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許多”》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精選7篇)
《“1”和“許多”》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名稱:
科學領域活動內容:《"1"和"許多"》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區別"1"和"許多",能正確說出什么是一個,什么是許多。
3、學習由同類物體組成許多,并把許多分成一個一個物體。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實物教具:撲克、玩具、水彩筆、吸管
2、于幼兒人數相等的積塑粒,盛玩具的塑料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讓幼兒區別"1"和"許多"的概念。
1、變魔術,出示一張撲克,讓幼兒說出"一張",再出示多張,啟發幼兒說出"許多張"。(以此變出水彩筆、吸管)
2、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站著,再繼續一位一位請,啟發幼兒說出"一位一位小朋友組成許多小朋友"。再請小朋友一位一位回到座位,啟發幼兒說出"許多小朋友分成一個一個小朋友"。
二、指導幼兒操作活動,感知"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一個一個的物體合起來成為許多個物體,許多個物體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物體)
1、老師拿出一筐玩具,讓幼兒知道筐里有許多玩具。
2、把一筐玩具撒在地上,說明要求:請幼兒每人迅速的拿一個玩具,然后,會說自己拿了一個玩具。老師問:
剛才地上有許多玩具,小朋友把玩具一個一個拿走,還有嗎?幼兒:沒有了。
3、讓幼兒吧玩具放回筐里,老師:小朋友一個一個把玩具放回筐里,筐里有許多玩具。(老師強調一個一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三、結束部分引導幼兒獨立的找出自己身上或活動室里,哪些物體是一個,哪些物體是許多。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1”和“許多”》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一:設計理念:
小班孩子直覺行動思維占主體地位,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很差,對于“1”和“許多”的內在邏輯關系的'感知較為困難,為此,我在設計活動的時候,采用了講故事的方法幫助幼兒感知“1”和“許多”在量上的關系,并用拍手、跺腳、學小動物叫等身體動作加以鞏固,最后,以“圈圈找朋友”、“分糖果”等游戲為載體,幫助幼兒親身去體驗“1”和“許多”的內在邏輯關系,意在體現“做中學”的教育理念。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能力:運用許多感官引導幼兒認識“1”和“許多”,體驗“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
2.情感與態度: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和良好的傾聽習慣。
3.品格與價值觀: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同伴的活動。
三:活動重、難點:
理解“1”和“許多”的關系,即“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
四:活動準備:
掛圖1(森林背景)、活動卡片(獅子一張,狼許多張);主題圖2(蘑菇,一個大蘑菇,許多小蘑菇);塑料圈人手一個,糖每人一塊。
五: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教師講故事:“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一只驕傲的獅子,它每天都要出去顯威風,誰都不敢招惹它。有一天,大獅子出去練武,看見一群狼也在那兒練武,它就跑過去對狼大吼到:“你們這些小東西,膽子不小,竟敢跑到我這來,簡直是找死,有本事我們來較量較量。”就這樣,他們開始了較量,1只狼上來了,被獅子了,又上來1只狼被獅子了,1只1只1只……的狼都被獅子了。小朋友看看現在站起來的是誰?(獅子),是幾只(1只),那倒下去的是誰?(狼)有多少?引導幼兒說出“許多”。教師繼續將故事:“這時,狼的大哥對它的弟兄們講,我們剛才是1個1個上去的,現在我們合起來一起上,肯定能夠打敗獅子,于是,1只狼起來了,1只狼起來了,1只1只……的狼都站起來了,變成“許多”只狼,一起上去和獅子較量,果然把獅子了,小朋友現在看,倒下去的是幾只什么?(1只獅子),站起來的是多少狼?(許多)只狼。
2:在剛才的故事里,小朋友認識了“1”和“許多”,現在我們一起來用動作表示一下“1”和“許多”。(豎起1只食指表示“1”,張開雙臂表示“許多”)。
3:聽口令做動作:教師說“1”,幼兒拍1下手,教師說“許多”,幼兒拍許多下手。
(二)觀察比較,感知“1”和“許多”在量上的關系。
1:出示蘑菇主題圖,請小朋友看看圖上有多少蘑菇?(許多)。有多少大蘑菇?(1只);有多少紅色的蘑菇(許多),有多少黃色的蘑菇?(1只)。
2:請小朋友找找教室里哪些東西是“1”?哪些是“許多”?
三:組織游戲,師幼互動,感知“1”和“許多”的內在邏輯關系。
1:圈圈找朋友。
教師出示塑料圈放在地上:“小朋友看看老師這有多少圈?(許多圈)。:“現在請小朋友一人拿一個圈,邊拿遍大聲說‘我拿了一個圈’幼兒拿到圈后坐下來,老師問:“我的許多圈哪兒去了?”啟發幼兒說出許多圈被小朋友拿走了,許多分成了1個1個……。請小朋友把圈放到地上,在圈里面跳“1”,在圈外面跳“許多”下。
《“1”和“許多”》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一、活動內容:
小貓去郊游。學習一和許多。
二、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引導幼兒認識一個物體和許多物體,知道哪些是一個,哪些是許多。能用一和許多等詞匯表示事物
三、活動準備:
情境布置:一幅小池塘圖片,塘里有許多小鴨,岸上有一只小鴨。果園圖片,一棵蘋果樹,樹上一個大蘋果,許多小蘋果。小河圖片,大魚一條、許多條小魚、一只大鳥,許多只小鳥在樹上。小貓頭飾一個。
四、活動過程:
1、幼兒感知一個物體和許多物體,知道哪些是一個,哪些是許多。
教師談話引出課題:小貓去郊游 :出示小貓頭飾問:這是誰?這是貓媽媽,今天老師來扮演貓媽媽,小朋友們扮貓寶寶,好嗎?教師扮演貓媽媽:孩子們:哎!“今天天氣真好,貓媽媽要和孩子們一起去郊游,你們喜歡嗎?我們一共去多少只小貓,多少只貓媽媽啊?”(一同統計活動的人數,幼兒明確只有一個貓媽媽,有許多只小貓)。好,我們出發了,邊讀兒歌邊出發,“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我們一起去郊游。”
2、看,我們來到什么地方?這是池塘,池塘里有什么?有多少只?(有許多只小鴨,)哪岸上有幾只?(有一只)這是小鴨們在做游戲,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啊!我們也來學學小鴨叫,好嗎?我們繼續往前走吧!又邊走邊讀兒歌,
3、看。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是果園,果樹上有什么?要求幼兒說出有一個大蘋果,有許多小蘋果。孩子們,我們來吃蘋果吧!吃飽了嗎?哪我們繼續往前走吧。
4、看我們又來到什么地方?小河邊,問:墓地上有什么?(有一棵大樹,樹上有什么?有許多小鳥,在飛的鳥有幾只?師小結:對了,在飛的鳥只有一只,樹上就有許多只。哪小河里有什么?引導幼兒觀察(有一條大魚,許多條小魚)
5、讓幼兒親身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就成了許多。孩子們,你們喜歡抓魚嗎?媽媽也很喜歡抓魚,現在媽媽就先把魚媽媽抓走,魚寶寶,就請貓寶寶過來抓吧。不過,(強調每人只可抓一條魚回家,抓時要邊說:我抓了一條魚。說完,坐回坐位上)師問,孩子們!你們看小河里有沒有名魚了?對了,這些魚都寶寶們一條一條的抓走了,哪舉起你們抓的這條魚來看一看?小河里的許多魚分成了一條一條,現在媽媽要把你們抓的魚集中起來煮,等煮熟來吃好嗎?
6、貓媽媽出示藍子,請幼兒把魚都送到藍子里,問:藍子里有幾條魚了?(許多魚)對了,把一條一條集中在一起,又成了許多魚。好,媽媽煮魚了,把火加大點,魚熟了,請孩子們吃魚吧。孩子們!吃飽了嗎?
7、剛才,孩子們把許多魚分成了一條一條,又把一條一條放在一起變成了許多魚,哪我們在生活當中你見過什么東西是一個,什么東西是許多?請到我們教室里找一找,什么東西是許多,什么東西是一個的(許多茶杯、許多書,許多床,許多被子,)
8、孩子們真能干,找了許多的的物品。你們累了吧,等會兒,媽媽就要請你們喝水了,剛才有一個寶寶說有這里有許多茶杯,對嗎?哪每個寶寶來拿一個茶杯,櫥子里還有沒有茶杯?哪就是許多茶杯分成了一個一個,等會兒,喝完后,又把茶杯放到一起了,又變成了許多了。
《“1”和“許多”》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1”和“許多”》教學反思一、讓幼兒覺得有趣
實踐表明:當幼兒對學習活動感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幼兒在學習活動中是一種享受和愉悅的體驗,就越學越想學。在教幼兒認識“1”和“許多”過程中,因為結合園本課程《有趣的電線寶寶》,如果簡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會使幼兒覺得枯燥和乏味,因此在活動中,我將教學要求結合在一個游戲之中,通過參觀電纜廠,采用了“發放通行證”、“和電線寶寶玩游戲”這二個情景游戲,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這樣既符合了小班孩子好動的年齡特點,又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認識了“1”和“許多”的關系。
二、讓幼兒覺得好玩
玩是幼兒的天性,數學中,幼兒只有通過“玩”通過操作,才能把抽象的數概念具體化,而且也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主體性。我創設情境,在數學情境活動中,用現實的、有趣的問題引發幼兒討論,讓幼兒帶著明確的目的去了解新的知識和技能,在參觀電纜廠中,運用新知識來解決當前的問題。這種數學活動,幼兒從“設置情境——形成表象——解釋知識”的學習過程,也正是我們數學活動追求的目標。
三、讓幼兒覺得數學在身邊
七都是“光電纜之都”,電纜廠在七都隨處可見,因此這數學活動通過參觀電纜廠來讓幼兒學習,讓幼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使幼兒感到數學是有用的,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愿望。去電纜廠、和電線寶寶玩游戲,都是源于生活,在從生活中生成學習內容,把握教育的時機,發揮教學中的機智,適當的引導,讓每個孩子都喜歡數學,在數學活動中愉快的學習。
《“1”和“許多”》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游戲目標:
通過直接操作實物的活動以及各種感官活動發展數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
游戲玩法:
1、每人一個數學盒,讓孩子在盒上插棋子:先插一個紅棋子,再一個一個插上許多黃棋子。(動手中感知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
2、讓孩子說出:"我插了一個紅棋子,許多黃棋子。"收棋子時,先收一個紅棋子,再把許多黃棋子一個一個收起來。(感知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
3、老師在沙土里插上許多胡蘿卜讓孩子看看,并說出有"許多胡蘿卜"
4、讓孩子扮演小白兔拔蘿卜,每拔一個蘿卜都要說:"我拔了一個大蘿卜"直到把蘿卜拔完。(活動中感知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
5、讓孩子把拔下的蘿卜一個一個放到籃子里,并說"籃子里有許多大蘿卜。"(感知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
6、老師敲一下小鼓,讓孩子說出"老師敲了一下"。老師敲許多下小鼓,讓孩子說出敲了許多下"
7、讓孩子在準備好的環境中找出"一個"和"許多"
8、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找出"一個"和"許多"并且讓孩子憑記憶說出幼兒園和家中的"一個"和"許多"
9、用口袋裝一個大球和許多小球,讓孩子摸一摸,說出口袋里多少大球和小球
10、通過運動覺讓孩子感知"1"個和"許多"讓孩子雙腳跳一下和許多下等等。
幼兒益智游戲活動設計:你看像什么游戲準備:拿彩色硬卡紙剪一個圓形和一個長方條,還可以剪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方形、任意形若干。
游戲玩法:老師和孩子先猜拳,決定游戲的先后次序。先取一個圓形和長方條作為道具,想像出一種東西,并且演示出來,讓大家覺得很形象,才算成功。比如老師的硯臺和筆;大餅和油條;孩子拿長方條頂在圓片下,說:"這是小陽傘!"兩人循環進行解說和演示,每次時間不能超過或停頓五秒鐘,也不能重復已講過的東西,否則就算失誤,但孩子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只要能創想出來就算成功。
其實比賽是假、培養孩子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是真,因此,在游戲的過程中老師要作配合,適時地給孩子暗示、提醒和啟發,讓他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1”和“許多”》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一、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并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并學習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游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四、材料及環境設計:
小雞人手一只,套蛋人手一只(紅、黃、綠三種顏色)
五、流程設計:
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提高嘗試
教學手段:師講——>個別游戲——>師生討論——>集體游戲
(一)提出問題——>嘗試活動:
師:“嘰嘰嘰,誰來了?”(小雞來了)。
出示小雞:師:有多少小雞?(許多小雞)想不想和小雞做游戲?(想)每個小朋友和一只小雞做游戲。
(二)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
師:咯咯咯,誰來了?(雞媽媽)雞媽媽要讓雞寶寶回來(幼兒送小雞回家,放進筐里)
剛才家里沒有小雞,現在怎么了?(許多小雞)
師:雞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母雞生蛋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么樣的蛋蛋?(有紅蛋蛋、綠蛋蛋、黃蛋蛋、我們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游戲規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蛋蛋,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說:“我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蛋?”
sp;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個蛋蛋)我這里有幾個蛋?(許多)。原來我有許多蛋蛋,現在我把它分給小朋友。你一個、我一個。
請幼兒各自說說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
(三)提高嘗試:
1、師:現在我們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邊生蛋一邊說:“小母雞,真能干,生下一個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兒游戲)
師:剛才草地上沒有蛋,現在怎么拉?(許多蛋蛋)
師:你生一個,我生一個,變成了許多蛋蛋。
2、師: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們來幫雞媽媽把蛋拉回家,一邊撿一邊說:“我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
(四)講評:
1、剛才籮筐里沒有蛋蛋,現在怎么拉?(許多蛋蛋)
2、告訴幼兒下次再來玩游戲。
反思:
根據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初步經驗以及小班計算活動中教學的目標,孫老師明確了本次活動的基本要求,即正確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老師在活動中始終能圍繞目標開展活動。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松、自主。如:老師采用了“和小雞做朋友”、“幫雞媽媽撿蛋”、“小母雞生蛋”這三個情景游戲,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了“1”和“許多”,并通過反復的游戲,使幼兒能正確區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活動中有一個較好的方面,即在活動中,老師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1”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動作配語言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1”和“許多”這兩個量的概念。
《“1”和“許多”》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數學《“1”和“許多”》的活動設計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1”和“許多”,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3、讓幼兒初步了解“許多”是由許多個“1”組成的。
重點: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難點:讓幼兒初步理解“許多”是由許多個“1”組成的。
二,活動準備
兩棵果樹,蘋果和梨的卡片,水果籃兩個,錄音機和磁帶一盒。
三、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孩子們夏天過后,應是什么季節呀?秋天果園里的果子都怎么了? 我們開著汽車來到了果園里,果園里的果樹可真多呀!
(二)、基本部分
以摘果子的游戲情景讓幼兒區別“1”和“許多”
(1)教師:“咦!這是什么樹呀?”
幼兒:“是蘋果樹。”
教師:“幾棵蘋果樹呢?”
幼兒:“一棵蘋果樹。”
教師:“果樹上有多少蘋果呀?”
幼兒:“一個,兩個,三個...有好多好多的蘋果。”
教師:“好多好多就是許多。”
幼兒:“有許多蘋果”。(引導幼兒說出許多蘋果)
教師:“這是什么?”
幼兒:“是水果籃。”
教師:“幾個?”
幼兒:“一個水果籃。”
教師:“我們用一個水果籃去摘蘋果吧!”
教師:“一個小朋友摘一個蘋果,邊摘邊說:‘我摘了一個蘋果。”
老師指著沒有蘋果的樹問:“許多的蘋果哪去了?”
幼兒:“蘋果放到籃子里了!”
教師:“現在籃子里有多少蘋果呀?”
幼兒:“有許多蘋果。”
教師:“許多的蘋果是由一個一個的蘋果組成的。”(教師邊說邊從籃子里把蘋果一個一個往外拿,然后再一個一個往里放)
(2)教師:“孩子們你們的小手可真能干,看!這是一棵什么樹?”
幼兒:“這是一棵梨樹。”
教師:“梨樹上有多少梨?”
幼兒:“有許多梨。”
教師:“請小朋友們去摘梨,把摘到的梨放在這個籃子里,一邊放一邊說,‘我放了一個梨。”
老師指著沒有梨的樹問:“許多的梨哪去了?”
幼兒:“在籃子里!”
教師:“許多的梨是由一個一個的梨組成的。”(教師邊說邊從籃子里把梨一個一個往外拿,然后再一個一個往里放)
(三)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摘了這么多的果子,讓我們來跳個舞慶祝一下豐收的果園吧!在輕松地音樂跳起舞蹈結束活動。
小班數學活動領域
數學《“1”和“許多”》的活動說課稿
一,設計思路:
我在平時給孩子們分午點的時候,把許多的蘋果一個個分給孩子時,發現孩子們對“1”和“ 許多”很感興趣,所以我設計了這節數學活動;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思維比較形象、直觀,我選則了摘蘋果和摘梨兩個情景游戲。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了解“許多”是由許多個“1”組成。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氣氛中學習該數學活動。因此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1”和“許多”,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3、讓幼兒初步了解“許多”是由許多的“1”組成的。
重點: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難點:讓幼兒初步理解“許多”是由許多個“1”組成的。
二、說活動準備
兩棵果樹,蘋果和梨的卡片,水果籃兩個,錄音機和磁帶一盒。
三.說教學教法
根據新《綱要》中要求,讓孩子們在情景中學習,在探索中學習。圍繞教學目標,本次活動采用了情景游戲法,觀察法,操作法,等
1、觀察法:幼兒通過觀察果樹的數量和蘋果的數量,感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操作法:幼兒通過去果園摘蘋果和摘梨,區分“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并在此基礎上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3、情景游戲法:在本次活動中,游戲是一條主線,通過幼兒“摘蘋果”“摘梨”兩個情景游戲達到預設的活動目標
四、說活動過程
該程序分為三個環節: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
開始部分:以音樂和語言導入,引出果園里的果子熟了;
基本部分:通過摘蘋果和摘梨兩個情景游戲讓幼兒區別“1”和“許多以及感知 “1” 和“許多”的關系;
結束部分:以慶祝豐收為主題,在輕松地音樂中跳《摘果子舞》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