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創意活動教案(精選6篇)
幼兒園創意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讓幼兒了解房屋的發展史,知道不同的氣候與房屋的關系。
3、拓展幼兒的思維,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若干
活動過程:
1、回顧房子的發展歷史。
2、引導幼兒介紹自己家的房子。
A、幼兒個別講述。
B、幫助老師完成統計表。
3、以‘旅游’的形式探索祖國各地的房屋。
A、內蒙古大草原
B、江浙水鄉
C、東北地區
D、西雙版納
E、鄭州---家鄉
4、出示房屋圖片,幼兒講述圖片上的房屋與氣候的關系。
A、泰國B、窯洞C、無錫D、重慶E、北極
5、幼兒填寫統計表。
6、幼兒設計自己的夢想之家,并設計邀請卡邀請好友做客。
幼兒園創意活動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豆豆的一家
活動目標:
通過品嘗活動,激發幼兒愿意吃豆制品的愿望,知道豆制品都是有營養的。
活動打算:
煮毛豆各種豆制品。
活動過程:
一、講講嘗嘗,交流經驗:
1、引起愛好:(教師扮演成豆媽媽)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豆媽媽,這兒是我的家。今天我請客,請你們到豆豆家來做客。
2、歡迎你們到我家來做客,我請你們吃些什么呢?對了,就用我們豆豆家的好東西來款待你們。
3、請你們嘗嘗這些是什么好東西?好吃嗎?(將盤子放在桌上)
二、幼兒品嘗:
1、教師個別問問:(每組孩子都交流)
(1)你知道吃的是什么嗎?有些什么味道?
(2)你最喜愛吃哪一樣?
2、剛才你們都吃了用豆豆做的東西,誰能告訴我,你最愛吃哪一樣,為什么?(出示毛豆豆腐干豆漿等)
3、這樣東西你們以前都吃過嗎?看看它是什么顏色的,剛才吃在嘴里是什么味道?(出示素火腿)
4、總結:你們剛才是的東西都是用豆豆做成的,用豆豆做成的東西叫豆制品,豆制品很有營養,吃了會讓我們長得高,身體變得壯。
三、自助品嘗豆制品:
1、豆媽媽還打算了許多豆制品,有豆干絲素雞油豆腐……也都很好吃的,想吃嗎?(幼兒自助品嘗)
2、到豆媽媽家來做客開心嗎?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主題活動反思:
主題產生后,幼兒自發地收集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和圖片,并能與同伴討論品嘗各種各樣的糖果水果和蔬菜。為了及時的滿足大部分幼兒交流分享的需要,激發他們更大的探究欲望,我們為幼兒創設了游戲化的環境,激勵幼兒把更多的有關信息搜集到這里。孩子們在這里分享著同伴的經驗。我們清晰地意識到,家長的人力資源也是不可缺一的一部分。我們指導家長經常帶孩子去超市,去菜場,幫助熟悉和了解糖果水果和蔬菜,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收集各種食物的圖片實物來進行教學活動,不僅促進了孩子對糖果水果和蔬菜的更多了解,同時,也發展了孩子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社會性交往能力等等,這次主題活動,讓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使思維真正“活”了起來。同時提高了幼兒查找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調整豐富了幼兒原有的認知結構,拓展了思路。
在活動中,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例如:
1、教師調控活動的能力需要加強。
2、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還欠缺。
3、這些都是我們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需要努力的。
幼兒園創意活動教案 篇3
一、 指導思想
隨著幼兒美術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教師教育理念得到了進一步更新和提升,經過上次美術欣賞教研活動的磨練,無論是教師還是幼兒,都覺得受益匪淺。同時,在實踐過程中,老師們對美術教學活動家的創新,也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和困惑。如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實踐新理念?怎樣正確認識與對待激發幼兒想象力與提升幼兒美術技能之間的關系?針對教師在實踐中的困惑,以教研的方式探討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創意”之教學策略,對教師的實際操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二、活動目標
通過集體研討、小組互動、模擬實踐等,引發教師對幼兒美術創意教育的深度關注和思考,并在研討中積極反思,提煉教師群體智慧,梳理教師實踐經驗,為今后的教學實踐提供支持和幫助。
二、 活動人員:
策劃人:樓劍波老師
教研組人員:樓劍波老師、方義平老師、柳芳芳老師
參與人員:全體教師
三、活動準備
1、參研人員對美術創意活動進行理解與設計
2、自定關于美術創意活動的教學設計
四、活動過程
1、 全體教師編寫教學設計
2、 教研組成員挑選優秀活動設計
3、 兩節優秀課公開展示及研討
4、 聽課后,挑選一節比較優秀的實踐教學活動,再次改進
5、 優秀活動方案再次進行第二次的公開展示及研討
五、活動資料
(1) 第一研活動設計共19份
(2) 第二研活動設計共2份——李霞《漂亮的小烏龜》,呂明珠《手型創意》
(3) 第三研活動設計共一份——呂明珠《手型創意》
(4) 活動照片
幼兒園創意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仰面和側面人物的畫法,樂意表現放風箏時人物的多種活動動態。
2、進一步體驗放風箏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繪畫紙、記號筆、活動小人、放風箏的照片(側、仰面人物)
活動過程:
一、欣賞重現
1、前幾天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的風箏,在操場上放風箏,你們玩的開心嗎?
2、出示活動小人和照片:你和誰一起玩的?你們做了什么動作把風箏放起來的?
3、幼兒黑板操作活動小人。
思考:頭仰著的小朋友怎么畫呢?
4、教生共同示范:只要將頭發的位置變一變,小朋友的臉就能朝上看或斜著看了。
5、你還見過什么樣的風箏呢?
二、創作聯想
1、我們來畫一畫放風箏的有趣活動吧。
2、引導幼兒畫出人物的各種不同動態,注意仰面和側面人物中五官的變化。
3、鼓勵幼兒創造風箏的不同形態,豐富畫面內容。
三、引導評價:哪些人把風箏放起來了?為什么?
幼兒園創意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夠通過肢體各部分的配合,完成簡單動作。
2.能運用已有的動作經驗進行簡單的動作創意,并能夠大膽說出自己動作的獨特之處。
3.在活動中保持愉快的情緒,體驗成功。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身體各部位的名稱,能獨立做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能夠根據音樂進行肢體表現活動,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物質準備:課件(結合計劃設計制作);一間空間較大的活動室。
活動重點
利用身體的各個部分,相互配合做出一些簡單動作。
活動難點
配合游戲情景,產生獨特的動作創意。
活動過程
1.導入階段。
展示課件中的魔法鞋屋。
分析:
這個環節的重點在于激發幼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任務意識,將他們從淺層次的對課件的興趣引申到動作表現,順理成章地切入到主題。
2.模仿課件中鞋子和人物的動作。
展示課件中的鞋子,請幼兒模仿鞋子的動作。配上音樂,培養幼兒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分析:
將日常靜態的鞋子變為動態魔法鞋,而且配以音響和聲效,有利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直接感知,從而猶如身臨其境,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在模仿鞋子的活動中,需要教師先引導孩子對課件中的鞋子仔細觀察,發現每個鞋子的獨特之處,引導他們用全身各個部位相互配合完成動作。同時,引導幼兒學會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配合音樂做出動作。比如,慢走鞋就配以舒緩的音樂,蹦蹦跳跳的鞋就配以活潑歡快的音樂,將孩子們帶入游戲情景中,并隨著音樂營造的氣氛大膽、自由地表現。
3.模仿課件中人物的動作。
展示課件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動作。
分析:
由單個鞋子的簡單模仿過渡到對人物全身動作的復雜模仿,提升幼兒活動難度,體現了孩子學習的層次性。在這個環節,觀察與討論也非常重要。在集體的觀察與討論后,教師可請1~2名幼兒到前面來先做一次,這樣不僅可以鼓勵與肯定做示范的幼兒繼續發揮其創造潛能,也激發了其他幼兒為了展現自己而更加努力。
4.脫離課件,自由表現。
脫離課件,創設游戲情景,激發幼兒更大的創造潛能,產生動作創意。
分析:
教師先做出動作,請幼兒根據動作猜猜老師買的是什么魔法鞋。目的是幫助幼兒擴展動作詞匯,豐富幼兒的動作經驗,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一旦幼兒興趣被調動起來,會呈現出很多精彩表演和獨特的創造性。
5.游戲活動:我們都穿魔法鞋。
游戲口令:我們都穿魔法鞋,一二三變變變。
分析:
在活動中,有的孩子不愿意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但在小組無人關注的狀態下,他們卻表現出獨特的能力。為了給這些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活動最后設計了這個環節。在游戲中孩子們可以自由表現,隨意地在教室中活動,但是聽到“變變變”的時候,就要擺出一個身體造型靜止不動,告訴老師自己穿了什么魔法鞋。老師要發現幼兒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若幼兒創造出某種動作時,特別是對平日里不愛表現的幼兒,老師更應該欣賞,并讓其他幼兒一起來模仿學習。
6.放松環節:小精靈的魔法棒。(配以舒緩的鋼琴曲)
為小精靈設計更多有奇特魔法的鞋子,結束活動。
分析
設計放松活動,主要是結合幼兒的原有生活經驗和生理需要,符合動靜交替的原則。教師設計了一個故事情景,假裝身體的某個部分被粘住了,只剩下其他的部分可以動,直到全身都被粘住。再慢慢地逐步恢復,等到全身又可以活動自如時,又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使幼兒更樂于投入到放松活動中。
活動延伸
1.開展親子活動,請爸爸媽媽一起參與魔法鞋屋的活動,體驗親子活動的樂趣。
2.可以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強項,利用不同的形式設計魔法鞋,如用繪畫、舞蹈等方式來表現。
活動點評
創意肢體動作是我們學習多元智能理論后一個全新的課題,這個活動給我們帶來運動領域的新的啟示。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為整個活動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活動設計層次清楚,每個環節都在幼兒原有動作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深入,不斷為幼兒提升用肢體動作進行表達的經驗,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富有想像力的情境設計,深深吸引著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大膽地發揮,調動了幼兒運用身體進行創造的潛能。教師的教學張弛有度、動靜交替、收放自如,充分展現了教師活動前的周密思考和精心準備,是非常具有創造性的一次大膽實踐。
幼兒園創意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四季輪換,感知清明是春天的節日,產生進一步探索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興趣。
2.喜歡古詩、古畫等一些表達方式,在欣賞與體驗中加深對我國節日文化的了解與喜愛。
活動準備:ppt、清明上河圖、有關清明照片
活動過程
一、猜猜講講,理解四季輪換。
1.演示畫面一,看到這個圖形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一年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新的一年又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
2.演示畫面二,現在,你們又想到了什么?
小結: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們從春天開始,然后經過夏天和秋天,緊接著是冬天,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節就是這樣在不停的交替著。
3.演示畫面三,前些時候我們在日歷上發現了一些節氣,想一想,她們可能會在什么季節?
4.小結:一年從春天開始,過了立春,是驚蟄,過了春分,是---,過了大寒,又是立春,節氣能告訴我們季節的變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現在我們處在什么季節?
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驚蟄、春分這些節氣,還有哪些節氣?(引出清明)。
3.從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
4.今天王老師準備了許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哪些與清明有關?幼兒分組商討。(再現與遷移已有經驗:詠柳、游園不值、清明時節等古詩)。
5.小結:清明不僅是春天的節氣還是春天的重大的節日,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踏青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著春天溫和的氣候和萬物蘇醒帶來的歡樂,感謝先烈、祖先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
三、視聽欣賞,感受傳統藝術。
1.清明這個節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人不僅用文字、古詩記載了清明,還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記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中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名畫,你們想不想看看那時清明節的熱鬧場面?
2.幼兒欣賞《清明上河圖》。
3.提問:有什么感覺或?(幫助幼兒簡單理解畫面內容)
4.教師朗誦古詩進行小結: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萬珠楊柳屬柳鶯。
四、提出問題,引出延伸:
今天,我們知道了清明是春天的節日,是中國古代就有的節日。那么在夏天、秋天和冬天有沒有我們中國節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