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長和短(通用2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長和短 篇1
【活動目標】
1、能分辨物體的長和短,并學會用語言表達。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兩段長短不一的繩;兩支長短不一的粉筆。
2、放大的幼兒操作材料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一、比較長和短。
1、教師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根繩:這兩根繩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繩、短短的繩。)
2、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繩找出來;把短短的繩找出來。
3、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支粉筆:這兩支粉筆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粉筆、短短的粉筆。)
4、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粉筆找出來;把短短的粉筆找出來。
二、誰的鼻子長?
1、教師出示兩只大象的圖片,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誰的鼻子長?”
2、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彩筆給鼻子長的小象涂色。
3、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誰的鼻子長”、“誰的耳朵長”“誰的尾巴長”“誰的脖子長”
三、長頸鹿找東西。
1、教師出示“長頸鹿找東西”的圖片:長頸鹿爸爸和長頸鹿寶寶起床了,他們分別在找自己的皮帶、褲子、圍巾。長長的褲子、皮帶和圍巾應該是誰的?短短的褲子、皮帶和圍巾應該是誰的?
2、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筆分別給他們連線。
3、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連線。
四、評價:誰的畫面最整潔。
幼兒園小班教案:長和短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感知物體長短量的差異。
2、能從三個長短不用的物體中,找出最長的、最短的,感知長短的相對性。
3、感知生活中物體的長短不同。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比較,感知物體長短量的差異。
活動難點:能從三個長短不用的物體中,找出最長的、最短的,感知長短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長短不一的鉛筆、項鏈、圍巾、紙條、吸管三樣。
活動過程:
出示長短不同外兩條圍巾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兩個物體間長短量的差異。
教:寶貝們你們到過超市嗎?超市有許多的商品,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小超市,你們看貨架上有什么?
幼:圍巾
教:對了,是圍巾。那我貨架上的圍巾是一樣的嗎?(不一樣)
教:那它們哪里不一樣?(長短不一樣)
教:寶貝們看著有兩只小動物來我的超市買國巾啦,你們看是誰?(長頸鹿和小松鼠)
教:我們來跟它們打個招呼吧!
教:寶貝們你們猜猜長頸鹿會買哪條圍巾,小松鼠又會買哪條圍巾?為什么?
教師小結:長頸鹿的脖子長用長圍巾,小松鼠的脖子短用短圍巾.
教:瞧,我的貨架上又有什么商品?(三支鉛筆)
教:那教你能告訴我這三支鉛筆有什么不一樣?(長短不一樣)
教:現在我請一個寶貝來比比看哪支最長,哪支最短
教:瞧,我的貨架上又有什么商品?(三根項鏈)
教:那教你能告訴我這三根項鏈有什么不一樣?(長短不一樣)
13、教:現在我請一個寶貝來比比看哪根最長,哪根最短?
幼兒操作練習,進一步感知長和短。
14、教:寶貝們,在你的小籃子里,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長短不一樣的吸管和紙條,請你們把它們拿出來比比看哪個最長?哪個最短?(吸管和吸管比,紙片和紙片比)
15、游戲《長短兒歌》
16、教:寶貝們,讓我仍再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長的,哪了些東西是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