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把握好愛孩子的尺度
冬天孩子們都穿著棉毛褲,且衣服塞在內褲里不太舒服,所以教師重點指導孩子們把衣服塞在棉毛褲里。游戲是孩子接受新事物最快最有效的形式,教師就增加一個游戲環節,請孩子扮演爸爸媽媽,幫小娃娃塞衣服,幫助孩子熟悉塞衣服的步驟和難點。
每位孩子都是家長手心里的寶貝,有的家長什么事情都想幫助孩子完成,個別孩子在家連動動手指的機會都沒有。孩子們在幼兒園的表現可謂是兩極分化,有的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勺子都不會握,完全不會自己吃飯;有的孩子在午睡時連套頭的毛衣都會自己穿脫。據教師了解,第一位男孩子在家從來沒有自己吃過飯,經常用奶粉來代替主食,家長也沒有要培養他生活技能的意識;第二位女孩子的家長不會刻意去幫助孩子完成什么,衣服放在床上讓孩子自己穿,不管穿的好不好、對不對,家長都不會去干涉。家長兩種不同的教養態度,使得兩位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完全不同。一位雖然是男孩子,但是給人一種扭扭捏捏,弱不禁風的感覺;另一位女孩子雖然個子不高,可是開朗活潑,給人一種健康向上的感覺。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也存在兩極分化,要么愛的讓孩子不食人間煙火,要么對孩子嚴的不近人情。以愛之名,讓孩子成為自己眼中完美的人,這是家長對孩子們的“愛”,可是對孩子們來說,著未嘗不是一種壓力。愛,不溺愛;嚴,不嚴厲。這可能是家長與孩子之間比較理想的家教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