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組織區域活動的有效策略
內容提要:區域活動是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在幼兒的區域活動中,老師的語言引導;適時的介入和適當的點撥;以及游戲材料的設計與投放,直接影響著幼兒游戲的效果,也是組織好幼兒區域活動的三個有效策略。讓幼兒在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過程,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在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中,自主地控制活動內容、時間、地點、材料及玩伴。也讓幼兒在區域游戲收獲更多。
關鍵詞:區域活動、語言引導、適時介入、適當點撥、材料的設計與投放
幼兒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現狀和發展目標,提供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其重在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及選擇廣泛的內容。這一過程是幼兒興趣、需要得到滿足,天性自主表露,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和人格健全發展的過程。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因此,孩子們學的特別輕松、自然、沒有壓力,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也是《綱要》所提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和滿足”的最有效的措施。怎樣有效地組織幼兒的區域活動呢?下面將通過一次區域活動的全程實錄來談談我在組織區域活動時發現的幾個有效策略。
案例背景: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區域活動占了相當中的分量,因為游戲本身所具有的寬松、自由的氣氛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愿望,也更能發掘幼兒的學習潛能。我們每天上午的9:20——9:50是區域活動時間,我們組織幼兒在這一時間段里按自己的愿望選擇區域游戲材料,專注的進行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各有收獲,也在自己原有的經驗水平上各有提高。
案俐描述一:
(9:20----9:30)
在建構區,小a等小朋友正饒有興趣地拼搭著,一會兒,小a就拼搭好了一樣造型,仔細一看,還真像一把斧子,我趕緊鼓勵說:“真棒,這是一把沉香救母的劈山斧呀。”聽到我的鼓勵,好幾個孩子也跟著做了大同小異的劈山斧,可是沒多久,就發現小a和其他小朋友用剛才拼搭出來的武器打起仗來,比比劃劃,拳打腳踢,我一看急了,這樣很危險,容易出意外,趕緊提醒他們,可沒多久他們又重操舊業,唉,我有些懷疑,是不是我那一句短短的鼓勵話語,才引出了幼兒這無法抑制的興奮與沖動呢。
分析與反思:
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成功動機來源于教師的肯定與贊賞,因為成人的肯定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當一個孩子被贊賞之后,引起別人的盲目仿效,甚至從此沒有更深入探索的動力,只浮于表面的簡單動作打斗游戲中,就使這種贊賞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此時我們就該給幼兒更進一步的建議,讓其明確接下來的努力方向,教師可以運用語言上的提示與建議,達到預期的游戲目的,在幼兒已經成功了一小部分以后,提出更高的要求:你還會搭別的動畫片里人物的武器嗎,我們來進行武器的拼搭比賽吧,這樣既轉移了幼兒打鬧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幼兒探究的深入,保證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得以發展。所以在幼兒的區域游戲中,教時要充分利用語言來引導幼兒進行操作、探索,更要注意指導語言的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