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倒影》教學反思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兒童詩歌是兒童文學中的一種,它結構簡單,情節單純而有趣,作品的語言淺顯易懂但具體生動,適合于兒童聽賞、吟誦、閱讀。《倒影》這一兒童詩歌是由中國兒童文學作家趙哲所寫,反映了生活中極富有趣味的“倒影”這一自然科學現象,詩歌內容對于中班的幼兒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幼兒在學習詩歌的同時,還能夠同時展開豐富的想象。中班的幼兒語言發展處于關鍵時期,由詞轉向短句,想象情感特征充分展現,為此在中班年級組展開本次活動。
在本次語言活動中,我以幼兒理解詩歌以及學習詩歌作為活動重點,在活動的開始,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歌,我將每一句句子單獨拿出來加入一些講述、模仿、想象的形式,讓幼兒不是單純地死記硬背,而是通過多樣的形式來理解、記憶詩歌。在幼兒學習詩歌的環節,我分別用不同的形式來幫助幼兒記憶詩歌內容,從開始的看圖片整體學習,到給予幼兒一些提示,最后幼兒獨立背誦詩歌,這樣由整體到個別的學習讓幼兒在最后展示的時候加強其信心,也為幼兒最后的創編打下扎實的基礎。最后幼兒在此基礎上開展對已有經驗的搜索,先讓幼兒說說生活中見到的其他的倒影,教師出示這些東西并且鼓勵幼兒嘗試用詩歌中的句子來說一說,這樣一首屬于幼兒自己的“倒影”就創編出來了。
在幼兒第一遍欣賞詩歌的時候,小朋友們不會一次性把所有的句子都記住,而在活動中幼兒只聽了一遍,當其中兩三福圖都討論完了之后,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些遺忘,這個時候可以讓幼兒再次聽一遍,加深幼兒的記憶。在詩句創編的環節,幼兒能夠想到的東西很多很多,在最后整體將自己創編的詩歌念出來的時候,幼兒對于詩歌最后一個動詞很難記住,應將幼兒創編的形象以及動詞都記下來,讓幼兒最后念的時候還有些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