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對幼兒進餐習慣的培養
在每個年級輪流探班一日活動后,我對小班幼兒的進餐習慣印象尤為深刻。在本園中,小班的幼兒年齡最小,他們剛剛進入到集體生活中,在家可能有的家長會用各種物質獎勵哄騙孩子;有的會用威嚇打罵的方式;有的家長更有耐心,干脆追跑喂飯等。這些情況都是在家長口中真實得知的。那么,入園后,孩子的進餐,相信是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
我在兩個小班的一周里,嘗試著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逐步培養幼兒進餐時的良好習慣:
1、情緒感染法
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的特點,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在進餐前,我有意識的吸吸鼻子,夸張的說:“哇,今天的菜好香呀,看,有香菇蒸肉,多香啊!營養很豐富,肯定好吃。”我熱情、親切的語氣引發了幼兒的食欲,這樣,小朋友也學著我的“饞”樣,動手吃起飯來。
2、餐前誘導法
有的幼兒挑食,不愛吃香菇,皺起了眉頭,拿著勺子在挑著揀著,這時我想起了園內白雪公主的墻畫。腦子一轉,告訴幼兒:今天早上,老師遇到了白雪公主,她今天一大早去采了很多的香菇,說要送給小朋友們吃,小朋友吃了她采的香菇啊會長的很高,變得很聰明。孩子們一聽,一下子來勁了,都低下頭吃得又快又香。對于小班的幼兒,我利用夸張的動作,有趣的小故事來吸引幼兒進餐的欲望,效果很好。所以在下次再吃飯前,我會利用幼兒愛模仿動畫人物的特點,告訴他們哪種食物是哪個動畫人物愛吃的,從而讓幼兒也愛上這種食物。如海帶骨頭湯時,我會說,美人魚最愛吃海帶了所以才長得這么漂亮······。激勵幼兒吃各種食物,從而保證了幼兒食物均衡有營養。
3、少盛多添、逐漸加量法
我給幼兒盛飯時,有意不盛的太多太滿,等吃完時再添。因為一次性給幼兒盛太多的飯會讓幼兒有恐懼感,面對太多、太滿的飯菜會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產生畏難情緒。而且孩子對盛飯、添飯很感興趣,每添一次都會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有些幼兒挑食,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對這類幼兒可采用“逐漸加量”法。如有的幼兒不吃胡蘿卜,開始少給她盛點,以后逐漸增加,讓她慢慢的逐漸適應,教師及時鼓勵:“真棒,再盛點吧!”“今天,你學會了吃胡蘿卜了,真了不起。”老師反復鼓勵,激起幼兒食欲,幫助孩子逐漸改掉挑食的毛病。而不應存在問題,就給一碗白飯幼兒。
4、座位安排法
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同伴的榜樣能引起幼兒注意,更能激發幼兒模仿的興趣。進餐時,老師應不厭其煩地為孩子樹立正面榜樣。對不挑食,一口飯一口菜,不掉飯粒,保持桌面、地面整潔干凈的幼兒當作典型榜樣,去教育其他幼兒。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的把進餐表現好的幼兒與偏食、吃得慢的幼兒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邊的榜樣影響帶動他們,使得他們看到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吃得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漸漸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經過這次的嘗試,我看到幼兒在進餐時習慣的改善,我希望各班教師能持之以恒,根據本班幼兒的個體差異情況合理運用方法改善及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