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幼兒園教育情境中的“表揚”
導讀:有效的表揚是一種積極評價,可以提高兒童的動機和自尊水平。在沒有維護兒童的自尊或沒有尊重兒童的意愿選擇的前提下進行表揚,根本無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這種由教師‘一廂情愿’認定的“表揚”實際上缺乏實用價值和積極意義,是無效甚至是有誤的表揚。
表揚作為“個體依據其所認定的標準對他人的產品、表現或貢獻所做的積極評價”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溝通過程,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表揚是教師和兒童交互作用的過程,存在著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幼兒園階段,兒童正處于自我意識逐步發展時期,有效而恰當的表揚,不僅有利于兒童個性發展,而且對社會交往及個性情緒情感的健康發展都有著積極意義。因此,我們必須講究表揚的態度、方法和技巧,以保證師生雙向溝通與交流的暢通,促進兒童內部動機和自尊水平的提高。如果我們把表揚作為控制兒童的手段或維持教育程序的常用方法,并且沒有意識到表揚的內容及具體情境中各因素的影響,無論出發點如何,其消極影響是不能低估的。
案例一
“跑、跑、快跑,一腳用力蹬地,一腳抬起跨跳,身體稍前傾,跨跳后慢跑”。體育教學活動中,年輕的老師邊講解邊示范跨跳15cm障礙物(紙板)的動作。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隨后老師讓每人自由擺放障礙物(紙板),且邊說動作要領邊讓孩子學練跨跳,孩子們快活地學練著。這時,老師發現轉學來園不久的菁菁小朋友不停地起跑著,但接近障礙物(紙板)時總停住腳步,不敢進行跨跳。班上任教的老師都知道,菁菁的性格比較內向,她的腳先天有些缺陷,一只腳比另一只腳明顯大些,仔細觀察她走路也稍微有些異常。只見她一臉無助的樣子,對自己的腳步動作顯得有些為難。于是,老師熱心地走過去,鼓勵她按動作要領放慢步子……終于她學會了動作達到了要求。活動結束時,老師很高興地對全班的孩子說:“今天我要表揚菁菁小朋友,雖然她的兩只腳長得有點不一樣,行動不很方便,但她很努力,按要求學會了動作。希望她繼續努力,學期結束一定能評上‘小健將’。”聽到這里,其他孩子都向菁菁的腳和面孔看了過去,而她非但沒有高興,反而無聲地哭了……我很納悶,于是聽完教學活動,我悄悄地走到菁菁身旁,對她說:“你是個好孩子!今天老師表揚了你,為什么還不高興?”我剛一說完,她的眼淚又快涌了出來,她用很低的聲音說:“小朋友不知道我的腳不一樣……”是啊,為什么非要這樣表揚呢?表揚維護了孩子的自尊了嗎?其實有很多表揚她的說法,比如:“太棒了!都是你自己跑出來的動作,我喜歡你不怕困難的做法!”等等,如果以尊重為前提,用直接的肯定語言,真誠而具體地說出她所取得的成績和值得提倡的努力,我想她也不會有這次由表揚而導致的傷害的。
案例二
區角游戲時,孩子們自由選擇。我十分關注著數學區內孩子們的游戲情況,因為數學區內投放的材料是我為提高幼兒拼圖興趣而精心準備的。只見鵬鵬和幾個小伙伴進入數學區,正興趣盎然地玩著拼圖游戲。我得意地走過去對他們說:“真不錯!誰完成拼圖我就獎一個玩具小恐龍給他。”孩子們的眼光齊刷刷地渴望地看著我。很快他們又迅速地埋頭拼圖,而且拼圖中的動手速度似乎更快了,這時又有孩子加入其中……游戲結束了,我對鵬鵬說:“今天的拼圖游戲怎么樣?有趣嗎?”他急切地說:“好玩!玩具小恐龍最好玩!”聽了他的話,我心里很疑惑,拼圖游戲中的快樂他們怎么沒體會?但剎那間,我為我剛才游戲時的表揚沖動感到內疚了:當我看到孩子們專心細致地進行拼圖時,完全沒有必要打擾他們,更不應該不恰當地說用玩具來表揚鼓勵他們,這樣只會降低孩子們拼圖的內在興趣,從而形成事與愿違的結果。把他們的注意力更多地或完全吸引到人人喜愛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