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老鼠爺爺的生日》教學反思
《老鼠爺爺的生日》主要講了小老鼠一家為老鼠爺爺過生日,分工做蛋糕的故事。我選取了繪本故事中的一些重要圖片,再利用白板把故事內容制作成課件,讓幼兒借助白板課件來理解小老鼠一家為老鼠爺爺過生日的情節并掌握老鼠一家分工制作蛋糕的過程。
整個活動上下來,我有以下幾方面的感悟:
一、教學活動的目標設定要符合孩子的學習發展特點
其實一開始的活動我是在大班上的,活動一開始就讓孩子們觀看動畫片(其實就是沒有聲音的故事圖片播放)。大班幼兒對圖片的觀察和對事情的推理想象已經發展得很好了,所以當觀看好動畫片之后大部分孩子已經完全能夠把故事內容及一些細節掌握了。再請孩子們說說小老鼠一家的成員時他們基本上都能回答出來。在進行活動最關鍵也是本活動的重點掌握老鼠們分工做蛋糕時的動作和過程時,大班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較好地掌握,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難度了。所以后來我在教學目標上做了修改,把目標制定相對簡單一些,把最后給老師制作生日蛋糕的環節給去掉了,變成了中班的語言活動。同樣觀察動畫片,中班的孩子觀察力肯定沒有大班的孩子觀察得仔細,所以便出現了在說說故事講了什么事情的時候,中班的孩子說的都是簡短的語句,像:“做蛋糕”、“唱生日歌”、“過生日”這樣類似的回答。正是由于他們這樣的回答,沒有很好地理解故事內容,才有接下去學習的興趣。
我們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根據班級孩子們的學習發展特點來制定,要讓孩子們跳一跳摘到桃子,而不是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太容易沒有難度地去掌握知識,這樣對孩子們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
二、適當地借助教學媒體能幫助孩子對知識的掌握
本活動我制作了相應的白板課件,借助白板課件的互動讓孩子能更好地掌握故事內容和分辨故事中的角色。比如:在觀察老鼠外形特征、認識老鼠的一家這一環節時,我借助“聚光燈”的功能幫助幼兒局部觀察、辨認老鼠一家的成員,讓孩子的觀察集中在其中兩位成員上,再加上老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就很容易地掌握老鼠一家的成員了。還有在有序觀察小老鼠做蛋糕的動態掌握做蛋糕的動作時,我利用“繪畫筆”在小老鼠們制作蛋糕的圖片下畫上了一條從左到右的指示箭頭,讓孩子們從左到右有序地觀察圖片,為什么要強調讓孩子從左到右地觀察呢?因為這里有小老鼠們制作蛋糕的過程先后順序,還有就是要培養孩子有序觀察圖片的習慣。有了這一個指示箭頭,中班的孩子也會根據箭頭方向有序地觀察圖片了。這樣對之后制作蛋糕的過程和分工就幫助很大。
我之所以說要適當地選擇教學媒體,是因為教學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它的運用是為教學服務的,我們不能讓教學媒體喧賓奪主。我們教師在制作教學課件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教學教案來設計,而不能讓教案去配合課件。
三、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機動不能完全跟著教案進行
教案是死的,而我們老師和孩子是活的,教師在組織任何活動時都會跟著孩子的表現來作出相應的反應。就像活動中讓孩子說說小老鼠們制作蛋糕的動作時,孩子們在說“老鼠哥哥在打雞蛋”,而教案中是這樣描述的“老鼠哥哥在敲雞蛋”,我并沒有糾正孩子的回答,因為“打雞蛋”同樣可以描述老鼠哥哥的動作,可能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打”這個字更容易被他們接受。有時老師可以順著孩子們的思路進行,但有時孩子們的思路發生錯誤的時候老師就要巧妙地把他們的錯誤想法給轉過來。在認識老鼠姐姐老鼠妹妹時,就有孩子把老鼠妹妹說成是老鼠弟弟。因為他們覺得老鼠姐姐邊上矮小的那個就應該是老鼠弟弟。這時我就抓住了老鼠妹妹穿裙子這一點,讓孩子們說說裙子是妹妹穿的還是弟弟穿的,這樣讓孩子們自己把疑問給說出來了。我在沒有直接給孩子否定的過程中,讓孩子自己把不正確的理解給糾正過來,這樣就不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和回答的積極性。
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是無法預測的,作為老師應該多動腦,多運用教學機智,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孩子組織教學活動,讓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