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蒙氏教案(精選9篇)
幼兒園小班蒙氏教案 篇1
目 的 要 求
1、學習把5個以內的物體高矮正、逆排序。
2、在操作中體驗高矮的順序關系。
3、樂于參與集體游戲活動。
準 備
教具準備:會變的小丑。
學具準備: 會變的小丑。
蒙氏數學:按高矮排序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問好,走線、線上游戲:高人走、矮人走。
(二)集體活動:初步感受高矮的順序關系。
1、創設情境:小丑三兄弟來我們幼兒園表演雜技啦,看!它們將頭部、上身和下身都分開了,小丑兄弟說:哪位聰明的小朋友, 幫助我們拼接好呢?
2、教師出示教具“會變的小丑”,引導幼兒觀察每三張圖片的右下角都有一個標記,分別是月亮、花、和星星。請個別幼兒幼兒上前操作學具“會變的小丑”,按標志將三個小丑分別按頭部、上身和下身的順序拼成3個完整的小丑娃娃,再比較誰高誰矮。
3、學習按高矮進行排序的方法。
繼續創設情境,第一節目表演完畢,小丑演員準備排好隊向觀眾道謝,我們來給他們按高矮排排隊吧。
4、教師示范找出最高的一個小丑放在左邊、再找出剩下的小丑中最高的一個,順序擺在右邊,最后將最矮的放在最右邊。從左往右排好。
(三)小結:這是按從左往右觀察,小丑娃娃越來越來矮。
游戲大換身。請小朋友操作學具會變的小丑,先給3個小丑按高矮正逆排序,然后嘗試交換每個小丑穿的衣服和褲子,觀察小丑高度的變化,重新盡心高矮排序。
(四)游戲活動。“用身體動作表現高矮”,教師和幼兒一起用舉手的不同高度、蹲與站的不同高度等進行高矮的排序。
(五)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幼兒園小班蒙氏教案 篇2
目 的 要 求
1、學習在眾多的物品中找出相同特征的物品并放在一起。
2、在操作中感知和探索物體的共同特征。
3、培養幼兒初步的合作意識。
準 備
1、教具準備:“超市游戲”,紅、黃、藍呼啦圈各一個
2、學具準備:“超市游戲”,“彩色魚”, 紅、黃、藍圓形卡片每人一張,幼兒的衣服、褲子等,各類玩具若干。
3、《操作冊》第1冊第5-6頁。
內 容 與 指 導
一、早談:
二、科學領域:(計算)
蒙氏數學——歸類
(一)預備活動。師幼相互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小司機。幼兒每人一張圓形卡片當方向盤,一邊念兒歌(兒歌附后)一邊辦小司機在線上開車走,兒歌結束后,請幼兒找到與汽車相同顏色的停車場(呼啦圈)站好。提醒幼兒安靜地走在紅線上。
(二)集體活動
1、教師出示“超市游戲”中的水果和蔬菜圖片。
師:小司機講許多水果和蔬菜運到了超市里,你們看一看有些什么呢?(幼兒自由說出名稱)
師小結:請小朋友把他們歸類擺放在貨架上。(請個別幼兒操作)
2、教師與幼兒一起按類別分類。
師:這些蔬菜和水果都在一起,賣起來不方便,我們將他們歸為兩類。
(師講白菜、蘿卜、蘋果、梨分別放在兩個貨架上作標記)
師:請小朋友看看,剛才陳老師排的東西有什么特點?(引導幼兒說出一排是蔬菜、一排是水果。)
(三)分組活動(第二次活動)
第一組:按名稱歸類。幼兒利用“超市游戲”中的物品圖片按名稱歸類,可歸類為水果、蔬菜和生活用品三類。
師:請小朋友把水果、蔬菜、生活用品各放一排。
第二組:操作“彩色魚”。請幼兒經彩色魚按大小分類擺放。
師:請小朋友將彩色魚同樣大小的擺在一起。
(四)游戲活動
游戲“汽車停”。幼兒站在自己的呼啦圈里面,教師發出口令,站在相應顏色呼啦圈里的幼兒做蹲下的動作。“紅汽車停、紅汽車停,紅汽車停完黃汽車停。黃汽車停、黃汽車停,黃汽車停完藍汽車停……”各組可交換位置玩游戲。
師:老師說什么顏色停,什么顏色要蹲下來。如紅汽車停,紅色呼啦圈里面的小朋友就要蹲下來。
1、 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師:請小朋友把桌上的學具一個一個地放進學具袋子里面。
附:
小司機
方向盤,手中握,
我當司機把車開。
紅燈亮了停下來,
綠燈亮了往前開。
嘟,嘟,嘟,
嘀,嘀,嘀,
我的小車跑得快。
幼兒園小班蒙氏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夠大膽進行表述。
2、通過對內容的理解,把對應的角色進行模仿。
3、引導幼兒分角色扮演故事,體驗表演帶來的'快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技能。
教學重點:
讓幼兒理解故事中角色之間的關系,能夠大膽進行表述。
教學難點:
把對應的角色進行扮演。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圖片及頭飾若干
3、魔術帽一頂
4、進場音樂和表演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進場,變魔術引入。
(1)教師:剛才老師在做什么呀?
(2)今天天空中來了一個魔術師,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播放PPT:
(一)提問:A、故事中的魔術師是誰?
B、小狐貍看見它,它變成什么把小狐貍嚇到了?為什么呢?
C、小老鼠看見它,它變成什么把小老鼠嚇到了?為什么呢?
D、小熊看見它,它變成什么把小熊嚇到了?為什么呢?
E、結果發生什么事情了呢?
教師小結:小狐貍被白云變的小獵狗嚇到了,小老鼠被白云變的大花貓給嚇到了,小熊被白云變的一群蜜蜂給嚇到了,大家都不開心,不喜歡看它表演了。
(二)白云很傷心了,它希望有人去喜歡它,于是白云想了一個好辦法,那是什么辦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在次播放PPT)
(1)提問:A、白云見到小狐貍變成了什么?為什么呢?
B、白云看見小老鼠又變成了什么?為什么呢?
C、白云看見小熊又變成了什么?為什么呢?
D、結果又發生什么事情了呢?
教師小結:后來,白云想別人去喜歡它,見到小狐貍變成一根香腸,見到小老鼠變成一個大饅頭,見到小熊變成一罐蜂蜜,大家都非常喜歡它,說它是最好的魔術師。
二、重復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印象,幫助幼兒回憶故事中人物出場的順序,并用肢體動作做出角色的表情。
三、幼兒將故事中的對應的角色進行模仿。
(1)提問幼兒:如果你是白云,你會變成什么讓小動物喜歡你呢?
(2)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如果一開始見到小狐貍、小老鼠、小熊就變它們喜歡的東西,那白云是不是更受歡迎呢?我們要學會和朋友之間友好相處哦!
四、分角色表演。
(1)請幼兒進行故事角色扮演。
(2)教師小結:小朋友都幫助白云想出了很多小動物喜歡的東西,白云現在已經交了好多的好朋友。
五、活動結束:
小朋友,白云是千變萬化的,你看,白云魔術師又在外面開始表演了,我們一起去看表演吧!
幼兒園小班蒙氏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認識紅色、黃色、藍色三原色。
2、嘗試將相同顏色的物體配對,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 教具準備:“色卡”;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即時貼點點;。
2、 教具準備:“色卡”彩色筆和筆帽;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色彩娃娃及相應的上衣;白紙、白紙、固體膠。
3、 操作冊3~4頁。
活動過程:
1、 熱身活動
教師幼兒相互問候
走線,進行線上游戲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河教師一起走線,教師變換兩臂動作:屈肘—側平舉—摸肩—上舉,幼兒模仿。另一教師在另一處 ,給每一位經過的幼兒額頭上貼一個顏色點點。
2、 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教師里來了三位新朋友,他們是小紅、小黃、小藍。
(1) 認識紅、黃、藍三原色
(2) 顏色配對
(3) 幼兒自由操作學具“色卡”進行顏色配對
3、游戲活動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幼兒園小班蒙氏教案 篇5
一、目地要求
1.能按照物體的一種屬性找出同類或者不同類的物體,并嘗試說出物體的特征。
2.嘗試按物體的一種特性分類。
3.體驗操作的快樂。
準 備
教育準備:“彩色魚”
學具準備:“彩色魚”
二、 蒙氏數學《求同求異》
(一)預備活動:師幼相互問候
走線:今天我們要去一個好玩的地方,路上會經過一座獨木橋,小朋友們可要小心了,不要掉到河里去了。
(二)集體活動。
(1)找相同。
①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老師抓到了很多條魚,你們想看看這些魚嗎?
②出示彩色魚色板,按彩色魚的大小歸類。
師:你們看,這些魚還在“魚網”里呢。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幫這些小魚排排隊,
師: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幫小魚排隊的,老師也要來幫小魚排隊,看老師是怎么排的。
教師按大小將彩色魚排成三排,并提問幼兒。
師:這些彩色魚排好隊了,你們說,它們是怎么排隊的啊?
師小結:嗯,小朋友們,真聰明,我是按照這些魚的大小來排隊的,大魚的排成一排,比大魚小,比小魚大的魚排成一排,小魚排成一排。
③按彩色魚的顏色歸類。
師:現在,老師要將這些漂亮的魚重新排隊了,看看老師是怎么排的。
教師按顏色將彩色魚歸類,顏色相同的排成一隊。
師:你們看,這些魚兒是怎么排隊的啊?
師小結:現在這些魚就像是一家人,穿著同樣顏色的衣服,魚爸爸帶著魚媽媽跟魚寶寶出去玩。
(三)游戲—找不同。
師:現在老師要跟你們玩一個游戲,找一找哪只魚站錯位置了。
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操作教學學具,讓幼兒找不同。如:5條大魚和1條小魚;紅色的魚和1條紫色的魚。
(四)
幼兒操作學具,先讓幼兒按照大小將彩色魚歸類,再讓幼兒按顏色歸類。
師:現在,老師要讓小朋友們幫這些彩色魚排排隊,按照大小來排隊,大魚排成一排,小魚排成一排,比大魚大比小魚小的排成一排。
(五)教師巡視指導。
提醒幼兒的操作常規及按照要求操作學具。
(六)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幼兒園小班蒙氏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并掌握盤花布扣的縫制技法。
2、能力目標:在學習布扣的縫制過程中,能夠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
3、情感目標: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精神,并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到學習的愉悅。
二、教學重點:盤花扣與扣環的縫制。
三、教學難點:布扣、扣環尾部盤花制作及造型。
四、教學器材
1、教具: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盤花布扣模型
2、學具:針、線、頂針箍、剪刀、厚紙板、機織的圓索帶、透明膠。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介紹唐裝——精美的時裝,別致的盤花布扣,古樸典雅,頗具神韻,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式服裝,而唐裝正是以盤花扣的點綴而愈顯東方魅力,并風靡全球。
2、圖片,各式盤花扣。
3、我們今天學習的正是“盤花布扣”(板書),盤花布扣又名中式扣,通常用斜條縫成圓索帶盤繞而成,現在更用機織的圓索帶制成,所以,更加色彩亮麗,方便實用,其藝術價值是其他紐扣所不可比擬的。
4、盤花布扣好看嗎?你們見過嗎?你能設計一對新穎、獨特的盤花布扣嗎?這對盤花布扣要用到哪些材料?
(二)學習縫制傳統布扣。
1、做盤花扣(由師邊做邊解說)
①把織帶的一端用透明膠固定在厚紙板上,繞一個圈。
②在第一個圈上面再繞一個同樣大小的圈,把織帶末端從固定的一端下面拉出。
③織帶從第二圈的上面交叉繞到第一個圈的下面,再從第二個圈另一端的上面交叉穿繞到第一個圈的下面成第三個圈。
④從固定端開始,按照3個圈的穿繞順序,依次整理,拉緊所有線圈。
⑤從中間一個線圈開始,向兩邊連續拉緊線圈,直至形成一個結實的球形,一個傳統中式盤花扣就做好了。
⑥由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以組為單位互相評價,師加以指導評價。
2、縫制盤花扣扣環。
將織帶對折,并在1.5㎝處向端口縫合。
3、檢測
學生用做好的盤扣測試扣環的大小,以扣、解方便為最佳。
(三)學習縫制蝴蝶盤扣(師放影像,照圖解說)
1、做蝴蝶盤扣(生照圖制作)
①在離傳統盤花扣球形約1.2cm處將兩條織帶并攏縫兩針,一條織帶向外繞一圈,在交叉處縫一針,再向里繞一長形小圈,并將末端藏在拼縫中。
②用同樣的方法,把另一端的織帶繞、縫成同樣大小的花形。
注意:兩末端線頭一定要壓在下面。
2、縫制蝴蝶盤扣扣環
①先留出扣門,再縫合。
②將扣環的兩端用同樣的方法繞、縫成蝴蝶形,大小、形狀均與蝴蝶扣相同。 ③把盤好的盤扣套在扣環里,將花形展平。
將縫制好的這對蝴蝶盤花扣簡單固定在紙板上,互相交流,并提出修改意見。
(四)作品展示并評價
1、自評:請同學們將做好的盤花布扣看看是否合適,并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在展示和欣賞作品的同時,向大家介紹所制作的盤花布扣的特點,交流制作的經驗和感受。
2、互評:組織學生對被展示的作品分別進行評價,指出作品的實用性、合理性、新穎性以及尚可改進的地方,提出具體的意見或建議。
3、師評:堅持以鼓勵為主,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提出不同的方案,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評價,善于捕捉學生作品的亮點加以表揚。
六、延伸拓展
盤花的花形多種多樣,除了做衣服裝飾,還可用于其它裝飾,你是否知道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與之相類似的裝飾品(生討論)。師用圖片展示相關圖案。
七、小結
①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做盤花扣與扣環,其基本方法同學們已經掌握了,而且做出來的扣與環,完全符合標準,做的很好。
②這節課我們還學習了如何做扣與環的尾部盤花。
我們也基本掌握了尾部盤花的簡單做法,我們知道,尾部盤花多種多樣,只要通過觀察、思考,我們會做出更加漂亮,更加絢爛多彩的盤花,來點綴我們的服飾,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麗。
八、布置作業。
1、編制盤花扣要注意什么問題。
2、課后自己動手設計一對漂亮的盤花扣。
幼兒園小班蒙氏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清潔用品,并能正確使用。
2.通過談話、老師示范、講解,幼兒練習學習清潔技巧。
3.樂意參加幼兒園的集體勞動活動,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掃帚拖把抹布物品等
活動過程:
一、討論:我會做哪些事情?
師:孩子們,你們的小手在哪里?我們都有一雙能干的`小手,你的小手會做哪些事情呢?誰來說一說?
孩子們,你們講的真好,我們的小手會做好多好多事情,那今天啊,我們也來做一次清潔小衛士,我們齊心協力來把教室打掃干凈。
二、學習一些清潔技巧。
1.認識清潔用品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么?(一一出示抹布、掃把、水桶、簸箕讓幼兒認識。)
2.學習幾項清潔技巧。
師:這些清潔用品應該怎么用呢?誰來試一試?他這樣用對嗎?應該怎么用?怎么拿?
3.教師示范使用清潔用品。
如:掃地、擦地板、擰抹布、擦桌子、收拾物品
4.請部分幼兒試一試。
三、大家一起動起來
師幼共同分配清潔區域,鼓勵大家一起動起來。
活動反思:
幼兒生活衛生習慣地培養,主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小朋友都積極主動參與,并從中明白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知道人人都要愛清潔,講衛生。懂得使用清潔用品,適合小班年齡段幼兒的教學
幼兒園小班蒙氏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牙齒的作用,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刷牙的習慣。
3.培養幼兒良好的刷牙習慣.
4.學習在集體活動中表達和傾聽同伴表達,初步形成樂意幫助他人的情感和意識。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6.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牙齒的作用。
2.學習正確的刷牙的方法。
3.培養幼兒從小保護牙齒的意識。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
1.用紙盒做的(嘴里有齲齒),糖果、餅干等甜食若干。
2.小牙刷人手一把。毛絨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好吃的大嘴怪
1.出示,引發幼兒學習興趣。
2.請幼兒自由給喂食。
二、的煩惱
1.引導幼兒分析突然牙痛的原因。
(幼兒自由表達牙疼的原因。)
2.請幼兒想辦法幫解決問題。
(幼兒自由表達,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的內容及時進行歸納、小結。)
三、學本領
1.討論刷牙的方法。
(幼兒討論交流,邊聽邊做各種刷牙的動作。)
2.創編刷牙歌。
(師幼一起創編刷牙歌《大家來刷牙》:小牙刷,手中拿,我們大家來刷牙。上面上面刷刷刷,下面下面刷刷刷,里面里面刷刷刷,外面外面刷刷刷。這邊刷,那邊刷,刷呀刷,刷呀刷,最后喝口清清水。啊,牙齒好舒服呀!)
3.與一起邊唱兒歌邊做刷牙動作。
4.與再見。
四、幫小動物刷牙
復習鞏固《刷牙歌》。)
活動延伸:要求家長在家里配合、鼓勵幼兒,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
教學反思:方案設計的教刷牙,雖然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樂于助人的情感,但我們嘗試一下就知道,在實際生活中幼兒給自己刷牙和給別人刷牙是有很大區別的。對于成人或者大點的孩子來說,這可能只是個簡單事情,但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是很有難度的。我會在第二課時加強幼兒實際操作的過程。我在活動過程中用一首刷牙歌讓幼兒練習給自己刷牙,但活動結束后,我認為還可以把步驟細化些,比如,增加“幼兒自己模仿練習刷牙,教師指導”“幼兒互相觀看,糾正刷牙動作”等內容,以幫助幼兒真正學會正確地給自己刷牙。
幼兒園小班蒙氏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的新生剛入園,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一切都是陌生的,有些幼兒情緒不穩定,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有些則說不清楚自己是哪個幼兒園的,不知道自己班級的名稱、班上老師的稱呼,講不清楚老師是誰,遇到困難時,不知道找老師幫助解決。為了盡快讓小朋友熟悉自己所在的教室,懂得物品應放在固定的地方,能夠喜歡上幼兒園,喜歡這個班集體,認識這個班上的老師,知道老師都是很關心、愛護小朋友。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知道自己所在園和班級的的`名字,學會擺放和認識自己的物品。
2、引導幼兒產生對幼兒園的親切感。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說:我是縣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
2、能準確找到自己班級的位置,懂得物品要擺放在固定的位置。
活動準備
幼兒圖書,彩筆,橡皮泥,玩具等。
活動過程
談話活動:
一、你們知道我們是什么幼兒園嗎?我們是哪個班的小朋友?
二、出示教室中一兩件物品,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并請幼兒將這兩件物品放回原處。
師:小朋友,請看一看我們的教室里還有哪些東西,它們放在什么地方?
幼兒:有鋼琴,在墻邊。有桌子有小朋友坐的椅子。那里有很多玩具,在筐子里面。有被子,在那里呢!還有掛毛巾的地方,還有我的標記呢?
三:我們的教室漂亮嗎?你們喜歡嗎?
四:我們在教室里干什么呢?
幼兒:上課,玩游戲,老師彈琴,我們唱歌……
五:共同小結,使幼兒知道教室是小朋友學本領,做游戲的地方。教室要干凈整潔,小朋友拿了東西要放回原處,不亂扔東西,把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還要保持教室的清潔。
活動延伸:
游戲活動:找找我們自己的東西(練習能夠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小椅子,杯子,毛巾和作業柜)。
教學反思
在活動開始時,多數幼兒還不太會回答問題、膽怯、不敢講話,在談話和游戲活動中,我們鼓勵每一個孩子,并教孩子們講,他們膽子大不了起來,能清楚地講出自己是“縣幼”小朋友和所在的班級。幼兒對教室的觀察仔細了,參與活動的興趣有所提高,知道去尋找各種他們基本能找出教室里的物品,但擺放的位置還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師的幫忙。但還有個別幼兒不能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