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發展性評價工作的新收獲
這兩年,我們對評價有了新的認識:評價是自然學習環境中的一部分,老師們從真實情景中、從活動中、從直接接觸中獲取信息,今天大家在具體實踐中又有了新的困惑,于是有了這次會議,因為源于我的需要,所以有很多收獲。
回顧一下,本學期發展性評價工作開展過程中,我重溫了很多相關的理論資料:《捕捉兒童的敏感期》、《上海學前課程指南》、《幼兒園教育評價》、《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如何評估學習經驗的有效性”一章、《銀河幼兒園幼兒發展性評價指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幼兒園教育評價的觀念與操作》一文等等。
參會前,我了解了本級組內教師實施中的困惑并反思自己在本次發展性評價工作中的行為,帶來了一些思考
困惑一:如何理解評價的全面性,在單次觀察記錄中是否需要獲取所有信息并分析,還是根據自己本次分析預設的目的而有選擇的獲取信息并分析。
比如美術活動中幼兒在交流,是否還需要分析幼兒的語言發展。
困惑二:先記錄再用文本對應相關指標,還是先定評價指標再重點觀察記錄。
困惑三:“幼兒發展性評價是指對幼兒身體、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所進行的價值判斷,并努力增值的活動。”
分析(優勢與不足)后如何“揚長補短”,進行增值?跟進發展?
帶著困惑參與討論,收獲如下:
明晰了行動路徑:信息采集——對照指標——分析幼兒優勢與不足——確立幼兒發展需要——提供有效措施
(1)“信息采集”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不局限于原表格中的“現場實錄”。
依據一定標準收集資料,標準在前,目的要先明。
觀察記錄、對話交流、作品分析都是很好的方法
通過觀察后的交流,可以在關注外顯行為后,更多地關注幼兒在活動中所進行的思考、假設、選擇、推理過程,關注幼兒在解決問題中努力的過程。這樣的評價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揭示幼兒學習和活動過程的動機、習慣、情感和創造力等方面的情況,在幼兒發展評價中,了解幼兒的答案或行為結果是否正確固然重要,但了解幼兒如何獲得答案、如何解決問題則更為重要。
(2)在對照指標時,重點參考《銀河幼兒園幼兒發展性評價指標》、《綱要》
鑒于目前教師的水平,看——看見——看懂,該情境中所涉及到的指標都可做分析。
(3)分析幼兒優勢與不足
心中有指標,分析時防止片面性,要重視學習品質。
要引導幼兒利用優勢的經驗來進行其他領域的學習,以及彌補在某些領域發展的不足。
(4)確立該幼兒的發展需要
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發展需要,以便提供跟進適宜的幫助和指導。“需要”是什么呢?對需要的判斷應是科學嚴謹的,是現狀與常模之間比較所得的差距。
(5)提供有效措施
明確了幼兒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判斷其發展需要后,跟進措施的指向性就更明確了,目前可以參考《綱要》中的指導要點,參考他人教育教學經驗。
對園發展性評價指標的完善之路漫漫,這份工作要耐得住性子,抗得住誘惑,靜得下心靈(原版是xx年制訂,中途未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