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夏天的歌》活動反思(通用2篇)
中班語言《夏天的歌》活動反思 篇1
語言活動《夏天的歌》以美妙的小動物的聲音為主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動物以及代表夏天的物件為主角,來呈現夏天的景象。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小動物們的聲音來猜猜是什么小動物,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同時也學會了詩歌中動物的叫聲。最后一句中的“太陽帽”、“小花傘”等也是幼兒平時夏日里常見的東西,幼兒在前面三句轉換最后一句時感覺不陌生。本次活動的重點為朗誦詩歌,大膽想象,幼兒在活動中很快就達到了此目標,所以在活動中又讓幼兒嘗試根據已有經驗來創編詩歌,幼兒很快就說出了“蜜蜂”、“蛐蛐”等,活動也進入了高潮。
幼兒在集體朗誦詩歌時表現較好,但是請個別幼兒起來朗誦時還有點生疏,此時就進入創編環節的話,幼兒雖然能夠想到很多的東西,但是不能夠流利地用詩歌中的話進行表達。在活動中還應該讓幼兒再多鞏固詩歌朗誦部分,為詩歌的創編打好基礎。而在幼兒個別朗誦時,許多幼兒還沒有足夠的耐心來仔細傾聽他人的朗誦,有時還會忍不住去“幫一幫”,使得許多幼兒還是不能夠獨立朗誦,教師此時應該引導會朗誦的仔細傾聽他人,在別人朗誦結束后再進行幫助。
在創編過程中,幼兒對于夏天中的“太陽帽”這一類的形象知道的較多,而對于動物的以及它們的叫聲知道的較少,幼兒可以在活動之前與家長一起查閱資料,多了解一下夏天的各種動物,讓創編活動開展得更豐富些。
中班語言《夏天的歌》活動反思 篇2
最近我們正在開展主題活動《熱鬧的夏天》。圍繞此主題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夏季的特征,詩歌《夏天的歌》就是其中的一個活動。這首詩歌主要是讓幼兒感受各種動物有趣的叫聲和優美的語句,詩歌采用了排比、比喻等手法,用排比式的語句形象地展示了夏天各種動物的叫聲,對幼兒來說,既是知識的拓展,又是文學作品的熏陶。
活動一開始我先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幼兒異口同聲地回答:“夏天。”接著我進一步提問:那么在夏天又會出現哪些特別的動物呢?我讓幼兒一一學習了各種動物的叫聲。小朋友們一起學著叫,從而增加了他們參與語言活動的積極性。為了幫助幼兒了解詩歌內容,我出示了幾幅與詩歌相關的圖片,先讓幼兒說一說,夏天的草地里會有什么動物,這些動物它會怎么叫呢?這時幼兒紛紛回答,有的說蟲子,有的說青蛙等等,這時我出示“蟈蟈”的圖片,并提問,這是什么蟲子呢?讓幼兒認識“蟈蟈”,蟈蟈是怎么叫的呢?幼兒猜測著它的叫聲,與此同時我播放了一段“蟈蟈叫”的視頻,讓幼兒充分感受蟈蟈叫聲和它的名字是一樣的,也是“蟈蟈蟈”的叫。接著我指著一顆大樹問:夏天的大樹上會有什么?它會發出什么叫聲呢?小朋友一下就猜到了,一起大聲的學叫“知了”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緊接著我播放了一段“青蛙叫”的視頻,幼兒聽得十分認真,于是我將詩歌內容與這視頻相結合,讓幼兒邊聽邊欣賞。在最后的創編環節,我首先引導幼兒討論:夏天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唱歌呢?是怎么唱的?有的幼兒說:夏天的歌,在哪里?“嘶、嘶、嘶”,在草地上扭來扭去。有的說:嗡、嗡、嗡,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等,我根據幼兒的回答將他們說的小動物畫在黑板上,然后組織他們根據詩歌的結構來朗讀,創編成一首新的詩歌。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完全地調動起來,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創編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在引導孩子欣賞散文或詩歌時,一定要創設相應的情景,引導幼兒多聽、多想、多說,主動地去感受、去體驗,感受文學作品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