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對策
幼教“小學化”現象片面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甚至布置家庭作業,組織各種形式的考試和競賽活動等,這些做法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幼兒教育“小學化”最大的問題是,在幼兒園學習的課程內容到了小學還要學,占用了幼兒游戲、探究、交往、鍛煉、個性發展及自由的時間,容易誤導社會教育風氣。如此惡性循環,不僅會影響家長正確的教育觀念,也會對學前教育整體健康持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筆者結合自己近段時間的研究,對幼教小學化提出若干對策:
(一)遵循幼教規律,體現幼兒教育的特點
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為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幼兒教育必須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體現了幼兒教育的特點。
第一, 確立啟蒙教育的目標。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其教育求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為主,幼兒所學習的只能是其周圍生活中粗淺的知識和技能,這是一個不能違背的原則。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動,體現幼兒發展特點。在國家規定的幼教法規中沒有“課程”的概念,這是由幼兒教育的規律所規定的,因此幼兒園的一日活動要給幼兒以充分活動的自由,以幼兒的班集體活動為主,以幼兒的自主活動為主,以幼兒的趣味性活動為主。
第三,開展好幼兒的游戲活動,寓教育于游戲之中。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獲得知識和發展智力的主要學習活動。
(二)開展家長教育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教育的規律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產生,與一些家長的錯誤看法和錯誤需要有關,因此幼兒園應該重視經常對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理論,讓他們通過不定期的教育講座、家長學校、幼兒園與家長的各種聯系渠道,學習正確的教育理論,了解幼兒教育階段的主要任務和幼兒全面發展的要求,使他們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兒教育方法,當他們充分了解了幼兒園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觀點是正確的時候,就不會再要求幼兒園搞拔苗助長式的小學化教育了。
學前教育是對學前兒童進行教育的過程,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學前教育,可有效地促進兒童發展,促成學前教育與兒童發展的協調與聯結,形成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互動關系.實施學前教育也為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教育部相關領導表示,今后將下力氣來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的質量問題必然會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學齡前兒童在幼兒園的學習和中小學的正規學業學習有著本質的區別。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必須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要珍惜幼兒童年的獨特價值。“幼教小學化化”的教育,是在拔苗助長,只能是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