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烏龜看爺爺》教學反思(精選3篇)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反思 篇1
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孩子觀看多媒體,吸引幼兒的感官,因為直觀感知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多媒體的使用能激發孩子活動的興趣,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活動過程中,在提問的設計上,具有層次性與遞進性,使孩子從易到難,理解故事的內容。在第一遍欣賞故事后,通過淺顯的提問,讓孩子對于故事有個初步的了解;在第二遍欣賞故事后,主要是對孩子情感的激發與教育;在第三遍欣賞故事后,重點理解蘋果樹的生長過程,以蘋果樹的游戲進行鞏固,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但這次活動,有的地方考慮得不周到,在實踐活動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同時也設想了一些改進思路和體驗。
1、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是邊講便提問的方式組織這次活動。幼兒初步知道蘋果開花、結果、成熟的過程。
2、本次活動安排了操作活動,讓孩子通過小組合作給蘋果樹圖片按生長過程排隊在此基礎上知道蘋果開花、結果、成熟的過程。接著用課件來檢查幼兒的操作情況。發現幼兒都會擺,并且說出先后順序。可直接用電腦操作,提問幼兒就可以了。
3、活動中,通過遷移,幫助體驗小烏龜關心爺爺之情,教育幼兒關心長輩。我自己認為第二遍欣賞故事后,了解蘋果樹的生長過程,以蘋果樹的游戲進行鞏固;第三次完整欣賞故事,再幫助體驗小烏龜關心爺爺之情,教育幼兒關心長輩。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反思 篇2
聽了講座之后,我選取了我開展過的中班語言活動《小烏龜看爺爺》來圍繞講座主題進行闡述,說說我個人的想法。
這個活動是圍繞“小烏龜看爺爺”的童話故事展開的,故事非常簡短,但是內容有趣生動。講述的是小烏龜想去看爺爺,準備了一顆蘋果樹苗想送給爺爺,等到了爺爺家,蘋果樹都長出蘋果了。
先說說我在組織活動中自認為比較好的做法:
1.我在組織這個活動時候,結合了幼兒的實際經驗,以近期的中秋節為導入點,“請小朋友想想在這個節日里,你會送什么禮物給誰?”從而激發了幼兒融入活動的興趣,從而也有效整合了近期的節日特征,使得導入并不突兀也有特色。
2.在引導幼兒理解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先出示掛圖,有意識地“留白”,讓幼兒自己觀察,激發他們的遐想,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中碰撞出新的故事內容,從而充實這個故事,讓這個故事更加地生動、豐富和完整。
再來說說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1.把握文學作品的重點。
在先入為主的情況下,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在于通過觀察,發現果樹的變化,從而感知小烏龜行動緩慢的特征。其實不是的,我忽略了這個故事的短小。由于這個故事很短,但是其中的語言非常地具有排比性的,很有特點。我卻還擅做主張地嫌它短,幫它擴充了下,有點畫蛇添足的意味。
因此,在重新思考了之后,我認為這個活動的重點在通過觀察發現果樹的變化,嘗試運用故事中的語言進行講述。而難點就在于能夠結合故事中的語言特點,展開想象,創編故事內容。只有把握住了文學活動的重點,才能正確引導幼兒參與文學活動,感受文學活動的真正意義。
2.采用多媒體演繹展現文學作品。
在活動的準備上,我采用了掛圖和自己講述的方式將幼兒引導這個童話故事,但是往往忽略了多媒體的運用。多媒體可以結合圖片和聲音,讓兩者融合在一起,讓幼兒更加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魅力。
因此,我在活動前可以準備一個課件,將故事的圖片融合在一起,可以逐幅出示,也可以完整出示。這樣在引導孩子們在開始觀察時,通過逐幅出示,自己想象蘋果樹的變化,之后再通過完整出示,引導孩子們完整大膽地講述,
3.拓展幼兒文學素養。
在活動的環節上,由于我之前將活動的重點把握錯了,因此我在開展活動時重點將幼兒的觀察點投放在了果樹變化上,然后讓孩子們多次嘗試用故事中的語言來完整講述果樹的變化,然而就導致我沒有抓住語言活動的發展方向,沒有在幼兒原有的文學素養在再進行提升,忽略了幼兒在語言表達和詞匯運用上的需求。
因此,我應該在活動中多讓孩子們觀察,但是不僅僅只觀察講述果樹的變化,而是邊觀察邊引導孩子們自己去講述,并通過孩子們的講述來豐富孩子們的詞匯,逐步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這才是一個語言活動,一個文學活動的重點。
通過反思這個活動,我重新認識了文學活動的另一個面,從而也感受到了如果能開展有效的文學活動,那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有趣的故事,還有一個個豐富多彩的詞匯和一種種生動美好的文學想象力。也只有開展好了任何一個文學活動,今后對孩子們在游戲中、在生活中、在學習中的交往語言也有著更快的發展。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反思 篇3
在楊老師的指導下,我對本次活動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這個活動的重點被我先入為主了下,使得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在于通過觀察,發現果樹的變化,從而感知小烏龜行動緩慢的特征。其實不是的,我忽略了這個短小的故事。這個故事很短,但是其中的語言非常地具有排比性的,很有特點。我卻還擅做主張地嫌它短,幫它擴充了下,有點畫蛇添足的意味。因此,在楊老師的點播下,我明白這個活動的重點在通過觀察發現果樹的變化,嘗試運用故事中的語言進行講述。而難點就在于能夠結合故事中的語言特點,展開想象,創編故事內容。
對于目標,由于我重點把握錯了,因此我的目標也制定地有點偏題。并且在楊老師的指導下,我細致地看了下園內下發的“幼兒發展目標指導”一冊,通過借鑒和理解,重新對目標的制定有了些許的概念。但是,真正地去運用到多個語言活動中,對于我來說還是有點難的。
在準備上,我采用了掛圖和自己講述的方式,其實,我可以順便做一個ppt,引導孩子們在觀察的時候,通過逐幅出示,自己想象蘋果樹的變化,然后再引導孩子們完整講述,這樣的話,可能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更能接受。
在環節上,我重點將幼兒的觀察點投放在了果樹變化上,然后讓孩子們多次嘗試用故事中的語言來完整講述果樹的變化,在這點上,我沒有抓住語言活動的發展方向,而是有點偏向了科學探究的方向了。我的確是應該讓孩子們觀察,但是不僅僅只觀察講述果樹的變化,而是邊觀察邊引導孩子們自己去講述,并通過孩子們的講述來豐富孩子們的詞匯。這才是一個語言活動的重點。
通過這個活動,我重新認識了語言活動的另一個面,從而也感受到了如果能開展有效的語言活動,那能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有趣的故事,還有一個個豐富多彩的詞匯。也只有開展好了任何一個語言活動,那對孩子們今后在游戲中的交往語言也有著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