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 “被網癮”后反思
一天早上,聽到班里小朋友在聊天,聊的內容讓我大跌眼鏡,他們竟然在聊時下最流行的網絡游戲“開心農場”。只聽見寶寶說,我昨天種了草莓,今天放學回家就可以收了,我昨天還偷了一只大象呢。當時,我就被愣住了,好奇地問道:“你們也玩qq嗎?”沒想到我這一問,反倒打開了他們兩個“偷菜”的話匣,說起來頭頭是道,經驗十足。 現在網絡偷菜游戲在大人中風靡,廢寢忘食偷菜種菜已經成為一種風尚,今天你:偷了么?成為流行語。可誰能想到,低齡小孩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這責任該歸咎誰呢? 網癮已經成為全球兒童前十大問題之一,如何正確對待無孔不入的網絡社會對兒童的影響,無疑是家長們面臨的一道難題。怎樣讓小孩走出“網癮”? 減少他們對網絡游戲的依賴性呢? 我針對這一情況對班級的孩子進行一個調查,結果發現,有多數孩子都知道“開心農場”,并玩過,更有個別幼兒每天要上了開心網才肯來幼兒園,他們對電腦的刷新、視頻、農場收菜、牧場抓小動物操作得都非常熟練,更有些孩子就像著了魔一樣,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就直接玩電腦,有時候爺爺、奶奶怕他餓著,就坐在電腦旁邊,一口一口地把飯塞到他的嘴里。對此全家人都不知該怎么辦。不少孩子就這樣在年輕父母“偷菜”的過程中“被網癮”了。 分析:寶寶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時都由爺爺奶奶接送,白天忙了一天的父母,晚上回到家里,就想看看電視或者上網放松一下。開始,為了不讓孩子纏著自己,就慢慢地教他上網,教一些小游戲,后來,兒子學會自己開電腦了,全家人還曾為孩子這一“創舉”而高興,而長期沉浸在“偷菜”游戲中的媽媽卻沒想到,5歲的寶寶也迷戀上了偷菜。每天回家后,就自己打開電腦,上網“偷菜”時間長達兩個小時。每天父母們種的菜地都是孩子幫著收、種,等他收種完了之后,還要去偷別人的菜。慢慢地就發現孩子好像上癮了,現在全家都非常擔心,長時間上網玩游戲對這么小的孩子會有影響,于是采用經常拔網線,斷電源,但是感覺還是沒用,現在已經上癮了,不讓他玩他就大哭大鬧的,不偷完菜絕不上床睡覺。措施:一、慢慢疏導。 對待低幼孩子上網偷菜,“堵”遠不如“疏”。現實中大多數家長采取的辦法基本都是“堵”——阻止孩子玩電腦、接觸網絡。但在信息社會,不讓孩子接觸電腦是很難做到的,粗暴、簡單地干預,只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二、做好榜樣。 在現代家庭氛圍中,年輕父母不論工作還是娛樂,常常一整天都坐在電腦前,對孩子當然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知道電腦、網絡對年幼的孩子生理上有很多壞處,比如視力、智力、注意力、身體成長等等。才5歲的小孩子如果對于網絡有癮的話,只能責備其父母了。因為這么小的孩子是沒有自制力的,而且這個年齡段對什么都很好奇,接受能力也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快。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上網偷菜了。三、親子同樂。 我覺得爸爸媽媽應該多抽出一點時間陪陪孩子做做親子游戲,看看圖書,玩點智力玩具之類的,讓孩子回到屬于她的世界里,而不是過早的接觸成人化的東西,找到孩子在哪個方面比較有天賦,有興趣,好好培養。四、 變“點擊”為“點撥”。 作為教師,在孩子被“偷菜”行為“網癮”之后,絕對不能袖手旁觀,進行正確的道德規范引導與教育,讓幼兒正確地區分是非觀念,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同時也要鼓勵家長正確運用網絡資源,變“點擊為點撥”,在家長的陪伴下,與幼兒一起瀏覽一些健康益智的網頁,一起欣賞一下自己班級論壇上的照片,說說幼兒園的快樂事。畢竟“網絡本身并不是有害的,關鍵在于怎么用。今后上網是一種必備的能力,“兒童是未來的主人,互聯網是人類全球化的通行證。” 信息時代發達的今天,網絡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它絕不是孩子們的玩具,幼兒太小熒光屏的輻射對他們的眼睛、發育都有不良影響,再者虛擬世界的吸引力特大,大人都難以幸免,何況孩子?偷菜行為在影響到我們日常正確的生活秩序的當下,一旦讓孩子沉溺于其中,將來上學都很難自拔。偷菜游戲暴露的不僅僅是“寂寞”而是人們的普世道德觀,潛移默化中會對兒童的犯罪率造成影響。因為這些會讓我們所剩不多的“誠信’逐漸變得更加稀少, 上網雖已成為全社會不可阻擋的趨勢,但是誰能為孩子安全上網來護航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