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餅干店》含反思(精選2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餅干店》含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樂意操作材料,體驗分類的樂趣。
2、鞏固認識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并學習區分黃色和綠色。
3、能按形狀和顏色對物體進行一維的二次分類。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三角形、正方形、圓形,會辨別黃色和綠色。
2、環境準備:黃色和綠色的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卡片若干;簡易貨架3個;小熊、小白兔、小猴子的毛絨玩具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創設小熊邀請小朋友到自己的餅干店參觀這一情景導入活動。
二、認識圖形和顏色:
1、通過比較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基本特征來認識形狀,并在此過程中學習分辨黃色和綠色。
2、幼兒從凳子下取出事先放置好的"餅干",用剛剛學到的本領觀察手中的3塊"餅干"。
3、通過與小熊一起玩"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鞏固對形狀和顏色的認識,并初步檢驗幼兒對形狀和顏色的掌握情況。
三、擺一擺:
1、讓幼兒對手中"餅干"按照形狀進行一維的第一次分類。
2、引導幼兒在第一次分類的基礎上,根據顏色進行二次分類。
3、讓幼兒對擺放的"餅干"進行檢查和糾錯。
4、教師:不單可以只按形狀分類,還可以按照形狀和顏色兩個維度來分。
活動反思
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餅干店》含反思 篇2
教材分析
中班幼兒對顏色和形狀已有初步的感知,多數幼兒能進行簡單的分類,而按照圖形的兩種屬性進行分類,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為幫助幼兒學習按照物品的兩種屬性進行分類,本活動創設了“小熊餅干店”的情境,伴隨歡快的“做餅干”律動,帶領幼兒進入情境,復習學過的圖形;“幫小熊整理餅干”引發幼兒思考,在互動探討、自主操作中,按照餅干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體驗助人的樂趣;在“送餅干”的游戲中,通過師幼、幼幼互動,嘗試按自己的需要“取”“送”餅干,幼兒兩兩分組嘗試按照兩種特征分類;最后環節幫助小熊“整理店鋪”,讓幼兒在整理餅干模具、盤子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按照物品兩種屬性進行分類,養成按類別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按圖形的.兩種特征進行分類。
2、嘗試根據餅干的顏色和形狀整理貨架,并能按自己的需求進行“買賣”活動。
3、樂于參與整理活動,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幼兒每人一套(紅黃藍三種顏色)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餅干貨架圖片。
經驗準備:關于各種形狀的初步經驗。
活動建議
1、出示“小熊的餅干店”,復習四種形狀和三種顏色。出示課件“烤餅干”,出示餅干圖片,激發活動興趣。
幼兒交流討論餅干的顏色和形狀,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種形狀和紅黃藍三種顏色。
提問:餅干一樣嗎?哪里不一樣?有什么形狀、顏色的餅干?正方形(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小結:餅干的顏色不一樣: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形狀也不一樣: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四種形狀。
2、“幫小熊整理餅干”,引導幼兒根據形狀或顏色擺放餅干。
(1)出示各種顏色、形狀的餅干,請幼兒嘗試為幼兒整理餅干店。
提問:你想用什么方法整理餅干店,怎樣整理能讓小熊更快地找到想要的餅干?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嘗試根據餅干顏色、形狀為小熊整理貨架上的餅干。
(3)出示餅干貨架,引導幼兒交流分享幫助小熊整理餅干的方法。
提問:你是怎樣幫助小熊整理的?猜猜小熊會怎么說?小結:可以按照餅干的顏色或形狀擺放整齊。
3、分組游戲“買餅干”,練習按形狀、顏色兩種特征擺放餅干,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1)師幼分別扮演不同角色,進行“買餅干”的游戲。
提問:我要紅色圓形的餅干,一共有幾塊?怎樣能快速找到?
小結:可以先形狀,在找到相應的顏色;也可以先找到相應的顏色,再找形狀。
(2)幼兒分組游戲,鞏固按照形狀、顏色兩種特征進行分類的技能。
(3)每組提供一個大的貨架,鼓勵幼兒挑戰小組合作按形狀、顏色兩種特征擺放餅干。
4、“整理店鋪”遷移生活,拓展應用。
出示課件,幼兒嘗試根據圖形的兩種特征進行分類,激發整理的欲望。圖一:10元、5元紙幣和1元硬幣
圖二:星形、心形等各種形狀的餅干模具亂七八糟在一起圖三:賣空的餅干盤子(大小、形狀不同)
圖四:小熊進貨(增加形狀和顏色),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動反思
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