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洗澡》教學反思(通用2篇)
《我愛洗澡》教學反思 篇1
律動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音樂活動形式,對于托班幼兒來說,身體動作是他們感受音樂最直接和最具體的表現。本活動我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把幼兒最熟悉的生活活動“洗澡”作為教育的素材,“以小兔臟了要洗澡”為主線,通過情境的設置,引導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積極參與活動,大膽的用動作表現洗澡的場景,從而讓幼兒愛上洗澡。我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各種形式,做到動、靜結合,盡可能的關注到每個幼兒,但是在活動中有優點也有很多需要改進和不足的地方。
本次活動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游戲活動當中,能達到我先前制定的目標。首先我利用手偶“以小兔臟了要洗澡”引出話題,但我卻沒有把這一教具利用的更加形象化,但是幼兒的表現卻出乎我的意料,她們對于我提出的問題都能很快的達到點子上。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幼兒們能跟著音樂《洗澡歌》一起做不同的洗澡動作,在這過程中我引導幼兒可以請朋友幫忙洗,但我卻忽略了幼兒的年齡特點,托班幼兒還不能領會相互幫忙這一道理。在最后的環節,我讓幼兒跟我一起到先前已經創設好的大浴缸里去洗澡,幼兒洗的都很開心,我還給幼兒倒上沐浴露和洗發水,因為怕幼兒會去追泡泡而忘了洗澡,事先準備好的吹泡泡的道具我沒有用上,如果我能在這一環節加上泡泡就更能讓幼兒感受到洗澡的樂趣。
細節決定成敗,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細節性的問題,在課前沒有考慮清楚,心思不夠細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加強這一方面的缺失,取長補短,逐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愛洗澡》教學反思 篇2
《我愛洗澡》這個音樂節奏明快,韻律性強,形式也是小班幼兒所喜歡的,而洗澡動作又是富有極強的節奏感,將兩者有機結合,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更容易理解與感受韻律活動的節奏性。我創設洗澡的游戲情境。把目標定位為:
1.感受三段音樂的不同性質和音樂中的 重拍節奏。
2.能在音樂游戲中,用肢體動作表現洗澡的過程。
3.喜歡參加音樂游戲,在音樂游戲中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活動開始我引導孩子和浴球玩游戲導入活動,孩子們跟隨老師拿著浴球能很認真的做動作。孩子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著,一下就激發了孩子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活動通過完整欣賞音樂,分段欣賞,引導孩子傾聽欣賞。整個活動環節清晰緊扣,但在難點找出音樂中重拍節奏中我采取的方法是先將音樂中特別的地方用手抓出來,然后引導孩子用動作表現是用力搓澡。因為音樂中重拍時間很短暫,孩子們總是會忽略這個地方。看到孩子們的這個表現我也過于急躁,就一直帶領孩子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忽視了對《我愛洗澡》這段旋律的“聽”的過程。在活動中我只是單一的引導幼兒進行動作的表演,而缺少引導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我也沒有強調。我沒有強調讓幼兒跟著音樂洗澡,而是在老師的帶領下讓孩子表演洗澡,這樣既能讓幼兒熟悉身體的各個部位,又能為以后活動做好鋪墊。讓幼兒在生動形象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進入教師所創設的課堂情境中,從而用心去感受和體會音樂的情感。在活動中,應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只要適時的引導與提示,讓幼兒在活動中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形成良好的師幼互動,讓幼兒在活動中能夠更加大膽的表現自我。
整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活躍,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高,活動還是開展的比較成功的。一節課下來,雖然教師有些地方引領的太多,但到后面孩子們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編出各種可愛的且貼近生活的動作,并能通過身體把它表現出來,孩子們在這節活動中玩得開心參與的積極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