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活動說課(通用3篇)
半日活動說課 篇1
各位老師:
中午好,非常感謝大家能前來參加我此次的三年匯教活動,下面我簡單說下自己的一些設計思路和反思。
一、流程安排
經過一個半月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已逐漸熟悉集體生活,建立了初步的常規意識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良好習慣養成需要長期堅持,需要教師的不斷提醒、環境暗示、同伴間榜樣作用等,因此我在半日活動組織過程中重視對生活環節的關注。另外由于多方面原因,孩子間的個體差異也是巨大的,所以需要對孩子的集體教育和個別指導,比如每項內容前都會給幼兒提簡單的要求,像洗手時候把袖子卷起來、出去做操時候一個跟著一個走、吃點心的時候一口豆漿一口餅干、玩滑滑梯時不能倒著爬等等,這些雖然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對于小班幼兒還是需要老師不斷提來強化。集體要求后則對個別幼兒進行關注和指導,比如平時吃東西比較慢的多鼓勵,喜歡玩水的走路比較慢的事先提醒下,并行動中多關注。我們班上還有個關于行為習慣的評比墻,七色花一朵花瓣對應一種習慣,包括吃飯、睡覺、盥洗、上課、物品收拾等,給孩子以積極性,也可以讓孩子在同伴間互相模仿。
其次,在半日活動的組織中關注細節。我們小一班在教室前面副墻上有個備忘錄,當天有什么事情用張小紙條寫在上面,比如某個小朋友今天不舒服需要特別關注,餐點中有禁忌,需要多喝水的等等。用這樣一張小紙條一方面提醒老師不要忘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配班老師和保育員配合進行工作。在吃水果環節,有句話說“上午的水果是金子,中午是銀子,晚上就變成了廢銅爛鐵”,所以在九十點鐘吃水果最利于孩子營養的吸收,平時一般我們把水果放在戶外活動結束后進行,但是考慮到今天吃香蕉,香蕉和水不能同時食用,所以把香蕉放在一節課后,因為這個時候對水的需求量最小。在戶外進行活動時,除了組織好孩子游戲關注孩子安全外,我的另一個重點是關注孩子的運動量,因為小班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弱,冷了熱了還不怎么會表達,所以一方面要提醒運動量過大的孩子休息,提醒不怎么動的孩子動起來,另一方面要和保育員配合,摸摸孩子有沒有出汗,衣服有沒有穿得過多。
但是今天我也有幾個地方做得還不夠,像……。
二、選課理由和簡單說課
在選擇各環節具體內容時,我遵循室內室外相結合、動靜結合、集中分散結合的原則,分別選擇了早期閱讀《好餓的小蛇》、戶外活動“呼啦圈”、區域活動三項內容。
選擇《好餓的小蛇》這本繪本故事是因為內容簡單,畫面形象有趣,宮西達也先生用了蘋果、香蕉、飯團、菠蘿、葡萄五種日本孩子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平行式地展現故事內容,符合小班年齡段孩子最近發展區的需要和內容不斷反復并進行模仿的心理特征。另外故事中擬聲詞“啊嗚”、“咕嘟”的反復出現,使故事充滿了趣味性,而小蛇滑稽、貪吃的模樣深深吸引著孩子。整個教學活動以游戲貫穿始終,教師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餓、貪吃”的特點,引導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體驗小蛇的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與好玩,并支持幼兒用簡短的詞語、短句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強調發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最后繪本在貪吃的小蛇吞掉整顆蘋果樹中結束,意想不到不到的結果使孩子的興奮點達到了最高點,同時也讓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趣味閱讀的快樂。
在教學過程中,引題部分我在活動開始時直接出示書本,讓幼兒認識小蛇,并設計了三個問題為下文作鋪墊:這是條怎樣的小蛇?他在哪里?他想要去干什么?
第二個環節看ppt,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這個環節是此次活動的重點,作者在繪本中平鋪了五個內容:蘋果、香蕉、飯團、菠蘿、葡萄,都是先看到水果,吃下去,然后肚子變成了模樣?紤]到中國孩子的特點,我在設計過程中將飯團省略,四個內容中,蘋果和香蕉通過先看水果,再吃變肚子的模式進行,而葡萄和菠蘿則先看肚子再猜水果,使活動內容有個遞進性。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時刻牢記兩根線:一根是對水果的描述,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說說該水果的顏色、形狀、味道,學說形容詞,猜測水果名稱。另一根是通過“啊嗚-咕嘟”的象聲詞和小蛇吃水果動作的模仿,讓幼兒感受故事的幽默和滑稽。在吃完四樣水果之后,小蛇做了件讓人吃驚的事情——吞蘋果樹。這個部分是該繪本的點睛之處,使整堂課的氣氛達到高潮。這部分講述使要使用夸張的語氣和表情。
接下來看flash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體會故事的幽默和滑稽,完整閱讀可以讓幼兒的零散經驗得以梳理和提升,而且在觀看過程中,幼兒可以一起跟著小蛇學說形容詞、象聲詞等。
最后結束環節讓孩子學學小蛇游出教室喝水,想想喝了水之后會變成什么?
三、區域活動及重點指導
在戶外游戲活動之后我安排了孩子的區域活動,由于小班孩子入園才一個半月,而且他們的社會經驗不多,孩子又以自我為中心,各方面能力較弱,因此他們區域活動游戲時基本還是個體的低結構游戲。9月份時我們區域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孩子區域游戲常規意識,10月份的重點是發展孩子的交往能力,像今天區域活動的目標是繼續建立良好區域游戲常規,發展孩子的交往語言,學習怎樣看病。區域活動開始時先簡單提下上次游戲時出現的一些問題,然后詳細介紹病人怎樣看病,看病時病人要和醫生交待些什么問題,醫生應該怎么問,看完以后要做些什么事情,打針了怎樣安慰病人等等,讓孩子在游戲中可以模仿。接下來在游戲前再簡單提下基本的游戲規則和收拾常規,然后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進行游戲。在請幼兒游戲時由于孩子喜好都差不多,難免會無法顧及到每個孩子的需求,所以我們對孩子的進區情況進行記錄,在幾次區域活動中進行均衡。
由于此次的重點是發展孩子的交往語言,所以今天我指導的重點也是社會性區域娃娃家和小醫院。在游戲中,孩子們能較完整的進行就醫,醫生和病人間也有交流,動作也比較到位,像小醫生戚雨雯今天還說了一句“你感冒了要多喝開水”,說明孩子已經能夠遷移生活經驗。但是孩子個體間差異比較大,有幾個有點害羞,她覺得好玩但是并沒有完全投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這時我的引導還不夠到位,如果也能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引導,也許孩子也會更加入戲。另外在結束活動時,孩子整理的常規建立得還不夠,收拾的時候有點凌亂。
以上就是我半日活動的情況簡述,還有很多地方做得還不夠到位,希望在座的老師能給予寶貴意見,謝謝。
半日活動說課 篇2
活動一:圣誕老爺爺來了
1、導入:開始部分十分重要,如果能在這部分吸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投入到活動中來,能為后面的活動重點做好鋪墊。因此,我利用圣誕代表曲《鈴兒響叮當》配合有圣誕氣氛的活動室安排,告訴小朋友,明天是圣誕節了。
2、深入:發現問題(出示圣誕老爺爺睡覺打呼嚕的多媒體動畫)這下可不得了,圣誕老爺爺應該送禮物不能睡著!利用動畫來營造一種更真實的教學形態,并利用情景意外,吸引幼兒關注,積極動腦筋想解決的辦法。在找圣誕老爺爺的途中設置四個障礙,來訓練幼兒的活動能力,這也是活動的重難點,運用啟發——觀察——實踐——最后得出結論的自主探索法來通過四個障礙,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中完成重難點。
障礙一:鉆山洞:運用啟發提問:“這個山洞我們想什么辦法過去呢?”同時運用討論法讓幼兒想辦法,并交流得出結論:可以鉆、爬過山洞。大家一起用想到的辦法過山洞,同時訓練了幼兒的鉆、爬能力。
障礙二:過小河:讓幼兒先觀察周圍環境,利用河邊木版搭小橋過河。這一步驟可以培養幼兒的團結互助的精神和協作能力,訓練平衡的技能。
障礙三:跳沼澤地:引導幼兒合作想點子,在沒有輔助材料的情況下,利用沼澤地里的礁石跳過,訓練雙腿并攏跳的技能。
障礙四:城堡大門:雖然到了城堡,但是具有人物色彩的魔法的門說什么也不開,引導幼兒自己想辦法,可以給它表演節目,說服他,隨后直至門打開。
3、活動:請小朋友們幫圣誕老爺爺運送禮物,往返進行幾次,體會合作勞動的快樂。在來回運送禮物的過程中,控制幼兒的運動量。
四、延續:音樂想起,和圣誕老爺爺慶祝圣誕,并發放禮物。
活動二《圣誕禮物》
活動目標:新綱要指出“幼兒創作過程是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創造的表達,而要反之幼兒的創造力。必須解放起頭腦,解放其眼睛,以及解放其雙手。因此我將目標指定如下:
1、在認識οδ□基礎上進行添畫,反展幼兒的創造力。
2、通過對添畫物體進行講述,培養連貫講述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大班幼兒水人以形象死亡為主,但是抽象思維也在發展?茖W的引導幼兒大膽的想象,并進行創造添畫是活動的重點,而5——6歲的孩子講述能力有了一定的反展,但是由于現在的幼兒多為獨生子女,與同伴接觸的機會少,再加上有些孩子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嚴重阻礙了口語表達能力,在活動中照顧個人差異,因此訓練幼兒對添畫東西進行講述就成為活動難點。
學法:觀察法,游戲法和操作法,
教法:根據新《綱要》要求。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自由想象,于是我采用的是觀察、引導等方法。說活動過程:根據本次活動目標與內容,我設計了以下3個環節:
一、上節課的延伸,發送禮物,發現禮物中的問題。圣誕老爺爺的禮物沒有完全,變好都是相同形狀的οδ□。
二、添畫圣誕禮物,我設計了想——畫——說——玩四個步驟
想:活躍幼兒思維發揮創造立;畫:培養幼兒美術的興趣訓練幼兒的構圖;
說:促進幼兒思維溝通,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玩:豐富幼兒的詞匯,活躍課堂氣氛
通過想:通過引導,讓幼兒想想,οδ□的好朋友有哪些,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ㄈ纾簣A形的好朋友有自行車、皮球等)
畫:通過思考,畫出οδ□的朋友;這樣一方面平時的積累得到發揮,另一方面,訓練幼兒繪畫構圖能力。
說:說說自己設計的禮物,想送給誰?為什么?通過講述交流創造的成果,要照顧到個別差異,對于能力差的孩子,只要求表達一句完整的話。
玩:猜設計游戲。幼兒講述自己的設計,并讓大家猜猜是什么?通過猜設計來活躍課堂氣氛。
三、結束活動,送禮物
幼兒爬過一個大煙囪,小朋友把制作好的圣誕另外送出去,這是為了更尊重傳統的傳說已經使孩子們在結束部分都能活動起來。
活動評價:
整個半日活動的安排,遵循了《綱要》組織與實施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并符合大班年齡特征,由淺入深,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順利完成了活動設置的目標。
半日活動說課 篇3
《圣誕老爺爺來了》
一、 設計意圖:圣誕老爺爺又來了,小朋友們都很高興,因為他們可以收到圣誕老爺爺送的禮物了。我的這個半日活動設計便是以圣誕老爺爺的禮物這一條線索貫穿始終。新綱要中“根據幼兒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的指導精神為依據。我的第一個主題活動是通過自己想各種方法來通過障礙、達到目的地的體育活動,而第二個主題活動是由“制作圣誕禮物”這個想法的延伸添畫活動。以孩子們感興趣的圣誕為主線,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我設計的是大班的活動5—6歲的孩子肌肉以及骨骼發展較為完善,能夠基本完成爬、鉆、跳及平衡等動作,但是由于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獨立面對挫折、困難往望無以應對,針對這些情況,我將第一直主題活動《找找圣誕老爺爺》的活動目標指定如下:
1、 通過到圣誕老爺爺住的城堡所經過的一系列障礙來訓練幼兒園爬、鉆、條及平衡的能力。這也是活動的重點
2、 培養幼兒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
3、 教幼兒堅強、勇敢、努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意志品質。
二、 說教法
本節課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討論發法,、游戲法、啟發提問發等教學方法
運用直觀法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幼兒年齡小,利用多媒體動畫能更好的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
采用提問發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的觀察,啟發幼兒的積極思維。
我運用啟發性的提問來引導幼兒觀察環境,找出解決問題方法。
用討論法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法也是孩子最能接受的方法。
三、 說活動準備:
高爾基說:“學習是最大的動力,就是對所準備材料星期,因此我做了豐富的準備工作
1、 錄因機、磁帶 2、場景設置 3、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4、布置一間有圣誕氣氛的活動室
四、 說學法:
通過以上老師使用的教法為依據,整個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題,重點不是老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并使用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通過啟發——觀察——實踐——的出結論
五、 說活動程序: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已經發育情況、新《綱要》精神,本次活動設立四個環節完成目標:(一)導入:在歌聲中入情
。ǘ┥钊耄涸谔骄恐屑で
(三)活動:在情景中抒情
(四)延續:在擴展中生情
為什么要安排這四個環節呢?
1、 導入:開始部分十分重要,如果能在這部分吸引幼兒的興趣,讓
幼兒投入到活動中來,能為后面的活動重點做好鋪墊。因此,我利用圣誕代表曲《鈴兒響叮當》配合有圣誕氣氛的活動室安排,告訴小朋友,明天是圣誕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