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發展性評價工作的新收獲
強調個案研究的重要性,通過文字描述的方式呈現定性研究的結果。需要學期中大量的抽樣支撐。
想想這發展性評價和醫院看病的流程有點象,醫生通過很多途徑采集信息,拍片也好,x光也好,與病人交流也罷,了解以往病史,然后根據信息來判斷病因在哪里,為了避免經驗主義的主觀錯誤,所以醫院里很多時候小病也要查半天,然后給方子,有的毛病不治自愈,有的毛病要立即根除,有的毛病會變成大毛病,所以開方子時價值判斷也很重要。若是遇到庸醫,很是無奈。若是遇到庸師,判斷錯了,也是學生的悲哀。
會議中同步在想下學期可以怎么做
1、“活動是幼兒認識外界的中介,也是幼兒發展的源泉和基礎,因此,考察和評判個體的發展水平,不能僅僅關注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而尤其應當關注活動,而活動是連續性,過去的,現在的和將來的活動,游戲活動,語言活動和音樂活動等都是相互聯系的,關注活動就應當活動的相互聯系與動態發展”評價應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進行,我們可以將備課與上課中的預設行為與實際行為記錄詳實,可以將觀察記錄輻射到更多不同水平的孩子身上,可以取典型性案例,增加“臨床經驗”,落實一日活動皆課程,落實保教現場就是“研究場,”
2、幼兒發展評價主要是為了:評價課程或方案的效益,檢測某種調查或實驗的假設,堅定兒童某些方面是否正常,并說明其中某一團體中所處的相對位置,提供能夠用來促進兒童學習和發展的信息,改善幼兒教育的設施等。而課程審議,始于對目標的選擇和判斷,審的就是教育目標的達成,審孩子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判斷的依據在哪里呢,發展性評價工作可以為主題審議提供理和據,幫助前審議更準確地判斷幼兒需要,制定課程目標,中審議時及時調整,后審議中科學地判斷幼兒的發展現狀,對主題目標的達成做出分析提出調整策略。
“吳園”最后發言:
1、評價工作要大處著眼,不拘泥于格式(個人理解:格式只是思路)
評價要能調動孩子的內在力量,用心呵護每個孩子自主向上的生命活力。
評價要能評出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分三步走:1、意識入手,是非判斷的意識。
2、幫助有情有意地去做
3、連續正向刺激
評價要幫助孩子掌握兩類工具(使用語言工具,使用各類器具)、形成兩種交往模式(與他人合作、理解與服從外界規劃的模式)、兩種態度
評價能力是幼兒專業發展標準中必備的
評價要圍繞學校的幼兒培養目標,教師心中要有目標,日常注重對幼兒的引導
2、評價要理清兩種關系
理清某個活動價值與幼兒發展的關系(抓學習品質)
理清某個場景與某個孩子的關系(抓主要特點,把握共性與個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