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欣賞
是人們對美術作品的感受、想象、體驗、理解、選擇和接受等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精神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欣賞者根據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經驗來認識和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作品的內涵產生情感共鳴,從中感受到審美愉悅。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有助于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促進幼兒知、情、意、形和諧發展,促進幼兒思維想象能力和空間感知能力的形成;同時對于培養幼兒觀察力和創造力,也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組織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時,從活動的準備、程序的設計到活動的組織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做好充分的活動準備。
首先是要分析幼兒因素。幼兒是欣賞活動的接受者和體驗者,他們在意志、性格、智力興趣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個別差異。因此,要求教師在深入了解幼兒的基礎上,設計美術欣賞活動。其次,是分析活動內容。教師應對所欣賞的美術作品及相關內容(包括作品的主題、類別、形式、藝術特色、創作意圖等)進行深入研究,取得全面深刻的理解,然后提出明確的欣賞活動的目標。再次,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欣賞環境,齊備欣賞活動所用的有關用具(如:掛圖、實物、幻燈片、錄像帶等)。
二、要為幼兒創造活動氣氛。
美術欣賞活動是一個由欣賞者對美術作品有關信息進行分析、理解、選擇、接受等多環節構成的復雜認識過程。教師必須加以科學引導,以便充分調動幼兒進行美術欣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切實突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育活動指導原則,為幼兒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激發和調動幼兒參與美術欣賞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此,在活動過程中,應盡力做到以下幾點:
1、尊重幼兒個人的意愿,給幼兒自己選擇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的自由,避免把老師的意志強加于幼兒。
2、給幼兒提供寬松的心理環境,創設舒適、和諧的精神氛圍和自由表現的空間。
3、尊重個別差異,接納不同水平,不強調橫向比較。
4、針對幼兒在欣賞學習中的困難和需要,恰當地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適宜的引導。
三、欣賞活動的組織形式。
在欣賞活動中,要盡量采用直觀效果較好的大幅畫片、幻燈片及實物,或質量較好的光碟和錄像帶等,以便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組織形式可分為專題專課欣賞和結合其他課業隨堂欣賞兩類。前者可用組織欣賞游戲、舉辦小型幼兒畫展,或運用幻燈、錄像等現代化教育活動手段幼兒觀賞等;后者可結合繪畫或手工活動穿插一些相關內容(如:民間工藝品,幼兒美術作品等)進行欣賞。當然,欣賞形式多種多樣,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加以選擇和使用。
四、運用對話法引導幼兒欣賞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話雙方的關系應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強求幼兒接受某一權威的結論或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看法,而應想方設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讓幼兒有自己的探索和想象活動。
2、教師自己要首先對作品進行分析,領悟其內涵,了解作品的社會背景,與作品進行“對話”。在引導幼兒欣賞作品時,當好幼兒與作品之間審美期待的中介和橋梁,而不能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幼兒的感悟和認識,應著力引導幼兒通過比較、討論、交流、思考等,獲得最直接的美感體驗。