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自己的教室》有感(精選2篇)
《守住自己的教室》有感 篇1
每一次園長帶領我們引起品讀的文章 總會讓我們不禁想反思,想堅持我們的某件事情。
常麗華一位讓許多眾人為之敬仰的老師。
真的可以相信 了不起的人物真的她們都做了我們這些所謂懶惰的的人不曾做過的事情。
我佩服 常老師的為師之道。
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勞和代價:
這沉甸甸的三十多萬她每天給家長和孩子寫便條,沒有特殊情況,一天不落,寫下了近十萬字;她每天以現象學的姿態記錄教室里發生的故事,寫下了近十五萬字。她每周給家長寫一封信,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討論孩子的成長,寫下了近十萬字。字,不僅讓常麗華在不斷地反思、研究中得到了成長,將專業閱讀和專業寫作化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樣把家長們也帶到了一條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道路上。不僅是這樣我還從常老師身上看到了堅持 兩個字。很簡單的堅持常老師卻做到了。
我不知道常老師在這個光輝的道路上有沒有想過放棄或是堅持不住的念想。但是常老師的給予我們看到的就是勝利的感嘆!
謹記常老師的話:
心平氣和,不抱怨,不浮躁,像一個農夫,靜靜地抵擋風雨,侍弄自己的班級,守住自己的教室,將自己的生命寫入其中,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常老師的話
我想園長 主任的話真的是非常有道理。凡事在于堅持。我再一次體會到了。
《守住自己的教室》有感 篇2
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是:教師的時間是從閱讀中來的。本著這個觀點,今天中午利用下班時間讀了這篇文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記憶猶新的就是那份“夢想進行時”清單。與“為師之道”讓我看到了xx老師身上的閃光點。
“成功無捷徑”,成功沒有那么簡單,要付諸于實際的行動。所以很多的人都是快要付諸于實際行動時而退縮了,而xx老師卻堅持了下來,在“農歷的天空下”學習,賦予了“教室”無線的可能。賦予了孩子們無限的生機;又賦予了老師多少細心的搜集,付出。通過了xx老師進行的”在農歷的天空下“這個學習活動我不禁聯想到這幾年我們幼兒園開展的讀寫會的活動一步步的從摸索然后實踐,最后廣泛應用到教學活動中通過繪本深入到孩子們的心底世界,而后又讓孩子通過繪畫來表達,這不也是孩子生命的完整表達嗎?孩子們的觀察力表現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顯著的得到了提高,但是,不足之處就是我們老師有過多的干涉到幼兒活動中,限制幼兒的思維發展,過多而采用范例進行活動。這也是不可取的。
其次,xx老師所倡導并實施的在音樂詩歌中教學強調受到了幼兒的歡迎,這是我不禁也想到我們小班的小朋友,我發現他們也特別的喜歡兒歌,歌曲,音樂,所以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我會更多的變換稱這種孩子喜歡的形式開展,并且還要搜集更多適合小班特點的兒歌素材。在閱讀到第二章節《為師之道》,我更加敬重同時也深深感受園長為什么讓我們建立博客,與家長育兒博客了,老師與家長之間就應該及時的交流,通過網絡,讓家長們更加直觀的看到老師每天的工作,也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能夠更好的配合到我們的工作中去,孩子們的能力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當然,我也不會忘記院長所說的那句話:不要看看老師教了多少,要看孩子們學會了多少。
最后,我也要告訴自己:心平氣和,不抱怨,不浮躁,想農夫一樣靜靜的抵擋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