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我們不擁擠》執教反思
大班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他們會說“謙讓”“輪流”“一個接一個”“要有秩序”之類的詞語,但在具體情況中,自我中心意識的本能還是會讓他們不自覺地做出一些爭搶、擁擠的行為。在本次執教活動中,我作為孩子們的引導者、支持者、觀察者,充分尊重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自主權利,讓他們自主合作嘗試,以“推”為策略,促進孩子們主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進一步了解生活中注意秩序的重要性。
一、“首推”,助幼兒發現問題。
毫無疑問,推是一種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策略,可以彰顯孩子們的主動性。所以在活動的第一環節中,直接的引入今天的問題情境,讓幼兒去嘗試瓶中取球。在第一次的取球中,很顯然孩子們的興趣是高漲的,同時他們也是所料未及,不知道在這緊張的二十秒時間中會不會取出球。結果發現,并不是每一組幼兒都能取出球,甚至有幾組幼兒根本沒有取出球,失敗的經驗于是讓孩子們明白了,取球并不是一哄而上、爭分奪秒就可以做到的,借助孩子們一個個的失敗的“訴說”,我們便產生了怎樣才能不能讓球堵在瓶口的議論。
二、“再推”,助幼兒反思實踐。
在再次的推助中,我和幼兒一起總結提煉了經驗,進一步加深了取球的規則,孩子們躍躍欲試,都想獲得第二次探索的成功。在這次的比賽中,他們更加遵守時間,懂得了要一個一個輪流的取球,但實際是否就是如此呢?結果一部分孩子們還是發現球依舊會卡在瓶口。于是我讓孩子們講述一些成功的經驗,在孩子們的眾說紛紜中,孩子們進一步獲得了如何有“秩序”地取球的規則。
三、“復推”,助幼兒解決疑惑。
經過孩子們自主的思考和反饋,他們又一次嘗試了瓶中取球的比賽,孩子們在此次的比賽中更加顯得像個是小主人,團結合作、禮讓他人,終于獲得了取球成功的快樂,也由此,孩子們對瓶中取錢的規則更加了然于心了。相信孩子們通過終于反復的嘗試以后,對于“秩序”的建立與規則的掌握會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