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老鼠娶新娘》教學反思
嗩吶演奏《婚禮曲》是一段喜慶的民間音樂,它旨在讓孩子初步感受中國的民風民俗。在喜慶的民間音樂的渲染中展開教學,目的是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感受中國的民風民俗。音樂的渲染更能突現作品想要傳達的中國元素,感受婚慶的民風民俗。
音樂一出現,孩子們大多能猜出類似過年、跳舞等喜慶的事情,這說明音樂烘托的氛圍還是很明顯的。但是,對于“民樂”的定義孩子們并不理解。而本次活動把民俗特色放在了一個重點,不管是故事、音樂還是圖片都是以民俗特色為主的,因此,在課前對民間音樂的欣賞、對民間故事的傾聽、對民間畫的了解有一定的必要。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故事《老鼠娶新娘》中呈現的自然界萬物生生相息、相生相克的現象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也都有自己的弱項。現在的孩子,有的表現得自信滿滿,不把同伴放在眼里非常驕傲。有些孩子膽子很小,常常會怕難為情,做任何事情都認為“我不行”或是盲目跟從,沒有自我,表現得自信不足。這兩種心理傾向的成因大多是因為溺愛。因此,“讓孩子自信自己長處的同時,也欣賞別人的長處”,成了我開展這次教學活動的一個目標。
欣賞故事時,在結果還未出現之前,我讓孩子們開始討論:“誰是世界上最強的新郎?”盡管故事的情節有展現,可孩子還是停留在自己的關注里:“我認為太陽是世界上最強的新郎!”
但是,由于類似于這樣討論的形式沒有開展過,無先前經驗。同時,又由于活動實施中發現班上缺乏自信的幼兒相對比較多。因此,這一環節實施下來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在今后開展類似教學活動時可讓幼兒在活動開展前先一談話的形式說一說,那么在教學時環節可以更緊湊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