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現在的孩子怎么了
“媽 媽,我無聊的。媽 媽,我無聊死了,我玩什么呀?……”兒子的聲聲追問之后,便是歇斯底里的嚎啕大哭,漫無目的的在地上轉圈。淚水和汗水交匯,讓原本帥氣可愛的兒子變得是狼狽不堪。看著兒子的模樣,我心疼的安慰。可是任憑我如何使出回身解數,都慰藉不了兒子渴望快樂的心。看著孩子難受的樣子,我不由得在心底里問:“現在的孩子是怎么了?”過去的我們,生活是不富裕,卻從沒有為不知道玩什么而哭泣。我們的童年是快樂的,沒有玩具,就學著自己去創造。紙疊元寶、小卡片、瓦片制作的跳子、紙片搓成小團玩小貓釣魚、粉筆畫的蝸牛圈、跳房子、樹葉做的項鏈和耳環.......太多太多,憑借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依然玩的不亦樂乎.
與其問“現在的孩子怎么了?”不如問“現在的社會怎么了?”無論孩子的大小,繁重的學習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剛學會說話不久的兩歲多的孩子,就要步入學習的“殿堂”,小學化的幼兒園,讓那么稚嫩的幼苗進行狂轟濫炸式的灌輸教育,小小年紀,教室里一坐就是幾十分鐘,高喊“素質教育”實搞“應試教育”社會現狀,請問孩子的快樂在哪兒?幼兒園如此,九年義務教育的狀況更可想而知。現代教育的環境倒是美了,一幢幢高樓大廈,綠樹鮮花,現代教育設備是樣樣俱全。“減負、減負”是越減越負,書包愈來愈大,作業越來越多,孩子幼小經受各種各樣殘酷的考驗。荒唐的是,下課解個手也要與世界冠軍劉翔相爭。氣喘吁吁卻耳旁上課鈴響。試問孩子的玩耍時間在哪兒?不過慶幸的是,學校也創造了另外一番“美麗風景“。學校處處有“風景”。紅的、白的、黑的、外戴的、隱形的……,各種各樣的眼鏡躍躍欲試,爭先恐后的來到孩子們的臉頰,“眼鏡一族”的出現,讓孩子們神氣十足,快樂自詡“文化底蘊深厚,是知識的象征。”
孩子是純真可愛的,他們渴望玩耍的空間,拋開所有的學習的東西,毫無顧忌的沉浸在玩耍當中,享受玩耍的快樂。作為孩子的母親,在此,我想呼吁整個社會,“請還孩子們快樂的童年,因為童年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多給他們空間讓他們在玩的年齡做玩的事,讓他們學會玩、懂得玩、創造的去玩,別讓兒子今日歇斯底里的哭喊再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