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哭哭臉”不哭了
高爾基說過:只有愛孩子的人,他們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師是愛的使者,因為“愛”,孩子的成就和幸福成為了自己的收獲;因為“愛”,昔日的孩子成為了今天的朋友。作為教師,應(yīng)讓愛與微笑永遠(yuǎn)充滿自己的心田,用愛與微笑教書育人,培養(yǎng)好祖國的下一代。
入園一星期了,帆帆小朋友每次來園還是哭,抱著奶奶的脖子不放,一邊哭一邊說:“奶奶,我不上幼兒園,我要回家……”直哭奶奶的淚水奪眶而出。奶奶哽咽著道歉:“老師,我們明天再來吧!”一連幾天都是如此。這樣以來,日常活動不能正常進(jìn)行,而且也影響著其他小朋友的教育。面對這樣特殊的孩子,我在與家長交流中得到了癥結(jié):孩子入園前一直就由媽媽或奶奶一個人帶,很少接觸到其他小朋友,孩子見了生人就害怕,所以孩子對帶她的人依戀程度非常高。一旦要離開了媽媽或奶奶,反應(yīng)會特別激烈。
針對這一情況,我積極引導(dǎo)幼兒,關(guān)心幼兒,成為幼兒的依戀對象,并組織有趣的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忘卻孤獨和焦慮,投入新的環(huán)境中去,變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漸漸地可消除她的不安全感。比如: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老師先抱抱她,讓她覺得老師很親切,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或者可以和幼兒一起玩“打電話”的游戲,一會兒做媽媽:“喂,是帆帆小朋友嗎?我是媽媽,媽媽正在上班,下班后我就去接你,可以嗎?。”一會兒扮老師:“喂,是帆帆小朋友媽媽嗎?我是幼兒園的老師,帆帆小朋友是個好孩子,乖寶寶,她正在聽老師講故事呢,你安心上班吧。”趙帆帆小朋友聽后就真的不哭了。
幼兒的心是純潔的,每天和這么多可愛、純潔的孩子在一起,感覺自己也年輕了不少。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不應(yīng)該吝嗇贊美、吝嗇肯定、吝嗇鼓勵。同時還要掌握教育的時機(jī)、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徹底擺脫陰影,讓孩子開心的過好園中的每一天。我堅信:你付出多少就會收獲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