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角色游戲——“快樂大本營”之“點點格子營”游戲隨感
今天是我第一次向孩子們介紹“點點格子營”游戲。不知道孩子們對這個游戲的反映如何,也不知道這樣的游戲是否適合我們中班的孩子來玩,抱著許多的疑問,我們的“快樂大本營”在孩子們的期待中又一次拉開了帷幕。“今天,‘快樂大本營’又要給我們帶來許多快樂了,因為呀今天我們的‘點點格子營’也要開營了。
我把事先做好的一個由彩色盒子拼搭成的格子柜臺展示在孩子們面前,“看,這是什么?猜猜看這些格子有什么用呢?”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地大膽猜測起來。
“這是魔術盒!”
“這是放東西用的!”
“這是收銀臺。”
“好漂亮哦!”
很明顯,孩子們的好奇心已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我神秘地笑了笑,說道:“這是我們格子營的格子柜臺。這些格子真的是用來放東西的呢。每個格子里我們放一件物品賣。‘點點格子營’里,我們請一位店長、一位巧手師和一位服務人員,巧手師負責用各種廢舊材料做出許多美麗、有趣的物品放在格子柜臺里出售。除了巧手師做的物品可以放在格子柜臺里出售外,客人也可以把自己的東西拿來寄放在格子柜臺里出售。”說到這,為了擴充孩子們的游戲經驗,我又引導他們說說自己會把什么東西拿來寄賣。“如果你是‘快樂大本營’的一員,你會把什么東西拿來寄賣呢?”
問題拋出后,孩子們似乎沒有明白過來,于是我便舉了個例子。“今天呀我是‘點點生活營’的媽媽,家里廚房里的東西太多、太亂了,我想把我一個不用了的鍋子拿到‘點點格子營’里寄賣,你們說這樣可以嗎?”孩子們點點頭,相信他們應該有所了解了。
“可是這么多東西都放在里面賣,會不會搞不清楚是誰寄放在里面的呢?其他客人來買的話也不知道多少錢,怎么辦呢?”
積極的小雨舉手說道:“一位客人把東西寄放在柜臺里后,如果再有客人來寄,可以請他等一等再來寄。”“可是這樣的話,你們覺得格子營的生意會不會好?”看孩子們沒有想到記錄這一方法,我便直接向孩子們提出了我的建議:“我們可以請店長負責記錄寄賣人、寄賣物品、出售價,記錄好后讓服務人員把記錄卡貼在相應格子上,這樣就很清楚了,等這樣物品賣掉后,就付給當初寄賣的客人相應的錢。不過寄賣物品也不是免費的,客人要付1元的租金給格子營。”
一番討論后,游戲開始了。我領了錢來到格子營,買走了一個小掛飾。在一旁觀察了一番,發現格子營里來買東西的客人倒是很多,可是卻沒有人去寄賣物品。于是我就把剛買走的小掛飾又寄放在格子營里出售。“你好,我想把這個小掛飾放在這里寄賣,你幫我把它5元錢賣了吧!”我和店長祁琪達成協議后,便引導她做好記錄。可是沒過一會兒,我寄售的小掛飾就被其客人老師再三還價下1元錢買走了。
今天的游戲,孩子們都玩的很開心,很明顯地感覺到幾個新開設的游戲吸引的顧客特別多,而以前的一些游戲生意就不是很好。給我兩點啟示:1.角色游戲主題內容需要我們師不斷出新、出奇,這樣孩子們會更容易地愛上游戲, 也會在不同的游戲里獲得更多的發展。2.對于原有孩子們經常玩的一些游戲,老師可以為幼兒創設新的游戲情境,或提供更加豐富的游戲情節,讓幼兒在舊中找新,在新中找樂。
對于新開設的“點點格子營”游戲,通過孩子們今天第一天的游戲情況來看,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困惑和想法。對于中班孩子來說,這樣的游戲是否會難度略大了一點?游戲中很明顯地感覺到孩子們對“寄售”的形式有點陌生,沒有多少生活經驗。游戲時也沒有按照記錄卡上的出售價來出售,出售后獲得的錢也沒有意識返還給當初寄賣的客人。也許今天孩子們的表現,對于第一次玩這樣的游戲的他們來說,已經很不錯了。或者我又有了另一種想法,既然孩子們對“寄售”的形式比較陌生,玩起來比較有難度,那么,能否把這種“寄售”換成“收購”呢?咱們“點點格子營”除了可以賣巧手師做的物品之外,還能收購客人們的一些物品再出售,這樣的一轉變,孩子們在玩的時候不就方便多了嗎?而且,在情感上也能讓孩子們知道自己不用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回收,給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從而培養孩子們勤儉節約、樂于助人的好習慣。你們是否同意我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