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喊媽媽》安全教案(精選2篇)
幼兒園小班《喊媽媽》安全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年齡偏小,自我保護能力偏弱安全意識不夠強,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夠強,在遇到困難和危險的時候只會哭。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我決定給幼兒上一節安全教育課。
活動目標
教育幼兒在遇到危險或緊急情況時,知道用“喊叫”(如喊叫親人、其他成年人、同伴等)的方式來求助。
重點難點
讓幼兒在遇到困難和危險的時候懂得勇敢地大聲呼救。
活動準備
小兔頭飾每人一只,兔媽媽、大灰狼頭飾各一只。
活動過程
一、游戲:
主班教師扮兔媽媽,配班教師扮大灰狼,小朋友扮小白兔,分別戴上頭飾。教師邊講解邊教會 幼兒按以下情節開展游戲。
兔媽媽帶領小兔在草地上采蘑菇,采了滿滿一大筐。小兔們渴了,兔媽媽讓小兔休息一會兒,自己去找水 。大灰狼出現了,小兔“驚慌”萬分,有的哭,有的躲……這時一只小兔(開始由老師替代)大聲喊:“媽媽 快來!來人哪!救命呀!”媽媽及時趕到,趕走了大灰狼。
二、提問:
“小朋友,你們遇到有危險的事會喊叫嗎?你是怎么喊叫的?”
(此游戲可重復玩,讓幼兒練習呼喊的內容。)
三、總結:
“媽媽”表揚在緊急情況下會喊叫媽媽的小兔。教育幼兒遇到緊急情況或危險時要喊叫“來人 哪”、“救命”、“媽媽快來”。
本次活動我運用情境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情境游戲對于幼兒來講是一件比較感興趣的事情。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非常的活躍,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在大灰狼的出現下會勇敢地喊叫媽媽。教育幼兒遇到緊急情況或危險時要喊叫“來人 哪”、“救命”、“媽媽快來”,從而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小班《喊媽媽》安全教案 篇2
本周是我們的安全周,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動,通過活動讓孩子們初步了解一些粗淺的安全知識,懂得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
今天,我開展的安全活動是“喊媽媽”其目標是:通過活動讓孩子知道在遇到危險或緊急情況時,知道用“喊叫”的方式來求助。活動我是通過情景表演的形似展開,在老師的精彩演義下寶寶們聽得很投入,到最后一個環節游戲時,我扮演了大灰狼,寶寶們扮演小白兔去草地上吃青草,突然,大灰狼出現抓住了一只小兔,被抓的小兔要大聲喊叫才能逃離大灰狼。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玩的很投入,被抓的“小兔”也能大聲的喊叫“救命”來脫離危險。
游戲繼續著,大灰狼突然又抓住了一只“小兔”但這個扮演小兔的寶寶不喊“救命”就是自己在那掙脫,我提示他喊叫他還是一聲不吭,仍然掙扎著想爭脫我的手,但我沒有放手還是鼓勵他:“你喊救命,大灰狼就會放開你,寶寶快喊。”但他還是不說,突然“哇”的一聲他放聲大哭起來。我沮喪地放開了他。
課后我反思自己的這一舉動,我為了很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卻忽視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是具體形象性思維為主對于游戲中的表演他們會身臨其近,對于那些膽小的幼兒他們被抓后會趕到恐懼,他們不會大聲的呼喊,只會本能的掙脫或哭,在游戲中他們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我卻忽略了這個過程“強加”、灌輸與他知識,而導致事得其反的效果。我犯了教學的大計,孩子才是學習的主人。
寶寶老師向你道歉,以后老師在也不會這樣了,老師相信寶寶會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