視頻山歌,幼兒欣賞。感知領唱,齊唱的歌唱形式。
(1)引導幼兒交流討論:他們唱歌和我們一樣嗎?怎樣唱的呢?(一個人領其他人跟唱) 一個人在前面領著唱叫什么?(領唱)那后面很多人一起整齊的唱呢叫什么?(齊唱)
(2)教師小結:原來(除了合唱,小組唱,獨唱,領唱),齊唱也是唱歌的一種的形式。
3、播放視頻對歌,幼兒欣賞。感受壯族的"對歌"這個特殊的風俗。
(1)欣賞視頻:廣西的壯族人,不但喜歡唱歌還把唱歌當成話來講哦,一起去聽聽吧,聽聽他們都在說些什么?(播放視頻)
(2)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討論:這次他們是在領唱,齊唱嗎?--那他們是怎么唱的呢?一個問一個答,能用簡單的兩個字來說嗎?他們一個問一個答的對著唱叫什么?對唱!在視頻里這個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廣西。在哪里每年的三月三他們都會舉行"歌會",家家戶戶都來唱歌。很多的問答他們都能用唱歌來表示呢。我們再一起看看他們都問了些什么吧。
三、欣賞對歌的音樂《什么水面打筋斗》,學習對歌。
1、欣賞"對歌"感受對歌形式,熟悉旋律。
2、教師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導幼兒理解歌中的內容。如"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樓""什么水面撐雨傘""什么水面共白頭"。
3、學唱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四、結束部分。
幼兒用綢帶,圍裙扮演壯族娃娃對唱,充分感受對山歌的樂趣。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15
教學目的:
1、培養幼兒創編的技能。
2、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表現力。
3、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音樂、花、塑料條
(一)開始部分
1、韻律活動《郊游》入場。
2、發聲練習《歡樂頌》練習跳音與連音第一遍用“啦”和“嗚”來唱,第二遍分組,一組唱詞,一組唱襯詞。
(二)基本部分
1、夏天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禮物呢?你們瞧:―――出示花束,“我們編個花籃把它裝起來吧”引起幼兒編花籃的愿望。
2、播放《編花籃》的歌曲,幼兒手工操作-編織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花籃,感受編織的方法。
3、請幼兒自由結伴,用自己的身體編織一個大花籃(分組進行)
4、創編舞蹈《編花籃》
(1)出示玩具花籃,請幼兒觀察“支架”與“枝條”部分,啟發幼兒在創編時將人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做支架,一部分人做枝條,注意支架是固定的,應該站成什么隊形,可以用哪些動作來表現?枝條很長,怎樣做可以表現枝條在支架間來回穿動?
(2)將幼兒分為三組,鼓勵他們共同商量,分配角色,創編動作,先邊唱邊編,教師巡回參與,再統一放音樂,三組一起來一次。
(3)請出其中的一組來將自己的創編成果進行展示音樂結束時,教師啟發枝條和枝架應互相纏繞在一起,擺出最后的造型。
(4)創編豐富支架的動作:
A、放音樂、鼓勵幼兒自由編、跳。
B、請一些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表演。(其他孩子在后面的舞蹈中可學習借鑒他們的動作)
活動反思
幼兒園孩子的基本活動是游戲。教育學家馬斯洛認為:“幼兒期是奠定智力發展基礎的最有效的時期,游戲的過程正是智力發生的非同一般的過程”。
孩子們很喜歡編花籃的游戲,能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鍛煉了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培養了他們之間的感情,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體育游戲作為幼兒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動,不僅是由于它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幼兒的需要和興趣,更重要的是它能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它是幼兒園的重要教育教學手段,幼兒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真正做到使幼兒處在一個自由輕松的環境中,隨著意愿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經驗。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16
一、活動目標:
1、感知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特點。
2、學習借助肢體動作表現音樂。
3、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二、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或CD
三、活動過程:
悄悄出來的小老鼠
以話語和生動的肢體語言,引導幼兒仔細聆聽,大膽想象:老師帶來一首有趣的樂曲,講的是一只小老鼠從草叢中跑出來玩的事情。它是怎樣跑的?會聽到什么聲音,看到什么東西?
我們先來聽一聽它從草叢里跑出來的樣子。教師引導幼兒聆聽A段音樂,用手指動作表現小老鼠跑動的樣子。
教師合著A段音樂演示小老鼠出來的樣子:瞧,我的兩個手指就是小老鼠的小腳。
小老鼠除了跑到我們的肩膀上,還會跑到什么地方玩一玩?
小老鼠除了來到我們身體上,還會來到那里?(椅子上)幼兒用手指在椅子上快速爬行,表現小老鼠跑動的樣子。
除了用手指,還可以用什么表現小老鼠跑老跑去的樣子?(小腳)幼兒嘗試用小腳表現小老鼠跑動的樣子。
機靈的小老鼠
引導幼兒聆聽B段音樂,用身體表現小老鼠的緊張,放松,下滑等情狀。
小老鼠聽到了什么聲音?(可怕的聲音)小老鼠會怎么樣?(很害怕,很緊張)可能是誰來了?(老虎,獅子,狼,貓等等)有沒有來?(沒有)小老鼠變得怎么樣?(它放松下來,不害怕了)仔細聽聽音樂,小老鼠幾次緊張?又幾次放松下來?
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小老鼠時而緊張,時而放松的樣子。
提醒幼兒隨著音樂旋律表現小老鼠緊張和放松的情狀。
小老鼠放松下來很高興,就把草叢當滑梯滑了下來。
引導幼兒聆聽音樂,表現小老鼠往下滑行的動作。
跟隨B段音樂,引導幼兒完整表現小老鼠緊張,放松,下滑等情狀。
快樂玩耍的小老鼠
播放C段音樂,教師描述相應情景:小老鼠來到了大草地上,看到美麗的蝴蝶在飛舞,它學起了蝴蝶飛舞的樣子。
幼兒在位子上隨C段音樂表現蝴蝶飛舞的動作。
小老鼠看到一只又一只蝴蝶飛過來,可高興了!我們像小老鼠那樣和蝴蝶一起玩一玩吧。
隨著C段音樂,幼兒分別扮演小老鼠和蝴蝶,表現一起玩耍的情景。
欣賞D段音樂,引導幼兒表現小老鼠天黑了趕緊跑回家的動作。
草叢中的小老鼠
幼兒坐在位子上,和教師一邊聽音樂一邊完整表現樂曲情景。
這一次,草叢中的全體小老鼠要到外面去玩了,媽媽有點不發不放心,你們說說大家一起到外面玩耍要注意什么?(安全,不要碰撞)幼兒四散和教師一起扮演小老鼠,跟隨音樂進行游戲。
幼兒跟隨音樂進行游戲,教師在旁邊給予提示,指導。
四、活動反思:
《草叢中的小老鼠》這段樂曲詼諧、歡娛、跳躍,恍如將你帶進一個高枕無憂的叢林童話全國。全部音樂分段清晰,節奏理解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 篇17
活動目標:
1、反復游戲中學會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2、圓圈行進走時,注意與前后的同伴保持適當的距離。
3、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4、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5、熟悉歌曲的旋律,學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幼兒站成內、外兩圈的對形,學習內外圈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走。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老師帶領幼兒一起聽樂曲《幸福拍手歌》邊律動。
2、什么是幸福的事?(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大膽表達)
3、小結:是呀,生活中有許多讓人覺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二、學唱《逛公園》
1、傾聽師邊范唱歌曲,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教師用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邊唱邊按歌詞的內容依次指圖中每個角色,并按音樂節奏輕輕搖動。教師要特別注意在唱到弱起后的重音時,用較大幅度的動作暗示幼兒此處的唱法。
三、學玩音樂游戲
1、師邊講解邊與部分幼兒合作,示范請朋友的方法。
2、教師:現在我來當爸爸,我要邀請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園了,我請到誰,誰就跟在我后面走。教師邊唱第一段歌詞,邊在幼兒圍坐的半圓形內側,按順序時針方向有節奏地走動,當唱到第一段的最后"爸爸逛公園"的"園"時,用左手請一個身邊的小朋友,請他扮"媽媽"跟在自己的身后走。當唱到第二段結束的前一句時,教師停下來提示幼兒:該"媽媽"來找小弟了。然后幫助"媽媽"在唱到第二段的最后一拍時,請一個身邊的小朋友扮"小弟"跟在自己的身后走。當唱到最后一段開始時,扮"小弟"的幼兒任意指一個人扮"小貓",大家停下腳步,一同對著"小貓"邊唱邊表演。
3、教師引導幼兒想一下:在唱到什么地方時,就要請下一個小朋友了?
4、當幼兒熟悉游戲后,可討論增加其他人物,如大哥、大姐、小妹等家庭人員同去逛公園,以增強游戲的趣味性。
執教反思
應該來說經過詳細的改動以后,這個活動在執教過程中,我心中比較有數,能更好地把握各個環節的側重點,活動環節清晰、層次清楚,孩子們也都興趣高漲積極參與,和我之間的互動也比較到位。在學唱歌曲這一環節,開始幼兒對于弱起小節開始歌曲有點不熟悉,經過多次練習后,孩子們能夠很好掌握歌曲的弱起小節。課后我反思,在對“弱起”這個技巧的掌握上,可以將圖譜設計得更加有趣些,練習的次數也需再增加一次,有利于幼兒掌握其演唱的方法。
但是在課后我發現我花的時間遠遠超過了二十五分鐘,而是用了差不多三十幾分鐘,時間把握上沒有精準,原因是什么呢?我思考了一下,在一節音樂活動中,首先要充分考慮活動的側重點,可將活動的重點放在學習歌曲上,音樂游戲則可以簡單的進行一兩次就可以。因為一節活動能夠解決的問題不能太多,否側孩子們接受的信息量過于大,也會造成學習倦怠,或者缺失主體性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