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認識小麥》(通用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認識小麥》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麥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農民伯伯勞動的艱辛,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
3.幼兒通過觀察、想象、動口、動手及語言表達,進一步加強對小麥的認識,教育幼兒愛惜每粒糧食。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小麥生長期圖片,實物麥子一小捆、麥粒一盤、面粉一小袋。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麥生長期圖片,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出示實物麥子,讓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麥生長在土地里。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光滑,麥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象針一樣的麥芒,麥穗上的麥粒整齊地排列著,小麥未成熟時呈綠色,初夏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發給每個幼兒一個麥穗,讓幼兒看、摸,了解麥粒是橢圓形的,知道麥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油條、面包等等。
4、讓幼兒知道麥秸可用來燒飯、燒水,也可用來蓋房子、造紙,還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涼席子、草包等等。
5、教師引導幼兒了解農民伯伯收割麥子的情景。
教師講解炎熱的夏天,農民伯伯收割麥子、捆麥子、搬麥子時汗水直淌,滿臉是紅的、衣服是濕濕的,腰酸悲痛,讓幼兒從中感受收割麥子是辛苦的,應當尊重農民伯伯的,愛惜糧食。
結束部分:智力游戲《看誰說得快》
教師提問:
1.小麥的莖叫什么?(麥秸)麥葉是什么形狀的?(狹長)莖的頂端長什么?(麥穗)小麥未成熟是什么顏色?(綠色)初夏成熟時是什么顏色?(金黃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饅頭、油條、餅干等等)麥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涼席子等等)。
2.以回答速度快,正確的小朋友為勝。
【活動延伸】
1、啟發幼兒到有面粉廠的地方看麥粒如何磨成面粉的
2、引導幼兒回家觀察媽媽加工饅頭的過程。
幼兒園大班教案《認識小麥》 篇2
目標:
1、認識小麥,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準備:
1、本地的農作物實物小麥若干。
2、小麥的生長圖片。
3、一些由小麥制成的食品。
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們,春天我們到田野里去春游,看到了農民伯伯的田里種了哪些東西?
幼兒根據自己的記憶回答。
2、認識小麥。
1)師:小朋友都見過小麥嗎?它長得什么樣?
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2)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師:我們來看看小麥的樣子。
幼兒觀察小麥實物,講述小麥的外形特征。
教師總結: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觀看圖片,幼兒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
秋季農民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民伯伯開始收麥,叫夏收。
4、了解麥子的用途。
教師出示各種麥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提問:麥子最后結出的小麥有什么用呢?
(麥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秸可編制各種草帽、扇子、墊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
5、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師:今天我們就來自己折一個小船,讓小船在水里自由航行。
幼兒學習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知道要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兒歌:《大饅頭,哪里來》“大大的饅頭哪里來?白白的面粉做出來,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的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伯伯阿姨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6、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在小麥成熟的季節帶領幼兒到田野里去觀察成熟時期的小麥,體驗農民收獲糧食的辛苦。
幼兒園大班教案《認識小麥》 篇3
設計意圖:
我園地處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素材。在我園的種植區里種著許多幼兒在生活中常見的農作物。但是也有一些由于生活的變遷孩子們很難見到,比如:小麥。每天散步時孩子們都會指著綠油油或黃燦燦的小麥問道:“老師這是什么呀?”《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初步了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精心設計了有關農作物小麥的活動。從活動中讓幼兒知道農作物小麥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認識小麥、了解小麥外形特征及與人們的密切關系,親自體驗播撒小麥的樂趣。從而豐富幼兒對小麥一生的認識,獲得新的經驗。
活動目標:
1、了解麥子的生長過程,認識小麥制品。
2、體驗播撒小麥的快樂,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重點: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難點:能對小麥的不同生長階段和農民播種小麥的過程進行簡單排序。
活動準備:
1、實物:麥穗和麥粒。
2、小麥生長階段和農民勞動的圖片。
3、小麥做出的食品:饅頭、面條、花卷、面包、餅干。
4、麥稈、麥穗的工藝品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小麥,結合幼兒的已有經驗開展談話活動
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樣東西,說說看是什么呀?你在哪里見到過呢?
(沒錯,就是我們小朋友在種植園里見到過的小麥。)
2、你知道小麥是誰種出來的嗎?它與人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小結:原來小麥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他們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糧食,小朋友從小就要珍惜糧食。
(該環節通過孩子在平時散步時積累到的一些經驗,和孩子以聊天的方式進入活動,同時讓孩子知道小麥的重要性,懂得珍惜糧食。)
二、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
1、小麥要從一粒種子慢慢長大,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請小朋友來猜猜看小麥會經歷哪些生長的階段?
2、(出示圖片)小麥和我們小朋友一樣慢慢成長,我們來了解一下小麥的成長過程:播種——長出麥苗——拔節——抽穗——開花——結麥子。
3、那農民伯伯就像小麥的爸爸媽媽,要細心撫養小麥長大他們也付出了許多辛苦,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播撒麥粒——澆水——除草——施肥——打農藥——收割。
小結:小麥的生長是有順序的,在這期間農民伯伯要付出很多勞動,非常辛苦,因此我們小朋友要學會珍惜。
4、現在我們來玩個排序的游戲,老師要把小麥的生長和農民伯伯的勞動都打亂順序,請小朋友來重新排列正確。
(在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孩子看到的有時候是綠油油的,有時候是金燦燦的,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是小麥生長的變化。為了幫助孩子了解小麥生長的正確順序,我采用了圖片的形式,在出示圖片的同時邊向孩子介紹,幫助他們直觀形象的了解。小麥的成長離不開農民伯伯的照顧,因此也讓幼兒了解了農民播種小麥的過程。活動難點是讓幼兒對小麥生長過程和農民播種過程進行正確排序,既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也反應出幼兒對活動內容的掌握情況。)
三、認識各種小麥制品,了解小麥的用途。
1、農民伯伯這么辛苦的把小麥種出來,那小麥都有哪些用途呢?
2、瞧,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些用小麥做的物品,我們來分分類。
①小麥能制作出好多美食,你知道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小結:人們把麥粒磨成了面粉,白白的面粉可以做成饅頭、面條、花卷、面包、餅干等美食。
②小麥的麥稈還能編出漂亮的工藝品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③人們還用小麥來做什么了?
小結:人們把不要的麥稈當作燃料來煮飯,或者把麥稈加工后來和泥墻,真是很聰明。
(該環節讓幼兒了解了小麥的多種用途,讓幼兒知道小麥是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麥的全身都是寶,不僅能做出好吃的,還能廢物利用。讓幼兒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學會變廢為寶。)
四、親自體驗播種小麥的樂趣
1、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來當一回小小體驗者,到我們的種植園去播種小麥。我們先來學一學播撒的動作。
(師講解示范,注意要將小麥均勻的撒在泥土里。)
2、帶領幼兒到種植園體驗播撒的樂趣。
3、以后我們每天來照顧它們,讓我們的小麥健康長大,好嗎?
(該環節帶領幼兒親自體驗播撒的樂趣,幼兒興奮不已。播種小麥是一個連續不間斷的過程,孩子們把麥子播撒下去之后就萌發了一份照顧小麥的責任。)
課后反思:
小麥,一種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農作物,它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孩子們幾乎每天都會食用小麥制品。可是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很難再見到小麥長在田地里的模樣,他們更不會聯想到每天吃的食物和小麥的關系。正好,園內的種植園地有農作物小麥,何不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呢,讓孩子真正了解關于小麥的一系列知識。
我們知道小麥的生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幼兒雖然有一些關于小麥的經驗,也見到過小麥生長的一些階段,但是如何讓幼兒更清楚直觀的了解小麥的整個生長過程,因此我把這個點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來解決。小麥的生長離不開它的播種者——農民伯伯,讓幼兒從小懂得珍惜勞動成果,不需要老師的灌輸,在活動中幼兒就能慢慢體會。
本次活動我主要分為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是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幼兒以一種聊天的方式開始活動,很自然。第二環節是本次活動需要重點解決的,因此我用到了圖片的形式,在出示圖片的過程中在稍作解釋,讓幼兒更加詳細、直觀的了解。另外我還增設了一個排序的小游戲,不僅給活動增添了趣味性也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第三環節是讓幼兒了解小麥制品,從中讓幼兒知道小麥不僅可以吃、還能做裝飾等其他的用途。最后環節是幼兒最喜歡的環節,因為他們可以真正體驗到播撒小麥的樂趣。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重新對小麥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他們也獲得了新的經驗。孩子們剛剛播撒下了希望的種子,同時也萌發了照顧小麥的責任。等到麥子成熟了,又能生成一系列其他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留意身邊的素材,捕捉教育的契機。
幼兒園大班教案《認識小麥》 篇4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2、培養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應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5、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難點分析:
1、重點: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糧食。
2、難點:區分出各種麥制品。
活動準備:
1、自制PPT課件;小麥頭飾;餅干面包圖片(打印);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2、實物小麥一株、麥粉制的食品、麥桿工藝品。
配套課件:中班社會課件《小麥的一生》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并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小麥的一生》含PPT課件
二、出示各種麥制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1、出示各種麥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2、引導幼兒了解麥子的用途:麥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秸可編制各種草帽、扇子、草繩、草包等。
3、游戲“麥爺爺找孩子”。請一個幼兒帶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餅干面包的圖片貼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是麥爺爺的孩子。”“我是餅干,是麥爺爺的孩子。”
三、聯想活動:
小麥是夏季里成熟的糧食作物,你在夏季里還見過哪些糧食作物?(出示PPT圖片:早稻、玉米、高粱、紅薯……)
四、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通過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活動反思:
幼兒園可適當組織幼兒到麥田參觀或參加拾麥穗的公益勞動,以體驗糧食來之不易,加深節約糧食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