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隨筆 辨證看待“示范課”
幼兒園教育隨筆 辨證看待“示范課”“示范課”又叫“公開課”,“例課”等等,是將優秀的教學過程公開化,以便教師們觀摩,起到互相學習的作用。“示范課”在教學一線非常常見,每一年,從全國,到各個地方,甚至一些學校都會舉行內容各異,規模不等的“賽課”活動,教師們也可以借此機會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然而,對于“示范課”的看法,社會各界褒貶不一,各執一詞。贊成方認為,“示范課”可以促進教師們思考,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而反對方則認為,“示范課”常常被用于教師職稱等等級評定,教師們的“示范課”都是上了很多遍的,課堂內容,甚至教學互動都流于形式,只是一種預演的再現,因此沒有真正學習的意義。
我想,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只有以辨證的眼光分析和看待,才能獲得最理性和科學的認識。因此,我嘗試從“示范課”的目的和意義兩方面談一談我對“示范課”的認識。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不少反對“示范課”的觀點都是緣于“示范課”被我們工具化進而功利化了。的確,在現實生活中,“示范課”常常作為我們給教師“評分”“評等級”的手段之一。教師們總是為了能夠評上某個等第,或者獲得某個“優秀”而拼命地準備“示范課”,力求在“示范課”中面面兼顧,達到完美。而在此過程中,難免就會出現,諸如教學內容提前上,事先把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安排好等“作假”行為,以此來保證課堂的互動。
其實,倘若教師們能夠清晰的認識到,為什么要開設“示范課”以及開設“示范課”到底有什么樣的意義,以上的現象就不會再出現了。
分析歸納看來,我們開設“示范課”的直接目的不乏以下幾點:
首先,讓好的教學模式能夠為大家所共勉。在“示范課”的課堂組織上,往往具有一個縝密的教學結構,新穎的教學方法,把這樣的課堂公開展示,可以讓廣大教育同仁取經,使這樣的教學模式在自己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得到運用,讓教師能夠更順利地組織教學。
其次,通過優秀的教學案例給予教師新的啟發。“示范課”的教學案例選擇往往很細節化,很巧妙。雖然,作為教師不應該完全地將其內容生搬硬套,但是,優秀教案的啟發性是我們不能夠忽略和小看的。
第三,讓優秀的教師能有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示范課”的教學同樣可以體現一名教師教學功底,教育經驗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師們通過“示范課”展現自我理所當然。倘若有需要,以此作為教師接受評定的資本也不乏其可。
而開設“示范課”的根本目的則在于,以 “示范課”為契機,鼓勵教師們進行思考,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我認為,對于以“示范課”作為評價教師的手段之一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寬容一些,只要把握好一個“度”,即在確保達到“示范課”的根本目的的基礎上,把評定作為輔助的要求,那么又未嘗不可呢?不過,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調“評等級”“評優秀”,就顛覆了我們最初開設“示范課”的目的,有本末倒置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